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边“桃林文艺” 关注我
题记:
外公外婆留给我的,像“石头”一样厚重,也像“棉花”一样温暖。清明节将至,想起我的外公外婆。谨以此文,寄托我无尽的哀思!
怀念我的外公外婆
文/ 和阳
(二)一碗羊肉汤
父亲姓赵,母亲姓马,父母亲生活在一个村子里。听父亲说,村子里马姓是大姓,我们赵姓是逃荒外来的,老家是朱阳山里的。因为家庭成份不好,父亲都二十六了还没有娶到媳妇。当时有人给外公提亲,亲戚们都反对父母的婚事。但外公几经打听,知道父亲的为人,力排众议,坚持己见,终于同意了父母的婚事,也就有了后来的我们。父母婚后没几年,村里重新给方了院子,机缘巧合,我们和外公竟做了邻居,两家只有一墙之隔,真是“亲上又加亲”。小时候去外公外婆家,不愿意走大路,记忆中是两家的墙下分别都搭了个梯子,那梯子就是我到外公家最近的路了。离得近了,打搅他们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了。听外婆说过,母亲生了大姐没多久便怀了我。那时母亲的身体有点吃不消,外公外婆便想了个办法,给家里养了只奶羊。外婆每每上地,都要把小羊带上,溜一圈回来,心满意足地跑到太阳下边撒欢了,几个月再见,肚儿圆腿壮的。外婆隔三差五地给母亲送来了经过简单处理的羊奶,在那个年月,这羊奶就成了我母亲基本每天必备的粮食了。随着岁月的脚步,羊奶我们渐渐不喝了,但外婆家里的羊却一直养着。每年都是年初养着小羊,到年末就长成大羊了。到快年下的时候,外公请来村里的屠户把羊宰了,说是让我们好好过个年。我家住的近,肯定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羊宰了没多久,外婆跨过梯子早早给送来个大羊腿和各样羊杂,送来的时候还冒着热乎气呢。母亲每隔几天就给家里人改善下生活。自己家里熬煮的羊肉汤,配些少许羊杂和自制的红薯粉条,再放上些葱花香菜和外婆炼好的羊油辣子,还有母亲蒸的玉米面儿馍馍,真是人间美味。我记得很清楚,那一碗碗羊肉汤幸福的味道。外公上了年岁,听不得羊“咩咩咩”地叫,家里就不再养羊了,但是对“羊肉汤”却有着痴迷的味觉。外公年近七旬后,外婆不放心他一个人出门。那是一个冬天,外公非要到乡里的邮政储蓄领他的退休金,外婆执拗不过他,便让父亲陪他一起去,我也跟着去了。那时家里只有个三轮车,父亲怕外公冻着,提前给车上铺好了褥子还捎带了个绿大衣,把外公裹的严严实实地就出发了。到了银行需要人脸识别,我和父亲小心翼翼地陪着外公走进银行大厅进行业务办理,办完后外公理了发,神采奕奕地冲着我和父亲乐呵呵地说:“今天我领工资了,我请客”说完我们爷孙三个一起走进了街上的三鲜羊肉馆。剩下的日子里,想吃羊肉汤的时候,我有时竟然会主动地问外公,还去乡里办事吗?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每次回家,也会给上了年纪的双亲带些东西,有时候是纯奶,有时候也会买些菜和肉等。有一次回家,我买了二斤羊肉,父亲高兴地说又有肉吃了,但是母亲的脸上明显地表示出了不悦。父亲告诉我,以后羊肉尽量少买或者不买,母亲可能是吃伤了,也闻不得羊膻气儿了。我问父亲这是什么时候的事?父亲说,那一年我们几个都在外边上学,母亲生了一场大病,原本想着买些羊肉再给母亲补补,谁知道母亲对做好的“羊肉汤”反胃不已。自那以后,母亲再也没有吃过羊肉,更是也闻不得那个气味了。母亲病好,便没有再提起此事了。听父亲说完,我的心里酸酸的。外公离开我们以后,我也变得很少吃羊肉了。时过境迁,“灵宝羊肉汤”、“灵宝老公社羊肉馆”,一个个新颖的金字招牌牵挂着多少在外游子的心,也一度成为我们灵宝有名的特色。但却成了母亲心中永远的“梗”,也成了怀念外公外婆的“梗”。【未完待续】
作者往期作品欣赏
【桃林文艺】 散文:欢喜 ‖ 和阳【桃林文艺】 散文:怀念我的外公外婆(一) ‖ 和阳
目前已有10000+网友关注我们
- 2024年02月04日
-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