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费国平散文|期许无限的立春

↑点上面[南湖文学]蓝字丨关注南湖文学宗旨:打造最纯净的文学平台、营造最温馨的精神家园。
期许无限的立春
点击上方音频收听
作者简介:费国平,任教于桐乡市求是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桐乡市作协会员。工作之余爱好看书、写作,最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或怀旧、或感叹、或春花秋月、或多愁善感……
第一次深切感受到春意是在初中语文课里,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春》打动了我懵懂的感受,语文章老师绘声绘色的将春的美好和期许讲进了少年的心坎里。推开教室的窗:春天真美好!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节气知识的了解。渐渐地感受到了时间的飞逝和人生的感悟,能真正能体会到了年复一年的时间意义。“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史记·天官书》有云: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一过立春,就意味着冬季结束,进入了春天,开始进入充满诗情画意的春季。
布谷鸟是个“报春”使者,它们早早的喊起了“布谷”的号子。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立春后农忙要开始了。有了忙碌的春种,就有了秋收的期许。立春不仅是气候层面上的春,是农耕层面上的春,更是民众生活层面的春。立春节,也是民间的欢乐节。看,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主人当然不是白白接受馈赠,而是要给“送春”者以报酬。就这样,双方在一来一往之中,完成了皆大欢喜的佳节售货活动。女孩子们的灵巧双手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花枝招展,争奇斗艳。“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辛弃疾道出了所有年轻男女春的心思。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据明《酌中志》里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曰咬春。”“咬春”取的是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现在多是吃春饼和春卷。简简单单一个咬字,不单是动作,更是在人心底里埋下了一种吃得起苦,扛得住风雨得韧劲儿。“瑞雪舞飘来,树蕾迎新绽。天冻阳光化薄冰,絮柳新妆换。遥视远山青,近未芳香现。谢草随风揽暗香,笑叹春光灿。”立春节后,天气转暖。人们脱去笨重的棉衣,纷纷出门去踏春。一夜春风吹遍江南大地,凤凰湖的春色笑靥如花,湖边小道上的小小的花朵再也包裹不住那盼春之意。随着温度一天一天上涨,湖边的花园里出现了“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了胜景。
春雨过后,进入桐乡植物园,映入眼帘的是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的旖旎风光,让每一位游客都进入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景象。新世纪公园里,情侣们泛舟湖上,细语喃语,船儿在湖面上画出阵阵涟漪,那是春天的纹理;孩童们在绿茵中嬉戏,欢声笑语弥漫在芬芳的空气中,那是春天的声音。“草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早春远眺那北港河畔的杨柳,柳色鹅黄,就近细看,不知不觉中绿了河岸。春风拂面,三三两两的穿着花俏衣裳的游人在河岸的滨河广场上踏春。茸毛状的柳絮驾着淡淡的轻风到处飘荡,酷似雪花漫天飞舞。那淡绿的柳枝、花色的人影、白色的云朵倒影在河里,那景可入诗,可入画。立,始也,而开始意味着,往后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所以,立春是一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时节,新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希望必定取代消极。“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陆游的这种乐观主义精神在春日里激励着自己奋发向上,今天的我们更应如此。“盎然春意,晨露点滴,一盘阳光,一壶春意。赏春三分,赞春三分,余下四分醉春意。”我推开窗,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南湖文学文学总顾问:吴顺荣 责任编辑:青峰
音乐总监:格格
文字排版:汪垚卿 吴敏
页面制图:小鱼
平台推广:李远鹏
编辑微信:nhzc991
投稿邮箱:1097100585@qq.com
真情温暖你我
文学点亮人生
微信:nhwx990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