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竟陵陆羽公园内重修之“雁叫关”再说天门的牌坊
文/郑福平牌楼,也叫牌坊,其实它们的区别只在顶部,牌楼有屋檐,牌坊则无。笔者上次写《天门四十八牌坊》时,对这句天门民谚“天门四十八牌楼,抵不了京山一个狮子滾绣球”。写与删反反复复几次,终没写进文章中,因当时还没有真正理解它的意思,甚至不知“狮子滚绣球”是指牌坊上的石雕。在京山民间及有关牌坊文献中也流传与记载了上面这句民谚。看来天门和京山两地民众都认可了这句民谚所述事实。那么,京山有一个什么样的“狮子滾绣球”?上面这句民谚产生于什么年代?为什么相形之下,天门精美的四十八牌楼均有不及?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作了一些粗浅的探究。
一、狮子滚绣球“狮子滚绣球”是京山“豸绣坊”上的石雕,这座已消失了的著名牌坊原位于现城中路绀弩中学新校门处。査加山《京山牌坊(1)豸(zhi)绣坊》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座牌坊的特别之处在于中间底部青石横梁上,镂刻有两个倒悬的狮子,相互用前爪护着一个镂有奇纹异饰的八面体半球,半球内有一个可任意转动滳圆溜溜的石球,石球中又套着石球,如此连套三层,玲珑剔透,一个比一个小,都能转动,出神入化,鬼斧神工。二、两地牌坊的修建年代只有当天门已建了四十八座牌楼,京山的“狮子滚绣球”也已问世的条件下,才有比较两地牌坊的民谚出现并流传。那么,应该是什么时候呢?明朝嘉靖十年(1532年)曾储、童承叙篡修之《沔阳志》十八卷记载:竟陵牌坊四十一座。京山的“豸绣坊”为明御史孙鸣治立,他在隆庆四年(1570)中举入仕,颇有政声,去逝后万历皇帝赐号《豸绣》立牌坊,民国27年(1938)牌坊被日机炸毁。上述引证说明,天门的牌楼与京山这座牌坊均出现于16至17世纪的同一历史时期,这是该民谚得以流传的史实基础。
三、牌坊石雕精美绝伦保存在故宫的国宝文物,乾隆三连石印章,是宫廷技师在一块易雕刻田黄石料上,雕成了链条连着的三个印章,令人惊叹。在普通青石条上雕两狮子用前爪护一绣球也是能工巧匠,而再把绣球镂空雕刻多层可转动石球,堪称鬼斧神工,非身怀绝技者不能为之。两者相比,显然“狮子滚绣球”具有更高难度,从而更具观赏性,有人称其为“中华牌坊石雕绣球之首”。在几百年前那个全凭人工操作的年代,完成如此高超精致的雕塑作品,世所罕见。即使是在工艺日趋智能化的今天也难啊!众多天门牌坊中,有纪念传说“雁覆弃婴”的《鸿渐》《雁叫》牌坊。有反映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当上皇帝后赐名县河古渡河段叫义河,短宝箭掉落河中变成了义河蚶的《义水关坊》。而取唐?李朝威《柳毅传》“俄而祥凤庆云”的《庆云关坊》,横梁背面题有《含巾吐柘》四个字,气派豪壮;还有元朝张氏兄弟俩同场登科,明朝重臣周天官,徐中丞,李氏父子进士,吴氏堂兄弟进士等一系列重量级牌坊。《大司成坊》主人鲁铎,曾任南京、北京国子监祭酒,牌坊下的石狮子作伏卧状,文官过此要下轿,武官经此必下马。这些牌坊横梁与直柱上雕刻着动物、松柏、鲜花、传奇人物故事等仿丝绸浮雕,集雕刻、绘画、楹联和书法多种艺术于一体。石雕狮子仪态威武,前爪踏圆球,守卫在中门两侧。牌坊建造精湛,图案流光溢彩。考察保存下来的实物和文字记载的牌坊,“狮子滚绣球”确实木秀于林,不同凡响,天门和京山的先民们说话有谱。天门众多牌坊亦精彩纷呈,自有引人入胜处。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民间高手层出不穷。
京山文峰公园门前的“云杜古关”牌坊,横梁上雕有“狮子滚绣球”四、四十八座之外的天门牌坊拙文《天门四十八牌坊》在《鸿渐风》和《天门文艺》微信公众号刊出后,许多热心的朋友向笔者提供了一些关于牌坊的新信息。得知在文革前,竟陵北门某小巷囗、鸿渐路原财政局旁小巷里、雁叫关路中段进西边小巷囗等,许多地方还存有完整的牌坊,牌坊横柱上写有“皇上旌表”四字。所以,天门牌坊实际上远不止四十八座,1989年版《天门县志》记载,元朝1座、明朝60座、清朝4座、计65座。除少量的关、祠、孝子等牌坊,大多数为本县考上举人和进士的学子所立,可知天门文化之乡文脉绵延,源远流长。还有清中后期天门的曾元迈父子二进士一举人,蒋状元一门五代进士等都是应立牌坊而未立,个中因由只能去问朝廷了。经请教年长者,并查阅县志和有关资料,发现除上述外,存世量较大的多是妇女贞节坊,也有少数孝子坊。清乾隆《天门县志》节烈卷有72页,记录受朝廷表彰的节烈女夫家与个人姓氏,都是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寡妇。这是个很沉重的话题,少妇守寡,青灯孤影,苦涩几十年,换个节烈名,能否立节烈坊,还需视夫家经济与意愿。节烈女绝大数来自百姓家,娘家贫寒。这类坊一般立在自家门前小巷囗,规模小似院门,不属天门民众传说的四十八牌楼,文革破四旧时全部被毁。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每座牌坊的规模与地点都有严格规定。而建牌坊的资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种是朝廷出资,这是最高规格,能享受者是对朝廷有功、或有重大社会影响及特殊事件发生的人士;第二种牌坊是社会人士捐资,如县官捐奉禄,社会达人捐银两,生前为地方造福利,为人正气乐善好施名声好;第三种牌坊是自家人出资建造。不管属哪种,都会按批文行事,建造的工艺各有千秋。旧县志记载的牌坊,都立在城区主要路囗。如“孝义坊”在东门外,为代壁显立,“孝子坊“”在西门外,为王淇立。
清.乾隆《天门县志.节烈卷》所载内容
五、感天动地“三烈祠”有一座节烈坊建在祠前,不仅是朝廷出资,而且建在天门最神圣的地方千年学宫内,祠名“三烈祠”。学宫地址在现在的竟陵华府、原城关中学校址处,系明嘉靖20年(1542)从老天中旧址迁建于此。门前左为“尊贤坊”,右为“育才坊”。宫内正中供圣人孔子牌座,为天门义学与书院之所在,存放有孔子石像、蒋状元的状元匾。建有乡贤祠,名官祠,关公祠(忠孝祠)。三烈祠源于一则悲戚史事——明隆庆6年(1572),任竟陵训道的四川籍人任高,在任期满,携妻及二女一子乘舟离开天门,途经华严湖无人烟处遭劫。劫匪杀人夺财后对其妻李氏和二个女儿起了色心,欲非礼。李氏和女儿为免遭殃,携手跳水而亡,劫匪见状逃离。其子沿湖大呼三天,哭泣吐血,叫得湖水倒流,三屍携手而现,不腐不肿,栩栩如生,方圆民众无不称奇。县官上奏朝廷,于万历2年(1574)奉召在学宫建三烈祠,立节烈坊,旌表其德,万民敬仰。
清.乾隆《天门县志》所载“三烈祠”事迹
如今,为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有关方面陆续仿建了一些牌坊(楼),如京山于2010年在文峰公园门前建了“云杜古关”坊(京山原名云杜县),上面亦有“狮子滚绣球”,与原坊不同的是,原来是横梁下面雕刻着倒悬的“狮子滚绣球”,现在的“狮子滾绣球”是雕刻在横梁上。天门的陆羽公园内也重修了雁叫关坊。只是世事如棋,沧海桑田,曾经伫立在大街小巷的古代牌坊(楼),连同其美轮美奂的雕塑,如珍贵的京山“狮子滚绣球”,和许多中华名胜古迹一样,有的毁于战争时期,有的在那个大破的年代被清除。历史留给人们的,不过是几分悬想,一声叹息。(责编:糊汤粉)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郑福平:怀念一座桥
郑福平:天门四十八牌坊
传松:我家的团年饭
郑福平:南门桥头
郑福平:热闹的县河繁忙的船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大鱼海棠:打工记
陈巧林:我的直河,我的童年(连载之五)
郭良原:开始 ——我的前六十年(连载十二)
忘忧草:张港谣,襄河水,渡口情
忘忧草:最后,还是故乡
喻训天:县域金融史奇迹——天门的百年银行
郭良原:开始——我的前六十年(连载十一)
陈艳萍:边写边笑,边写边哭
敬请赐稿,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编辑部组建了《鸿渐风乡友群》,旨在增进编读沟通,分享信息。有兴趣者可在留言处告知您的微信号,编辑将邀您入群。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 2024年02月04日
-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