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孔润年 | 人生文学的精彩华章 ——赏析康怀远先生三篇散文 (主播:淑惠?)

人生文学的精彩华章
——赏析康怀远先生三篇散文
作者/孔润年
主播/淑惠
人生文学的精彩华章
——赏析康怀远先生三篇散文
作者/孔润年
最近,炎黄故里网、炎黄文学、炎黄作家三个网络平台相继刊发了康怀远教授的三篇散文:《地平线上看日出》(主播:焰)、《李白的诗酒人生》(主播:九月)、《怀念沙枣树和红柳》(主播:艳子)。因为康先生与我是分别多年,很少见面的老熟人了,我就特别有兴趣阅读他的大作。加之,将手机放在枕边,能反复聆听平台主播音质优美、情感饱满的配乐播诵,我的心灵被深深打动了,也勾起了我对康先生的回忆和思念!
康怀远先生比我大十岁,他的为人、为文和奋斗精神又是我一直仰视的,所以我没敢称他为我的“老朋友”。其实就我们彼此相知、相敬的情感而言,绝对算得上是“老朋友”了!老熟人也罢,老朋友也罢,这个“老”字也不是我随便加上去的。由于命运的安排,我与他在同一栋楼房、同一个单元、同一个楼层做了六年的邻居;又由于命运的安排,我们两人都在高校做过多年的图书馆长,而且他还是我的前任。别的不用提了,仅就这两点,足以说明我们两的关系不是一般地“老”和“熟”了。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读(听)康怀远先生的散文,就特别有味道和感触!
我从《地平线上看日出》这篇散文,读到了康先生胸怀宽广、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他写道:“ 日出是很壮美的。不少人在泰山顶上看日出,在华山顶上看日出,在黄山顶上看日出,这几座名山,我也和友人一起登过,并实实在在远眺了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但是,每次归来,总觉得在地平线上看日出,虽然没有在峰顶上看日出时那种一览天下、摄魂夺魄的感觉,但同样能使人欣赏到磅礴日出的强大生命力量。”“我在关中渭北大平原上长大,记忆中的村野生活把我和土地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每当空闲,便与伙伴们成群结队在田野里、荒草滩上追逐打闹,在最开阔的地带朝那天地一线的地方奔跑,天真地以为可以找到天边尽头,等到跑近了,眼前的一切又向前延伸而去,并把远处的村树直直楞楞地切割开来。如遇晴朗的早晨,平日里玩耍时寻找的地平线又一次出现。”“就是现在,起早一点的话,我还是要走出小区,漫步到比较宽敞的地方,面向东方,看那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一轮朝阳。”“其实,日落同样辉煌,同样瑰丽,同样壮美。夕阳映红西天的时候,那是预示着日入而息,但同时也就孕育着日出而作。父亲在世时,我常常看他劳作时夜暮归来的身影和从身影里所勃发出来的对明天的希望,顿感生命如山的坚挺。”“日出所呼唤的生命的力,万物得以新生,世界得以鲜活,整个宇宙得以生机勃勃,而父亲他们又在日出时扶犁耕耘去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随着日出日落地不断延续、不断重复,不断更替,既应该从看日出而奋起,也应该从观日落而蓄锐,以充沛的精力去迎接明天的朝阳,让平凡的每一天在日出日落中过得有意义,有趣味,有信心。”看看这每一句话都形象、生动、精辟,而又意味深长。无论舍弃哪一句,我都觉得可惜!但限于篇幅,也只能忍痛割爱了。
我一向认为,世界上最神奇的关系是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太阳从1.5亿公里之外,把阳光送到地球,温暖了万物和生命,也温暖了人的心灵!康先生所描写的不正是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吗?而它似乎又隐喻着人生的梦想和哲理。我们每个人所追求的理想,正如地平线上的“太阳”,当你奋力追逐的时候,它总是不断向后延伸,以至于永无尽头,人不就是这样的奔跑者吗!康先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大学毕业后,先在凤翔师范学校任教;1985年调往甘肃金昌市党校担任领导十年;1995年调回母校宝鸡文理学院担任图书馆长多年;2002年又去美丽的三峡学院担任图书馆长多年;退休后长住北京。他这一路走来,人生每一次大的转折,不也像是在追求和观赏地平线上的太阳吗?
我从《李白的诗酒人生》这篇散文,读到了康先生的专业精神和个性特征。康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者,在唐诗宋词方面用功颇深,尤其是在李白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得到学术界同行的普遍认可。康先生不仅是李白的研究者,也是李白的崇拜者。也许是李白影响了他,也许是他从李白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生命特征,故而才思接千古,心心相惜,引为知己。他认为:“伟大诗人李白的人生,既传奇,又现实;既浪漫,又平凡。”李白人生非常浪漫,为人不拘常规,笑则仰天大笑,不拘一格;哭则捶胸顿足,泪血成泥;骂则痛快淋漓,透骨析魂;怒则掀天揭地,倒海翻江,简直天真无邪得如同星外来客。”“然而,他的一生,又非同寻常,诗仙和酒仙的美誉,别人无法承受。诗酒人生,李白当之无愧。杜甫说他‘斗酒诗百篇’,那酒量和诗量,无人比肩。诗人臧克家说他‘酒胆海样大,诗才天比高。’”“诗酒结合,在李白身上,烈性地发酵为一种豪放。其豪放的人生借酒得以展示。李白的豪放,奔逸、高迈、惊人,是横被六合、力敌造化的。酒入诗魂,必然就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的大美、壮美、瑰美了。”“如果说,李白前期的豪饮,标志着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个性解放的迷狂,那么后期的痛饮,就更多地增添了蔑视权贵、抨击现实、渲泄痛苦、挥斥幽愤、反抗压抑的意蕴。豪饮也罢,痛饮也罢,其豪气均以酒助之,所不同的,一是喜中见豪,一是悲中见豪。”李白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长风破浪会有时”,所以酒后那种豪情壮语倍觉淋漓痛快,洒脱动人。
其实,据我所知,康先生并不是酒的豪饮者,也不是以赋诗作词立身名世的文化人,而是一位古典文学的研究者和人生命运的思考者。他的精神追求在于喜好诗文和研究李白,同时也撰写出版过多部探究人生哲理的著作。他还擅长书法和体育。他身材伟岸,气宇轩昂,浑身上下始终散发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浩然正气!也许受李白之影响,他既有儒家追求积极作为、奋发向上的一面,又有道家追求超然物外,洒脱自由的一面。他把研究李白与研究人生哲理紧密结合,使人生文学化,也是文学人生化。
我从《怀念沙枣树和红柳》这篇散文,读到了康先生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生存精神。纵观古今,寄情于物,以物抒情,通过写物而写人,这是很多文学家和哲学家都常用的表达方式。康先生写道:“1985-1995年,我在祖国镍都——地处河西走廊中段的甘肃金昌市生活了10年。离开那里已经二十五、六年了,心中时时怀念那一棵棵沙枣树和一丛丛红柳……”康先生描写赞美胡杨树、沙枣树和红柳的顽强生命力,明显是寄情于物,抒发人生的感悟,这是他亲临其境,天人合一的生命体验,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文化根基,因而写起来非常自如,读起来也很有味道。
关于胡杨,他写道:“北方还有一种树叫胡杨,就是人们常说的生长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的极其神奇的“生命之王”。耐旱力,耐抗击力,使得它扎根荒漠,不畏风沙,进而成为植物学家和地质学家最为关注的生命现象。”
关于沙枣树,他写道:“沙枣树不是在北方所有的地方都能看到的,它主要安家落户于中国的大西北,而以千里河西走廊为较多。假如你有幸从兰州出发,经武威,过金昌,走张掖,到酒泉,至敦煌,穿玉门,一路上都有沙枣树的婆娑一闪而过。”“它却像胡杨一样具有相当持久的抗旱力,盘龙似的主干象征着不畏艰苦的特殊个性。……在一望无际的沙漠戈壁上,你可能一时看不到庄稼,看不到绿荫,看不到村庄,但远处兀然岀现的一片一片灌木丛似的黑褐色的图案便是它的阵营了。没有过多的水分滋润,却承受着太阳的炙烤和风沙的侵袭,其毅力,其精神,就可想而知了。”“可爱的沙枣树啊,你成了鼓舞我们生活的一种力量。每年春上,全家大小都自觉地加入到植树的队伍里,在城郊,在防风带上,亲手栽植沙枣树。到5、6月间,看着幼小的树苗抽芽、生叶、成长,浑身不由得涌起一种奋发的激情。”
关于红柳,他写道:“在河西走廊,还有另一种树叫红柳。红柳也是沙漠和戈壁最能体现的生命景观的树种,它的生存能力不比胡杨和沙枣树差多少。”“它是丛生的,沙漠和戈壁都可以落地生根,成排成阵,成片成林,团结聚集,一律地顽强,向着干旱和风沙挑战。”“它的根和其它树、其它植物一样当然渴望充足的水分来滋养,而它的可贵恰恰是在干涸的情况下,把极细的根系伸向沙漠和戈壁的深处,去寻找哪怕只有一滴水的地方。这便是它是最受生活在大西北的人们喜欢的直接原因。不需要浇水,环境也不能提供给它灌溉;不等待天雨,天而也从不对它偏爱;它在纯乎无条件中生存、生活、生长、挣扎,拼搏奋争;它给予自然的甚多,索取自然的甚少;它是老百姓和专家们防风治沙最好调遣的士卒,它是沙漠和戈壁滩上最具奉献精神的战土。”“它的栖息之地是在没有人烟的地方,没有水草的地方,或者其它生命无法存在的地方,但它却奇迹般地扎根在那里,生长在那里,时时、日日、月月、年年,甘于寂寞,甘于严酷,甘于忍受恶劣的考验,这就是红柳的品性和风格。”
康先生还写道:“生命是什么?简单地可以定义为生存之命吧!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生存的意义才显得有价值。沙枣树和红柳正是靠了这一点,才展示了它们各自的风采。”
常言说:“文如其人”。哲学家认为,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具体到文学研究,主客体相互影响的过程也许是自觉的,也许是不自觉的。不过我相信,康先生通过描写胡杨树、沙枣树和红柳在艰苦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来表达人类生命,特别是个体生命也应有的顽强生存精神,这一定是自觉的。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文学、语言、思想,都是生命的灿放和张扬!文学的样式很多,有人爱好散文,有人爱好诗词,有人爱好小说。文学伴随人生。人生分为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少年文学天真烂漫;青年文学朝气蓬勃;壮年文学风韵成熟;老年文学回味无穷。这些特征,既适用于文学的创作者,也适用于文学的欣赏者。文学丰富人生,也表现人生。俗话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意思是:诗用来是表达人的思想怀抱的,歌是用来舒缓咏唱的语言,五声要根据唱的歌词来选定,六律要与五声相和谐。有大格局,大抱负的文学家,不仅能表现小我,更能表现大我和超我。高明的文学家,不仅是驾驭语言文字的艺术家,而且是识察社会和人生的思想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史哲是不分家的。
康怀远先生不仅长期担任高校图书馆长,而且作为中文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和人生哲理的融合研究。他厚积薄发,一叶知秋,所写的上述三篇散文,文笔老道,思想深刻,表达艺术,都堪称人生文学的精彩华章,都可以作为他进行文学创作的代表作。
原创首发 
初审:李会芳
复审 : 屈锟
作者简介:孔润年(1956-),宝鸡文理学院教授;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宝鸡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宝鸡市书香读书协会副主席等。目前供职于四川工商学院。
主播简介:淑惠,原名杨萍,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职工。宝鸡市朗诵艺术学会会员。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平淡快乐。喜欢书法、舞蹈、户外旅游。保持微笑,心怀美好,以声传情,用快乐感染身边人。用心将美好温暖传递。
郑重申明:本文由作者本人提供,并对此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平台删除.
如果还想看到这样的好文章,请扫描二维码,关注”炎黄文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