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走,北屯看戏去
还是这个方向,面南背北。今晚阎良“北屯梨园、航城佳苑联欢纳凉晚会”上,看着乡亲们很有秩序的就坐在街办门口,他们神情自若,聚精会神的,一边纳凉一边欣赏着我们的秦声秦韵。一种亲切感,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北屯。还是这个地方,母亲领着我来看戏。那时,这里是一个大的戏曲舞台,隔三差五的总有大戏(挂衣戏)勾着戏迷的魂。我的父母亲都是爱戏的人,平常在田里劳动,母亲的秦声总会婉转在那片庄稼地的上空。好听的旦角,韵好,吐字也清晰。父亲也能唱,但一般情况下他不唱,没事的时候他爱和几个拉胡胡的叔在一起打板(也叫敲梆子)。我喜欢父亲敲梆子,当啷当啷的响声像一条被生活抚平的小清河,一直未从我的记忆里消失过。北屯有戏的时候,母亲就一手拉着我,一手拿着凳子,和乡亲们步行到北屯。那时北屯街道主街有一个百货商店,拱顶房式的样子,跨度老长,里面有生活日杂用品,还有布匹,花的白的粉的,黑的蓝的绿的黄的紫的……啥颜色都有。我的记忆里那布叫洋布,质量么,皮实得很。北屯有戏的时候,一些乡党看完戏,就到百货商店买些生活所用。什么笤帚啦,洋碱(肥皂)啦,雪花膏啦等等。有的乡党不想上会(赶集),就借着看戏,在这给娃扯几尺洋布回去做件好看的衬衫。那时北屯主街没有小吃摊,哪像现在,大家想吃砂锅咧,就往王强超市那么一坐,20元自助火锅吃得是浑身舒坦。那时的北屯初级中学也没有现在那几栋教学楼,现代化高级设备。学生在土教室里读书,在土操场做操,下雨是真正的水泥路,雨鞋每个人都得必备。没有雨鞋娃上不成学,大人看不成戏,购不了生活所需。记得那时的货郎担特别多,这些货郎担基本不是我们北屯本地人,他们操着一口流利的山东话,在北屯主街和北屯各个村巷活跃着。他们的货郎担里应有尽有,我觉得那里面就是一个无穷的聚宝盆。什么针呀线呀,发卡,顶针,红头绳之类的……印象里每次大戏完了,乡亲们能把货郎担围个水泄不通,大家最终都能买到自己中意的东西。一些女娃喜欢货郎担里面的发卡和红头绳,哭死哭活地拉着她们的母亲要。一个发卡好几毛钱,家长总是咬咬牙,鼓足勇气给各自的女子买下。那时我特别喜欢那红头绳和那发卡,可自己一头的短发,也派不上用场,也就此罢了。大戏开时,母亲则凑到货郎担跟前,硬挤进去买些豆豆糖,这豆豆糖小小的圆圆的;有红的绿的黄的白的多种颜色……母亲挤进去又挤出来,将一手窝窝豆豆糖装进我的上衣口袋对我说:“好好看戏,进去不准胡喊叫,再乏也要坚持到戏毕了。”母亲说完就兴致勃勃地拉着我挤进了看戏的人群。
记忆中,北屯的戏台子高的吓人,戏台一高显得观众很小很小,就觉得戏台子底下的人,像一窝蠕动的蚂蚁……不停地说话,喊叫。直到戏开演,所有的声音总会戛然而止。我还记得戏开之前,我给母亲说好,总要在台子帘子的后边,偷偷看后台的演员们是怎么化妆的。只有在戏开时,一声啰啰梆子响,我吓得就赶紧跑到母亲跟前,乖乖地坐在那里看戏了。看戏主意正的人都给自己带着凳子,有一些乡党不愿意坐,他们就立在所有观众的最后边,虽看不清台上演员的脸,但那高亢激昂的唱戏声,他们是听得清的。戏听得渴了得忍。记得一次台子上唱《三滴血》,上面正在滴血认亲时,我突然渴的不行,硬喊着要回。母亲根本舍不得那段戏,这《三滴血》可是全本哪!可我闹得母亲坐不住,硬是在县官滴血时离开了戏场场。到现在我还能记得那个情节:“取一苗针端一盆水上来。”“是”然后官差就拿了针端了水来,县官开始滴血认亲。那时,我真想知道县官是不是真要往演员的手上扎出血?想着要是能站在他们跟前看该有多好。时光的脚步匆匆,这些青浅的记忆深处,像一根绿色的藤,我说不清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怀念也留恋,有时希望时光能倒回去,回到几十年前的那个岁月,我还可以去北屯的百货商店,还可以围着货郎担再买些豆豆糖,发卡和红头绳……至于顶针嘛,是彻底用不上咧,若放在前些年,我还能用它纳鞋底呢。最怀念的还是那些货郎担,戏演得正紧火时,他们总会撂下自己的担子,在乡亲们的后面站定,那双爱秦腔的眼睛,就一刻也离不开戏台上的演员了。时过境迁,也不知那些货郎担现在都在哪里?啊嘘!好想再听听货郎担摇那“布朗鼓”的声音。当改革的大潮像春天的种子撒在北屯这片可爱的土地时,不知不觉地,百货商店啥时候没有的,戏台子是在那年拆掉的我也不晓得了。北屯主街在慢慢变样。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这条通往迎宾路的川宏路上,留下了我多少思恋家乡的脚印?戏在停留了几十年后又重新回来了。我虽没到垂暮之年,却像一位垂暮的老人,我惊叹着生活,总能把所有的美好毫无保留的奉献给我们北屯人。今晚的月亮明了,像极了几十年前的白天,那一幕幕涌向心头的青浅还在……原先北屯人看的是大戏,名角演的。现在则不同,北屯人也请名角来帮着指点,然后北屯人自己自拉自唱,自编自演,唱自己的戏,过自己的生活,这何止是一种幸福,简直就是新北屯的民乐园,赛过西安城了,比西安城还有文化底蕴哩!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北屯是不大,但北屯对乡亲们是一种启发,就凭这微不足道的看戏,能证明我们北屯人正在奋发,正在节节而上。月亮从东南方向上来,慢慢移向川宏路的上空,明晃晃地……周末了,耳畔略过丝丝凉风……乡亲们有的步行,有的骑着电动车,有的开上电三摩,有的开着小车,齐个增增的出了门:“走,北屯看戏去。”
墨言散文往期
九月花椒红透顶 文/墨言
烟头不落地,北屯更美丽 文/墨言
枕书 文/墨言
酥梨飘香 文/墨言
《人要心灵美,才能顺风顺水》文/墨言
《秋末蜗牛揽树魁》文/墨言
《心疼》文/墨言
爱死眉户《梁秋燕》文/墨言
《皮影戏》文/墨言
《三分钟是多长时间》文/墨言
《我的领导宋涛》文/墨言
《弘扬三秦风采,聚焦秦鲁文化》文/墨言
《战胜自己》文/墨言
《良知》文/墨言
《曾经的腊月时光》文/墨言
《梨花雨》文/墨言 朗诵/张宁颉
《三八节后略有所思》文/墨言
《美丽的荆山塬》文/墨言
《我的外婆桥,北屯清河桥》文/墨言
《情系箭王市场》文/墨言
《说给儿子》文/墨言
最后一镰韭菜
墨言:《我心底藏着一枚月亮》
墨言:让生活变得唯美些
墨言:梦见一个梦
墨言||快乐是心的天堂
墨言:丢了《百味》一刻钟
墨言||《简单》
墨言||人不争,气贯长虹
墨言||梦见儿子
墨言||学习不够
墨言||让爱,开出美丽的花朵
墨言||《祝贺怀斌》外一首
墨言||乡村,野蒺藜
墨言||让红色光芒永远绽放
墨言||本命年
墨言||不是如梦初醒
墨言||娘家老屋
墨言||说雪
墨言:稀里糊涂过大年
墨言||过年宅家
墨言:把口罩戴上
墨言||李桥村党员应急小分队
秦韵播音||《把口罩戴上》【墨言】
墨言:疫情以来的感想
【北屯乡土】墨言||读了《主角》
【北屯乡土】墨言||夜半梦香薰
【北屯乡土】墨言||随便说说
【北屯乡土】墨言||掐苜蓿
【北屯乡土】墨言||背馍上学那年
【北屯乡土】墨言||过敏
【北屯乡土】墨言||生活需要下蛋
【北屯乡土】墨言||一包槐花的遐思
【北屯乡土】墨言||泽勋四月醉春天
【北屯乡土】墨言||日子
【北屯乡土】墨言||女人花
【北屯乡土】墨言||《左左》的构思
【北屯乡土】墨言||朵朵吉祥花儿,在北屯绽放
【北屯乡土】墨言||柴
【北屯乡土】一场透雨||墨言;朗读||墨言
【北屯乡土】随笔《讲好北屯故事》||墨言
【北屯乡土】带露的玫瑰最美||墨言
墨言:啊,母亲
【北屯乡土】墨言:哪个西瓜好
【《人心》后记 】:蝉的嘶鸣||墨言
墨言:原名,张艳丽。一位喜欢用文字与您交流的朋友,阎良作家协会会员。“作家摇篮”签约作家。广东陆丰谭西文学社社员。“北屯乡土文艺”文学平台主编,爱好广泛。发表长篇小说《疯女人》,中篇小说《我的父亲》《人心》;短篇小说《虎睛石手镯》《向前,没有终点》《封城之恋》《冷面》。有诗歌收录于《当代优秀诗人诗集》《荆山文丛诗歌卷》。中篇小说《我的父亲》分期刊发在广东陆丰谭西文学《法留山》杂志。部分散文、小说刊发在《作家摇篮》杂志。
单本:36.8元
北屯乡土
今天你阅读了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2024年02月12日
-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