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随笔欣赏
阅读的最大价值在于,通过触动心灵而引领精神成长。教育界有句名言:“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教育的本质不是学知识,而是通过学习引领精神成长。
东门之约,论诗经婚恋诗◆董思嘉
——《诗经》阅读随笔
《诗经》收录了大量描写真挚爱情的诗作,在文明尚未覆盖的原始灵魂中,爱情的火苗在肆意的燃烧,而由爱情衍生来的婚与恋,则抒发着人性的至臻至情。
法国的库夫奥尔认为《诗经》是“最能向人们提供有关远东古老人民的风俗习惯和信仰方面资料的书。”《诗经》中有众多情诗描绘男女自由恋爱的欢趣,男女间的爱慕和相思。未婚的男女可以自由的交往约会,《静女》中以一个热恋中的男子的口吻,描写了与爱人在城墙边的密会,等待的焦躁,会面的欣喜,互赠礼物的幸福,体现得淋漓尽致。《子衿》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女子的相思之作,颇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而女子也不仅仅是被动的一方,《东方之日》中女子大胆的追求自己喜欢的男性,更加突出了周代的恋爱自由的通达程度,同时,这些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坦率表白,更是后世女子望尘莫及的。《溱洧》一诗描写了一对男女邂逅并于田间自由结合,统治者为了著育人口,规定超龄的男女还未婚约的,可在仲春的时候自由相会,自由同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越是最原始的社会,人为的制约就越少,同时为了繁衍子嗣,增加人口,男女间自由恋爱这种民俗,是顺应自然,也能得到统治者的支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周礼贯穿了整个时代,但是,周礼对时人的影响远没有后人想象得那样强烈。《礼记·曲礼》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是侧重给贵族成员预设的道德伦理规范,而对民间则顺乎自然,依照旧俗治理。统治阶级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殖人口,但客观上却为民间自由的恋爱和婚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相爱的男女能不受限制,自由结合,因而《诗经》中出现了大量反映上古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诗篇。
然而,随着礼教的深入,青年男女的交往逐渐失掉了原先宽松自由的环境,开始受到礼教的拘束。《鄘风·蝃蝀》中的女子为追求婚姻自由,不顾世俗对女子自守贞信之节的要求,不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远离父母兄弟,私奔到恋人那儿去了。诗中评价她:“乃如之人也,怀昏姻也。大无信也,不知命也。”批评其德行不佳,不守贞洁,代表了当时社会的舆论。《召南·野有死麇》的少女虽在青年猎人强大的追求攻势下接受了他的爱情,但在约会的时候却表现得相当矜持、谨慎,说:“慢慢来啊少慌张!不要动我围裙响!别惹狗儿叫汪汪!”这与之前大胆追求爱情的女子有迥然不同的风格。由此观之,由于婚恋习俗的变化,导致人们对婚姻与恋爱的看法也随之转变,当婚姻风俗完全建立起来以后,社会也就普遍接受“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的观念,而以自由恋爱的情爱观为非了。
周代已经进入体制完备的宗法社会,在此基础上实行的聘娶婚是缔结婚姻的主流形式。聘娶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必备条件,以“六礼”为婚姻仪式。“《诗经》时代的婚姻之礼已经基本具备了“六礼”的内容,“六礼”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这既反映了周人文明重礼,但同时也构成了对男女婚姻自由的束缚,尤其越是贵族阶层,防隔越严。那么经过后世封建制度的强化,自由择偶的两性关系也就结束了。
“礼”在西周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成为最基本的人伦关系,它在维持社会和家庭秩序方面的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内事父母,竭力尽孝,外事君主,终身尽忠。但另一方面,婚姻也因此被赋予了比个人情感更为重要的意义:成为父母延续家族的希望。青年男女的嫁娶之事便受到了严重的限制,《诗经》婚恋诗中的《鄘风·柏舟》等诗对当时这一现象有所反映。《柏舟》一诗,描写了以为姑娘为了争取婚姻自由,自主择偶,却遭到母亲的反对,诗以漂泊不定的柏舟起兴,比喻自己感情的波折和无奈,“之死矢靡它”“之死矢靡慝”两句,直接而强烈的抒发自己忠贞不渝的感情,结尾“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更是将内心的愤懑和不满直接发泄出来。《周礼·地官》中有“媒氏”一职,职责主要是引导人民婚配,以求人口繁衍,国家昌盛。“媒”的设立,使得男女之前的爱情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同时也限定了婚嫁的时间,《摽有梅》中女子感叹说:“求我庶士,迨其吉兮。”不忍自己青春流逝,恨嫁的心情可见一斑。《南山》描述了一个齐国姑娘嫁到鲁国,鲁国男子不满姑娘的外貌而不愿娶,却因父母命而从之,这样的婚姻虽有媒证而无幸福可言。同时,随着男权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女子的地位逐渐降低,沦为男性的附庸。由此产生的弃妇怨词也不断增加,《日月》中女子控诉丈夫将她一遗弃“胡能有定,宁不我顾!”“胡能有定,报我不述!”《终风》女子所嫁非人,得不到温存,更加想念自己的意中人:“虐浪笑傲,中心是悼”“寤言不寐,愿言则怀。”《谷风》对丈夫喜新厌旧进行猛烈批判:“宴尔新婚,不我屑以。”“不念昔者?伊余来堲。”
总之,《诗经》中大量的婚嫁诗都生动地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世界和婚恋生活,并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婚姻现象的某些本质。宛如一幅幅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卷展现在后人面前,让我们去欣赏、深思、珍藏,而我们也可以从《诗经》婚恋诗中一探中国古代早期的婚姻文化的一角。
桐乡市屠甸镇小
在白莲书院中徜徉书海
在君匋艺院中张扬个性
在行知学院中探索创新
以院士的名义,做最好的自己
文案/屠 小
编辑/顾沈娴
图源/屠 小
审核/嵇 华
- 2024年02月04日
-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