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江山散文|青蒿粑粑

江山精品散文
jiangshanwenxuewang
一面黄亮亮的焦壳,一面透出让人馋嘴欲滴的咸肉小丁,掰一块放进嘴里,那种舌尖上的触感,糯韧绵软无以言表,口齿留香让人回味。如果说北方的点心是官礼茶食,那么故乡这青蒿粑粑,在我的心里倒算得上是嘉湖细点。我想,故乡对于我来说,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蒿粑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情、念旧等等情感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种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青蒿粑粑
yangxuemei
不知怎么,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总是喜欢怀旧,尤其是儿时的吃食。几十年了,还在我心头萦绕的,就是那清香扑鼻的青蒿粑粑。  青蒿是属于菊科,我的家乡喜欢称它为蒿子,就像我们村里的二大爷、傻子婶一样,一到吃饭的点儿,就围着村头叫:“狗剩儿;八斤子,回来吃饭了。”直至他们都长成十、七八岁大小伙子,二大爷、傻子婶还喜欢这样称呼。犹如蒿子,似乎只有这样,才感觉温暖、亲切。它的品种繁多,常见的有白蒿、青蒿,其中做粑粑用的蒿叶便是一种香蒿,也就是青蒿。直立的茎杆上多有分枝,叶片互生,中部羽状分裂,看起来就像是鸟类的羽毛,乍看外形又有点像端午节门头上插的艾草,只是叶片不像艾草那样鲁壮宽大,自然显得细碎耐看,闻起来味道也比艾草香浓,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它的正面深绿色,背面泛着白乎乎且细细的绒毛。青蒿是春天的宠儿。当春风吹来第一缕绿色,这些青蒿就像是迎来了远方的贵客,不甘冬日的寂寞清寒,纷纷从田间地头、小河沟坎,略带潮湿的地方钻出泥土,伸出细细的嫩芽,舒展着它们憋着一冬的肢体,就像是商量好了似的,一片片一簇簇,结伴生长,挤挤挨挨热烈而奔放。起初只是一两片叶子,可趁你不注意时,它们已经悄悄拔节,一根根独立的嫩头正昂首向上,齐头并举向你微笑,在绿茸茸的草丛里,是那样的朴实典雅,恬淡芬芳。远看似是一把把小小的绿伞,沐浴着一场润泽清丽的春雨,它们仿佛就在一夜之间,精灵一般蓬蓬勃勃地铺展,染绿了故乡那湿润润的原野。渐次浓郁的草色和轻盈的青蒿混合,氤氲着浓浓而独特的蒿香,总能让你急匆匆的脚步停下来触摸观赏。  我的家乡农历三月三,方圆几个县,都有吃蒿粑的习俗。据说这似乎与介子推有关系。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列国,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一路上挨饿受冻历经艰辛。介子推割股供肉,给重耳充饥,重耳励精图治,终成为一代明君晋文公。因介子推不求功名利禄、夸功争宠,携老母亲隐居今山西的绵山。文公知道后,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可介子推不愿为官,且躲藏绵山深处,文公无奈令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迫介子推露面,好回朝廷做官。此时的介子推坚决不下山,与母亲相拥抱树而死。文公难过之时,遂修庙立祠,以纪念这位忠臣义士,并下令与介子推焚死之日禁止生火做饭,一律吃冷食,为此就有了寒食节。因青蒿粑粑热吃冷食均可,为此,家乡人也就将食蒿粑风俗一直延续下来。它不仅承载着鲜为人知的千年文化,与历史相连,更是与民俗息息相关。寒食节在清明前一两日,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所代替。  清明前后,青蒿初初长成,彷如邻家小姑娘,楚楚动人。茎叶肥硕鲜嫩,外形碧绿水灵,采摘时嫩嫩的叶尖用手指轻轻一掐就断,可闻见青蒿那诱人的香气。此时的蒿子做粑粑正香。每到三月三或清明前,阳光正好,缕缕春风轻拂,姑娘媳妇成群结队去地里采撷青蒿。食蒿粑这一民俗习惯巧妙地将踏青与美食糅合在一起。蒿子生长于田间地边,山坡河岸,采蒿就是与大自然一次亲密接触,是欣赏春光的大好时期,让郁洁了一个冬天的浊气舒散,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温馨邂逅。
青蒿粑粑主要是以蒿叶、腊肉、米粉为原材料精制而成。可用蒸笼蒸;可用铁锅烙。每到这个时节,母亲最忙,因为她做出的蒿粑似乎格外好吃,制作的工序也比别人家要繁琐,按照母亲的说法是做什么事情都马虎不得,尤其是吃食,更是不容小视。记得我家门前有两口大水塘,塘里有菱角和水草,小鱼小虾在水里游弋,水很清澈。母亲是位勤劳的人,闲不住,不是在水塘里洗洗涮涮,就是在厨房里烧菜、煮饭。正忙着,有人来请:“二嫂子在家吗?晚上想请您给我做一锅蒿粑。”父亲在家排行老二,故而就有左邻右舍请母亲帮忙做蒿粑,不是二嫂子,就是二妈叫个不停。母亲是位热心肠人,每次都乐意答应。其实,母亲做的蒿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诀窍,只不过就是慢工出细活,讲究的是味道。首先将采撷回来的青蒿拎到水塘边,在清澈的水里清洗干净,然后在青石板上反复揉搓,直到没了魂失去了形,让那绿绿而苦涩的汁水在水里一次次漂洗殆尽,然后再一团团挤干水分。蒿叶切碎待用,咸肉将肥瘦分开切丁,上等的大米磨成粉,将蒿叶和米粉掺和到一起和匀,再慢慢用手揉捏,尽量让食材完美的结合粘黏在一起,这样吃起来更有嚼劲,并且还有一股黏扣扣的舌尖美感。点燃柴火灶烧热大铁锅,先下肥肉丁爆炒,然后中小火慢慢逼出油脂,待肥肉丁渐渐呈现微黄,再将瘦肉丁倒入一起翻炒,当你闻到腊肉满屋飘香就好。这时抓入一大把事先准备好的蒜叶碎,放入少许盐,倒入适量热水,待锅里的油汤沸腾,再把混合好的蒿叶和米粉一把把撒进锅里,趁着小火的热度迅速用锅铲用力搅拌,让所有混合的蒿面都裹上咸香味的腊油,将其不停地翻炒,以免粘锅有糊味,待到米面逐渐溢出香味,出锅盛起。  待到稍凉,用手攥起大小均匀的面剂,手心沾水两面拍打成厚薄恰当,光滑紧致且扁扁的圆形,锅内放入一碗冷水,小火伺候,且火力匀称,再把这些野蒿粑粑顺着锅边一圈圈贴牢,盖上锅盖,慢烧上汽,待闻到青蒿粑粑和腊肉的香味,再搁上一把草火熏烤一会,就大功告成了。这时揭开锅盖,那一圈圈的粑粑,个个圆润光泽,晶莹剔透,丝丝蒿叶在绵绵的米面中交错,肉丁镶嵌,绿的晶莹,红的缠绵。蒿叶与腊肉完美结合相得益彰,就彷如遇到了红颜知己,吸饱了腊肉浓郁的咸香味;而蒿叶也知道投桃报李情来情往,毅然把自己独特的清香慷慨地献给腊肉,以至于它们相互吸引,取长补短。腊肉丁点缀其间,色泽金黄,像初恋那生涩而又幸福的拥吻,有一种梨花带雨的柔情。把香味浓郁的野蒿粑粑铲起,一面黄亮亮的焦壳,一面透出让人馋嘴欲滴的咸肉小丁,掰一块放进嘴里,那种舌尖上的触感,糯韧绵软无以言表,口齿留香让人回味。如果说北方的点心是官礼茶食,那么故乡这青蒿粑粑,在我的心里倒算得上是嘉湖细点。我想,故乡对于我来说,就是这种魂牵梦绕的蒿粑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情、念旧等等情感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种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写到这里,不觉让我想到一直萦绕于心的往事。那一年春,一场自然灾害导致春荒。接连几天的野菜,已经让五六岁的我两腿发软。眼看着母亲又煮了一锅咸菜疙瘩,不谙世事的我,竟然和母亲赌气,不吃,跑出门懊恼地坐在门扇边的石墩上发呆。忽而,从墙边屋拐处飘过来一阵久违的蒿子香,伸头一看,只见隔壁二丫正捏着一块青蒿粑粑,有劲得味地一边吃一边朝我走来,还将蒿粑举到我面前撩着,我气不打一处来,一下子转回屋,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钻到母亲怀里大哭,吵着要吃蒿粑。二丫的爸爸在镇上粮站上班,眼看着两个孩子饿的,就时不时地避开领导,偷偷将一些地上撒下来的碎米和糠屑扫起来,塞进随身穿的大围腰口袋里,带回家要孩子娘掺野菜给二丫她们做粑吃。母亲无奈,只有搂着我不停地哄着,眼睛里分明含着晶莹。忽然她好像眼前一亮,似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只见她朝着墙角那台久没磨面、且落了一层厚厚灰尘的大石磨看着,仿佛那里藏着宝贝,猛然她推开我站起,随即去厨房拿起一只小盘子,顺手将墙上挂着的那把棕笤帚取下,走到石磨前,两只衣袖往胳膊肘上摞了摞,双手紧紧地握住石磨的上扇把手,用力搬起一定高度,再慢慢移开放平稳,露出磨堂,小心翼翼地用棕笤帚将磨堂里那仅有的粗细不匀的杂粉扫进小盘子里,然后再吃力地把移开的磨盘复位合上。一切做的那么麻利快速,兴致勃勃地端着盘子,对我说:“晚上妈妈做蒿粑给你吃。”只看她顺手从屋拐拎起竹篮,朝着后山坡径直往上,眼看就没了踪影。过了好一会儿,才见母亲拎了半篮子青蒿回来,接着清洗、揉捏、捣汁、做粑。与其说是蒿粑,倒不如说是蒿菜团子,几乎看不见面粉,可那两面酥脆焦黄的蒿叶,而散发出来的香味,已经让我欲罢不能。来不及细嚼慢咽,一会功夫就将三四个蒿子粑粑,一并收入囊中,小小的我得到了食欲的满足。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我吃到的最美味的青蒿粑粑。  蒿粑不仅蕴含着人间亲情,让人深感温馨,有时还往往跟着爱情一起走,以此来传情达意,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七零年春节刚过,大队文艺宣传队要参加公社的文艺汇演。大队书记说,“宣传队的队员,从现在起,每天去大队部排练,以取得好成绩”。参加文艺宣传队的队员,都是从大队各个地方抽调的青年男女和下乡知青。和我住邻队的红英和启银也在其中。从大队部回家大约要走五六里路。排练完回家的路上,红英从贴身衣服的口袋里,掏出层层包裹的红花手帕,里面是几块咸肉做的青蒿粑粑,递给启银,“妈妈今早掐蒿,中午做的粑粑,要你尝尝鲜,还热着呢”。红英的脸上泛起了桃花似的红晕,低着头说。启银也不推辞,拿起一块就咬了一口,“好吃,很香”。后来每次排练完回家,红英姐就像变戏法似的,不是捧出几个熟鸡蛋,要不就是手帕包着一捧炒熟的毛栗子。姑娘的心思,就在这些吃食里慢慢发酵晕染。红英在家是独生女,长着还算水灵,就是脸上有一粒粒褐色的雀斑,皮肤显得黑一点。启银身材魁梧,说话时眼中总是带笑,淳朴憨厚,是一把种庄稼的好手,可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俩兄弟,生活拮据日子过得清苦,红英的娘就为这有点不称心。但看着俩孩子情投意合相亲相爱,这门亲事也就订下了。当年底就办了婚事,次年就生下来一个大胖小子。这还真的多亏青蒿粑粑的传情呢,你说不是吗?  啊!青蒿粑粑,我故乡的美食!细细品味,嘴嚼的是舌尖上的那份甘甜和温润!不管漂泊到天涯海角,您始终如影相随,在我的心里一直没有走远,依旧在乡音的缭绕中讲述着过往,默默地抒发我绵绵无尽的念想……
【编者按】一篇美食散文,给我们带来了浓郁的青蒿粑粑的香味,一些动感的文字,将读者带到了遥远的地方,对那儿的山水地貌有了了解,对那儿的风土人情有了知晓。作品语言优美,叙述详略得当,抒情写景叙事融为一体,字里行间莫不透出浓郁的生活气息,特别是对青蒿的描写,体现出了作者对家乡山水草木的热爱之情,也从一个方面展现出了作者的文化底蕴。作品对母亲的形象描述得生动可亲。母亲的音容笑貌都那么清晰地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是一篇很美的散文作品。推荐大家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江山文学网
江山文学网是创作群体最为广泛的文学原创网站。
开设栏目有:长篇频道、短篇频道、情感小说、传奇小说、散文、杂文随笔、影视戏曲、电影剧本等。
其中江山“萌芽”是全国中小学生习作园地,专门选拔优秀编辑指导,以最快的速度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
心灵之约社团
以文会友,以文为友!
群:137422931
制作:疏梅冷月
江山微信推广团队
(图片来自网络)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