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小语种

高中辅导教师成长系列(二十八)——学生心理危机三级预防工作计划

学校生命教育中,除了平时的课程和活动外,很重要的一块,是危机干预的内容。
这里是台湾地区1994年和2004年的统计,其中显示出抑郁症自杀人数非常之多。所以台湾地区把学生抑郁与自伤干预放进了生命教育模块当中,也是为了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这里我需要特别说明的一块,台湾地区把学生抑郁及自我伤害的危机干预单独拿出来放进了生命教育。但在台湾辅导教师手册中,还有专门一个章节讲危机干预。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从学校的整体角度来看如何对学生开展危机预防工作,涉及很多行政工作内容;后者则是辅导教师在具体案例处理上面该如何工作,会讲到常用到的辅导工具和方法。所以,我会在生命教育这一章节中联系到很多危机干预的内容,而在这章结束后,也会直接开始讲危机如何进行干预,请各位小伙伴注意。
那我没有查到大陆整体的数据,但是在上海有一个类似的研究,也是跨度10年,2006年和2016年,是上海市教育科学院做的调查:
请注意,这里统计的不是死亡人数,只是高风险比例。更多的调查数据我就不在这里讲了,只是希望引起各位的警觉。尤其前面一两年,上海市中小学生自杀死亡人数一直在一个比较棘手的位置。
这里我需要强调的是,某人“自伤、自杀”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请不要把责任归咎于社会、学校、家庭抑或是个人某单一方面。正如那句被说烂的话:“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同理,想要帮助一个处于自杀危机中的人,或是患有抑郁症的人,也不是靠个人、家长、某位老师、咨询师或是医生就能够疗愈的,也一定是各方形成合力,一起帮助当事人走出困境。
从学校角度来说,校园危机心理干预不仅仅指针对学生的自杀危机,而是指学校对学生及学校教职员工面临的危机(丧失亲人的悲伤、灾难事件、校园暴力和其它恐怖事件而产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以及自残与自杀等)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心理辅导与干预,帮助其平衡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降低心理伤害,恢复其社会功能与心理健康。
目前学校普遍都是采用三级预防的模式,无论是台湾地区:
还是在我们大陆的学校里,都是同一模式:
在一级预防这一块是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二级预防主要依靠学校专业辅导教师,三级预防要依靠社会力量,如精卫中心、医院心理科等。
而在上海的中学里,我们一般都会设有心理危机预警制度:
1.建立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制度(1)学生班级心理健康联络员制度
(2)学生心理危机报告制度
2.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1)学生心理档案管理
(2)重点人群的排查和预防
(3)对特殊家庭学生(单亲、离异、双亲缺失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学业受挫学生、有严重考试焦虑的学生、恋爱失败学生、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是危机的易发群体。
3.警示“高危”学生预警信号,关注“高危”学生个体(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近期有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4)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诉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5)存在诸如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
(6)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7)遭遇恋爱受挫或失败等突然打击,或受到意外刺激后心理行为出现异常情况的学生;
(8)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9)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
(10)性格有明显缺陷,严重不适应学习环境等的学生;
(11)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12)近期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进行评估干预;
(13)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的学生;
那如果发生危机事件,台湾地区的处理流程是这样的:
在上海,我之前有看过两本关于校园危机干预的手册,一本是浦东新区的,另一本上海市风华中学的,里面都有提到危机处理流程,基本上也都差不太多:
但是效果则因人而异,有一点我需要提醒:正如我在开篇提到的那样,对于辅导老师来说,做到“尽人事,安天命”是非常重要的,这包含两次层面,一个是要尽到自己辅导的责任,按照干预方案流程操作,该上报的要及时上报;另一个是不要把所有的责任都压在自己身上,因为辅导教师也是人,而且我们是老师,不是保姆和保镖,我们无法24小时来保障学生的安全,只能提醒学生的监护人,也就是家长,要时刻关注。
还有一点,学校的法人一般是校长,如果真有学生出了事,也是校长首先被问责,而不是辅导教师!
所以,小伙伴,尤其是萌新,如果你不幸背锅了,请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按照干预流程来进行的,如果是的话,一定要记住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