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那么辛苦地读背文言文,效果就是不够好?为什么打卡了那么多诗歌APP,孩子对诗还是没什么感觉?对啊,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到高中背了多少古诗啊!但是现在拿一首陌生的诗歌让他分析下,他能说出个什么来?他读得懂吗?他能赏析这首诗的好差吗?他能知道这首诗对作者本人对诗歌史的意义吗?就像我们如果买了半辈子的衣服,还是不知道一件衣服的好差,还是不知道什么样的衣服适合自己,那未免也太那个了吧?就像我们如果喝了半辈子的酒,还是不知道酒的好差,还是不知道自己适合喝什么样的酒,那未免也太那个了吧?那怎么办呢?我们先看一下,《红楼梦》里林黛玉林老师是怎么教初学者香菱姑娘学诗的。
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1、入门示之以易。很多人教人,首先强调所学内容之难之重要之高深莫测,把人先给吓住了。
2、揭示规律。最佳的入门途径,是掌握学习对象的规律。我们不少孩子背了大量的古诗,对平仄虚实(上文有关平仄虚实的说法是否正确,再论)、起承转合全然无知,这效果如何能好?
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这里也有两个关键点:
1、立意要紧,意趣要真,词句新奇为上,读写均是如此。我们很多古诗文选本内容,没有好好考虑这一点,立意卑下,格调不高,了无意趣,词句平淡无味,如何让孩子喜欢?而这样的诗文又强行要孩子一篇一篇地背下来,孩子如何不倒胃口,不惧怕?
2、有规律,有例外;有常格,有破格。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不管是读还是写,都要让孩子知道:有规律,有例外;有常格,有破格。拘泥一端者,必死于其下。
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这里还是两个关键点:1、取法乎上。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就是很多人所谓的“好词好句”,看似文辞雅训,对仗工致,其实浅近卑俗,格调不高。林老师教导我们说,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林老师的教导是从王维、杜甫、李白的入手。注意一下她给的学习顺序哦!王——杜——李,五言律——七言律——五言绝,想一下,为什么?2、分项分类、有主有辅。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注意:林老师没有让香菱读背唐诗三百首之类的各家选集,而是让香菱揣摩诗人个人专集。这是一个关键点,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自己从小到大读背了那么多古诗文,我们对古诗文还是没有鉴赏力?原因是我们读背的都是东一首西一首东一篇西一篇的,总量不少,但都是零碎的散乱的,无法形成规律,无法揣摩风格,也就无法快速形成鉴别力和鉴赏力。而鉴别力和鉴赏力是我们学习某些知识是否到家到位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比如学瓷器、学家具、学书画等。真假不论、好坏不分,那是没有入门。而分项分类学习,大信息量的积累,容易摸索和掌握规律,是入门的最佳捷径。林老师让香菱先揣摩透熟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这是专项学习,是大信息量的接触和积累,林老师是很懂教学的。而且,她不要香菱背下这一百首,而是特别强调——细心揣摩透熟。这两者之间是很不一样的。很多家长老师,见古诗文就要孩子读背,背不出这一篇这一首,就不要读背下一篇下一首,看起来要求严格,其实效果未必好。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学习内容,有主有辅;学习之前,又能及时夸赞和鼓励,林老师不错。
又如,《世说新语》,随便选几篇学习,效果肯定不够好。如果把《世说新语》中所有涉及王导的都找出来,然后根据一定的要求,排比删选:王导如何对待下属、如何对待同僚、如何对待兄弟,如何对待南方士族、如何对待朝廷和皇帝。。。他在晋室东渡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他对东晋得以立足江南的贡献在哪里?他对江南经济的发展、对士族文化的保存,对中华文明史的贡献在哪里?他的功过是非如何评价?这样的学习就大不一样了,学生兴味盎然,不知不觉中就学到大量东西了。我们在学习《隋唐嘉话》、《大唐新语》、《朝野签载》等,结合新旧唐书,也是这样学习的,效果非常好!这样学习文言,不仅不枯燥,而且由文言的学习,进入了历史文化的深层,有历史的高度,又有生活的细节,有纵向的脉络,又有横向的节点,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语言的背后是文化、是历史、是政治、是文明。。。如果抛开了这一些,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是肤浅而枯燥的。怎样学习古诗文效果会更好?上面的内容仅供各位参考,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大家多多指正,多多交流。
学习,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江南学堂浙江武义温泉路56号 15857995255微信号:Jiangnan-xuet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