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从心阁主人随笔(五)

从心阁主人随笔(五)
(2017年·之三)
作者:张利群

古琴能热,一点不奇怪,低沉、内敛、优雅、婉约,但要弹好古琴却不易。所谓技法可学,琴道难修,否则就没有以琴养心之说了。
北大、清华,是品牌,也就是标签。标签和它依附的商品有关联,但不是一回事。因为是商品也就一定有次品或者瑕疵。有人欣赏你的标签,但更多人看重的是标签后面的真材实料。
每每读到这些人物,便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边是钦佩之情,一边是心虚。钦佩她们的才华横溢,钦佩她们的朴实无华。心虚自己在她们面前的无知,也心虚现实环境的浅薄浮夸。
2017.5.10
夜已深,人已静,此琴正宜情。
正想写下今日心语:自今起,无缘者不必见,不必交。只因少时不识惜光阴,而今重拾旧时金。岂料转眼见“相见”,举首现观音。真乃天意。
我一直以为,与智慧的人聊天,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而有更多的人,注定无缘相见。我们就换一种方式,穿越时空,从传说,从印记,从影像,从书籍,去拜见,去相交。
2017.5.11
(藏品13)
从音乐声中开始夜读,
从音乐声中道声晚安。
诗人的诗句,
因为诗性而诗意。
文人的文章,
因为文雅而文艺。
我是俗人,
俗人的俗语,因为俗套而俗气。
我就是本人,
本人的本份,因为本真而本土。
我,何时能不俗,说出
诗意的诗句。
我,何时能不土,写出
文雅的文章。
读书,唯有
读书,才能让我
不土,
不俗。
真的听琴者,别让耳朵贴近琴声。脸贴在书上,那是吻。下面的文字,字字珠玑,细细品鉴,待文尽曲终,你自宁静淡远,神思长清。
恬淡安然的状态,不用一点点力气,便轻松地和好朋友聊着天,能感觉到自己的眉目也是安详的,这是我体悟到的最美的感觉。
2017.5.12
听君一曲,又回当年。不是我泪点低,是音乐有魅力。
2017.5.13
多少人忙碌一辈子
也换不得一个“闲”字
多少人,思虑一生
也猜不透一个“妙”字
日日有佳文,夜夜有清音,夫复何求?
笔墨纸砚、勾点皴染,好画呢?几百年过去了,号称人类最文明时期,好画家呢?还缺什么呢?
大师在今天都快成骗子了,那些个抄袭论文的,画连环画的、在动辄成千上万的聚会上从天讲到地的,还有被人打的满地找牙,却依然说着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可悲的大师。幸亏他们没敢用泰斗两个字,估计是怕被压死吧 。让我们看看真正的大师是怎样的吧。
2017.5.14
夏娃,伊甸园的农妇,世间第一个女人,撒下种子,让天地间有了生灵,我们唤她——母亲。女人给男人以家,一个女人,一个家。天下母亲,万世家园。有家,一定有母亲,有母亲,就有我们的家。母亲,家国;万岁,母亲!
今天,我不关心一切,只想说:祝我的母亲,祝全天下的母亲,母亲节快乐!
2017.5.15
眼看来了那么多客人,各怀心思,各种口味,怎么办呢?上街,不行。睡觉,不成。还是喝酒,喝他个天昏地暗。说对话是酒后吐真言,说错了是酒话,不算。听得进的听,听不进的装睡。要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光个酒文化就对付了。
2017.5.16
一首美妙的音乐,能够带给你春的气息、夏的温暖,秋的浓烈、冬的纯洁。既可以打开你的心门,也可以洗涤你的灵魂。戴上耳机,把自己锁在音乐里,开始今晚的音乐之旅。
2017.5.19
(藏品14)
转,不等于完全赞同。对于历史人物,我始终认为应该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分析。萧红的才情是毫无疑问的,但对人生、婚姻、家庭、身体都出现问题的人,即使外界因素严重影响,本人存在问题是不能推脱的。不过,我同意安琪站在创作的角度对萧红的认知。
聆听是一种修养,
思索是一种智慧,
善辩是一种能力,
践行是一种品德,
内心的淡雅,是一种格调,
为人虚心、低调是人的品行。
2017.5.20
年年端午节,岁岁粽子情。小时候,每到端午,放学走在回家路上,家家户户从门、从窗,漂出诱人的粽子香,直扑我的鼻子,肚子马上像着了道似的咕咕直叫,那种饿的感觉……好奇妙,好怀念。
谭老师悠扬婉转的箫声,小朋友稚嫩清脆的童声,伴随着悠悠的粽子香味,思思缕缕,沁入心肺。我的眼前,开始浮现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跟妈妈学包粽子的情景。点点滴滴,宛如昨天。
端午节,粽子结。妈妈的味道,温暖的感觉。
2017.5.23
人的自私,无处不在。大家会按自己的认识,给整个世界贴上标签。你可以撕掉,但必须永远在大家面前消失。三毛就是那个人。
2017.5.24
一个民族,一定要有自己民族的文化,有自己民族的艺术品,有自己民族的艺术家。如此,才有民族性、民族魂。这个民族才会强大,这个民族的人民才会为自己拥有这个民族而感到自豪。
知画者,必知书。
知书者,必达理。
达理者,必诚信。
诚信者,必本真。
本真者,必可交。
2017.5.25
一样的幽默,不同的背景,展现出的是不同的味道。在学生面前幽默是智慧和自信。在战争年代背井离乡下的幽默是一种顽强意志的生活品质和生活态度。在那个特殊年代下的幽默,是有乐观主义的态度,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力和无耐。但不论什么理由,幽默感是一种极好的生活态度,但这种幽默,绝对不是有些人理解的玩笑、滑稽或者自嘲。它应该是存在于人的灵魂深处,表现出一个人素养的生活品质。
一个时代,正在渐渐远去,我们因为怀念,以为正在渐渐走来。
一个群体,正在慢慢消失,我们因为想念,以为正在慢慢聚集。
时代的优秀个体,如果真的优秀,他就可以再创时代,再建群体,而不是活在那个过去的梦里。
2017.5.26
花无百日红,叶有万年青。良好的素养,优雅的生活。乐观的态度,绚丽的人生。这是老天的眷顾,也是她的福报。
前些日子在北京,朋友介绍我认识了雕塑家李义夫。为了喝茶时有的聊,就先去国博看了他和老师吴为山的雕塑展。印象深刻的就是孔子、老子和鲁迅的雕像。尽管我对书画有所研究,但雕刻还是有它独特的见地。今天读了这篇文章,我似乎对鲁迅这个人物以及那尊雕像对人性的刻画,有了更深的认识。
再读木心的诗,让我重新理解生命的意义。生命力,不在于空间和时间,在于人的思想意识和境界。在于你是否能够始终以最充沛的精力,去证明你的存在。只要给我一条缝隙,让我吸进养分,就可以把它转化成力量,用最朴实的语言、文字、图画,变成我对生命的赞歌。
故事,流淌在眼里的水,浇灌心房,也让世界更明亮。人与人的距离,云和雨的感觉,你在笑,有人在哭。将心比心,老师说的。可,太阳月亮,哪在哪呢?
机器人写诗,不奇怪。生活是诗,人生、万物,无处不诗。诗不在于写的人,写什么。在于读的人,怎么读。
小冰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开始反思,什么是真正的诗。是那些莫名其妙的句子,还是似懂非懂的文字?婴儿的哭声,有人讨厌,有人烦躁,但有人认为是诗,是生命的礼赞,是人类的礼物。那些个风雨雷电,沙漠荒原,既是悲歌,也是史诗。
一个人,心中无诗意,是好诗又如何?一个人,虽不懂写诗,生活却充满诗意,他的诗,是那些所谓的诗人读不懂罢了。是对诗的认识产生的问题,就像今天出现的诗人小冰一样。它的出现,是在提醒这个世界,真正的诗,不是你们规定的人用规定的方式做出来的。
现在社会上的很多诗人,也许比机器人还机器,他们无非是贴了一张脸皮而已,一旦撕下,兴许还不如小冰呢。
2017.5.29
(藏品15)
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一定觉得奇怪,我也自以为无法让他们去看那个年代的影视,即使手机没电。但我们那个年代,山口百惠的诱惑力,不亚于今天手中的游戏。
橘颂,少时的记忆。就是这首曲子,知道了自己可以把听到的曲子翻成简谱。我的收藏故事,那些老唱本,旧磁带,我走过的路上,留下的脚印。
是唱,是诉,似说,似劝。没有更多的技巧,只有真情流露。听了太多的美妙音乐,突然听到这首曲子,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仿佛就是自己唱的歌,一直听,一直听……
2017.5.29
那天我们约好一起去看画展,然后喝茶。冬青的画册,那么精致。“老巢,即兴赋诗,冬青,准备签名。我要把此刻留住。”老巢端起茶杯,如果不是我亲自沏的,一定以为干的是酒。我第一次发现了诗人眼睛里的水,还有扬起的眉毛。王府井大饭店的玻璃窗,马路上一闪而过的灯光。我看见了,全在诗人明镜似的眼里。“失之千里的爱情”,一个字,一个字,一口酒的功夫,干杯的感觉。这便是老巢,酒真的很有魅力,我们醉了。而我最大的收获是,终于知道诗人的笔墨藏在哪里?诗人为什么要喝酒。
今年五四,就如何看待历史问题,和朋友有过不同意见。看了下面这篇文章,我的观点依然没变,只是多了一点:多学习,多看书。只有读书,才能让我们懂得更多,才可能准确看待我们的过去。
2017.5.31

【《从心阁主人随笔》中所配插图均来自张利群先生的收藏品。原文如有转载,务请注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