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游诗界》诗刊总第085期
吕游选诗074期
题记:时间之初,没有谁知道它的意义,只有多年之后,才能感觉它的弥足珍贵。有些人,有些事就是这样。首届中国网络诗歌高级研修班召开之初,我并没有深刻意识到它的意义,只是凭着信任成了研修班一员,事后才意识到:我走进了一座诗歌百花园,一座中国诗歌网络时代的百花园!正如古罗马诗人贺拉斯在诗歌《纪念碑》中所写:“请接受由你襄助而来的这一荣誉/慈祥地给我戴上德尔福月桂花冠”!参加高研班就是这种莫大的荣耀!几年后,这批诗人正在全国各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广泛影响,他们在高研班学习的知识正化作诗作发出耀眼的光芒。从今天开始,《吕游诗界》“吕游选诗”栏目将陆续推出“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成员的诗歌作品,全面展示这些诗人的学习成果,并愿意和全国诗歌同道朋友一起推动中国诗歌向前发展。(吕游)
本期诗人
(排名不分先后)
赵丽宏 叶延滨 张烨 李念滨 柳三春 吕游 修水飞鱼 杨洪谦
责任编辑:沧州诗社编辑部成员。摄影:周苍林、燕赤霞
本刊书法:刘砚平
投稿邮箱:zhongguo1970@126.com
微信联系:wansuishige
吕游选诗—诗人影踪
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毕业合影。
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学员正在听课。
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部分学员合影。前排:吕游(左)、朱雀(右)中间蹲坐(左起):人邻、冬青、杨志学、孤城、杨云霞、蓝格格、周苍林。后排站立(左起):许仲、燕赤霞、李易农、王明远。吕游选诗—启明星
启明星:赵丽宏、叶延滨、张烨
赵丽宏的诗
X光片
光束无形
穿透肌肤
越过骨骼
攀援每一根血管
检索每一个神经
只听见轻微的声响
如神手叩门
是光的指痕
光的触摸
瞬间弥漫我的身心
一张透明的胶片
在灯下显形
灵肉的秘密
黑黑白白
定格于斑斓光影
睁大眼睛
让瞳孔融化于胶片
却看不透黑白世界
蠕动的腑臟已冰封
温热的鲜血已凝滞
医生说
这是你最真实的留影
2016.2.18于四步斋
赵丽宏,1952年出生于上海,作家、散文家、诗人,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 2014年被授予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荣誉院士荣衔。
叶延滨的诗
一棵树在雨中跑动
一棵树在雨中跑动
一排树木在雨中跑动
一座大森林在雨中跑动
风说,等等我,风扯住树稍
而云团扯住了风的衣角
一团团云朵拥挤如上班的公交车
不停踩刹车发出一道道闪电
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哭泣的雨水找不到骚乱的原因
雷声低沉的回答:我知道是谁
当雷声沉重地滚动过大地
它发现它错了
所有的树都立正如士兵
谁也不相信有过这样的事情
——一棵树在雨中跑动……
叶延滨,当代诗人、散文杂文家、批评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曾先后任《星星》主编及《诗刊》主编。迄今已出版个人文学专著47部,作品自1980年以来先后被收入了国内外500余种选集以及大学、中学课本。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俄、意、德、日、韩、罗马尼亚、波兰、马其顿文字。作品曾先后获中国作家协会优秀中青年诗人诗歌奖。
张烨的诗
死神的表白
我是死神!
可我远不如你们那样的程度!!
对待善良的生命
你们用拳头、鞭子、子弹——
筑成死亡;
而我悲哀地为他们铺就雪白的床。
即便对你们这样的暴徒——
我来拾取灵魂的时候——
还用手指轻轻替你们阖上
跳动着罪恶的眼皮……
1966.12
夜过一座城市
火车的呼啸传到你这里已成为微风
微风轻轻走过不触动周围什么
但花草已经认出,涌起颤栗、低唤
今夜,我也是一阵微风
2001.1
张烨,生于上海,系上海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诗歌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音乐文学协会会员,上海美学学会会员。主要作品有诗集《诗人之恋》(花城出版社1986年12月)、《彩色世界》、(华夏出版社1989年3月)、《绿色皇冠》(沈阳出版社1992年4月)、《生命路上的歌》(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年7月)、《鬼男》(爱尔兰脚印出版社2004年9月)、《隔着时空凝望》(上海文化出版社2015年8月)及散文集《孤独是一支天籁》(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3月)。作品选人百余部诗歌选集及多种诗歌鉴赏辞典,并被翻译成英、法、日、爱尔兰、罗马尼亚、越南语等多种语言。
吕游选诗—沧州诗社
沧州诗社2018年11月诗选(5)
尘埃
华北油田/李念滨
尘埃 在风中 渐渐复活
尘埃 在空中 漂浮
旋转 追逐 且歌且舞 谈笑风生
可它们的一生 如此短暂
就仅仅几分钟
如果再有一阵风 走过这里
它们依然 在空中 漂浮
旋转 像忘记了旧世
像人世间漂浮的虚荣 贪欲 旋转的
地位 泡沫的人情 历史上的功与过
生活中的 微笑与哭声
我看见它们留下的空间 一片空旷
没有生命之痕 或者 什么也没有发生
然而借着明媚的光线 我的肉眼
却看不见 那些远远的石头
那金星 木星 水星 火星 土星
看不见 那在空中同样漂浮 旋转
追逐 且歌且舞的 宇宙之灰尘
作为一个人 一个地球上的小动物 我感到
那吹动宇宙之灰的箫声的美妙 却不知道
如何向那吹箫的呼吸 致敬
2004.3.20
谁触碰了那些柔软之处
河北南皮/柳三春
子夜,锁住一阵风。冷霜若命
乞丐的眼神里,偷藏着奢靡者的月光
切记隔窗有耳
要让神,赶在黎明前归位
以霞光万丈的盛景,普度人间
像母体中的婴儿,在血脉里
就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高尚,越绷越紧
我用一条嘶吼的大河
轻轻地,安抚自己的卑微
2018.11.06晚19:58草
断面儿
河北沧州/杨洪谦
我走在路上
踏落叶纷纷
一对年轻男女挽手而过
如两只粘在一起的蜜枣儿
一个小伙子冒汗奔跑
拉着大大的行李箱
两个老人车马对弈
一群老人嗓音各异大呼小叫
一只麻雀心急火燎地乱飞
而阳光依旧漫不经心
2018.11.2
自由
江西修水/修水飞鱼
在这个世界上
出生
是没有选择的
生活
也常常身不由己
就连死亡
有时
也不是随时随地
都可以自由死去
在这个世界上
只有风
是自由的
只有它
可以自由改变方向
和立场
只有它
不必理会
道德、规矩、戒条和法律
2018.10.31瑞安
本组诗歌选自“沧州诗社”,入选时有改动。
吕游选诗—随笔
高研班万岁(随笔)文/吕游
接到孤城电话的时候,我以为遇到了骗子。很多文学活动都是以赚钱为目的,像我等无名小卒多是做了别人的“垫脚石”。当他说诗杨志学老师要他打的电话,我就深信不疑了。因为来人不会知道我和杨志学老师的关系,既然知道了,说明他就知道杨志学是我深信不疑的人。于是就有了上海之行。这一次,我相信,我做对了。
其实,我只是出于对杨志学老师的信任,才毫不犹豫到了上海。没想到,我参加的,竟然是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2015年,杨志学主持建立了中国诗歌网,他给我打电话,要我入驻网站,于是打开了我疯狂写诗的模式。并不是我习惯了在网上写诗,或者要通过这个网站获取什么,完全是出于对杨志学个人的信任。几年前,通过著名作家王秀云介绍,我给杨志学写了第一封信,当时杨志学还在《诗刊》社工作,但是,我从不注意这个人究竟是做什么的。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竟然通过自然来稿,发了我一组诗歌。对于一个从事诗歌创作多年的作者来说,这是莫大的荣幸。我相信,有缘分是会见面的,也相信,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很多贵人。
杨志学,是我诗歌道路上的贵人。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非常认真、成功的活动。准确的说,他应该是一次“高级培训”,培训主题就是诗歌。而在中国诗歌网注册的近万名诗歌作者中,只选出了30名作者参加这次培训!在整整十天的时间内,我们不分黑夜白天,先后进行了多次培训、研讨。培训会上,我们聆听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诗刊》社原主编叶延滨、《上海诗人》主编、著名诗人赵丽宏的讲话、演讲和讲座,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执行副主任葛红兵带领创意写作中心的老师们对我们进行了各种诗歌写作培训。培训结束后,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徐忠志、上海市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著名诗人张烨为我们颁发了结业证书。给我颁发证书的,是老诗人张烨,三十年前,我就读过她写的诗歌《外白渡桥》。
培训对我来讲,并不顺利。因为其他原因,中途我乘高铁回到了河北沧州老家。但是,为了能多学点知识,处理完事情,我毅然买票返回了上海。很多事情,稍一犹豫,就错过去了。在我的几十年人生历程中,很多事情,都是我咬咬牙,决然坚持过来的。之所以我从来没有后悔我做的每一件事,是因为我认为重要的事情,从没放过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哪怕遇到再大困难。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就如云烟略去了。我认为,作为杨志学主持的中国诗歌网评选出来的学员参加这次培训,一定意义重大。确实如此,在培训队伍中,既有早已出名的诗人人邻、卢辉、赵琼等人,也有新锐诗人张二棍、孟醒石、夏午、康雪、林莉、陆辉艳、苏省等年轻一代,更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有的名字早已在中国诗歌网上熟悉,有的虽然不熟悉,但是也是当地诗人中的翘楚,如果我还不知道,就是我孤陋寡闻了。在他们面前,我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这就促使我更加努力的学习。除了培训学习,更将每天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在上海期间,先后写出了几十首诗歌作品。2018年发在《诗刊》的诗歌《所有的五谷都在这一天集合》就是培训的收获。
年轻时的梦想很多,这些梦想被青春的气息吹上了天空,很多碰到大风,碰到生活中的尘埃后,破灭了,唯独留下了“诗歌”这个梦想。之所以他一直没破,像天上的星星闪烁着,是因为,它是我孤独时的慰藉,古人讲“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自从因为身体原因,不再喝酒,慰藉我的东西,就剩“诗歌”了。而这个梦想,一直伴随我至今,并随着诗歌作品的发表,被更多人了解,有的认同,有的不屑,有的为这个梦想鼓与呼,有的为这个梦想压与打。毫无疑问,杨志学老师就是那个为我的梦想鼓与呼的人,因为诗歌结缘,也因为诗歌彼此了解的更多。我和杨老师虽然见面两次面,但是彼此交流的并不多,或者说,更多的交流,更多在诗歌里面。感觉杨老师是个不拘言笑的人,见面并不是那种见面熟,见面很热情,嘘寒问暖之人,但是我看到过他编辑的很多书籍,写的很多诗歌评论文章,应该是个内向型,心里有数,大巧若拙的人。我和他之间,语言显得并不重要,如果他联系我了,一定是我的诗歌引起他的注意了。也许,这就是诗人与诗人之间的一种“纯粹”的默契吧。
高研班的成立,打破了以往以年龄为概念的诗歌活动培训惯例,让我这个大器晚成的人有了更多走出去的机会,接触更多诗人,得到更多学习。在高研班,我见到了给我打电话的孤城。他的名字总让我想起诗人顾城,从电话中走进现实生活,他也是有顾城的儒雅的,开心时,总是抿着嘴笑。班里年龄最大的应该是卢辉吧,一个个头不高、戴着眼镜、瘦瘦弱弱却很干练的人,他被诗人安琪称为福建“为数不多的第三代诗人”之一。人邻是我们的班长,来自甘肃,光头,看似彪悍的身形内包蕴着一颗细腻的心,不信,可以读读他的诗歌,“一边小桌上的桃子的味道,/它们隐隐约约的/暮色里难以细说的“甜”和“自然”。/好像我这整个傍晚/就是在等着那一丝风,忽然吹过来。”(《傍晚的味道》)读过,若不见其人,完全可以认为,他就是那个穿着长衫,在阳春山脚下的长亭旁静坐,温一壶酒,照着暖阳小酌的书生。就诗歌而言,诗人应该没有“年长”一说,他的思想、语言、技术应该是日新月异的,否则,我们不会在四五十年之后,相遇在上海。诗人的灵魂不止是当下年代的,他有可能穿过未来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可能被理解。因此,每个诗人都应该是超前的。就是这帮“超人”汇聚在了上海大学,开始了抱团学习。初来上海,还有些陌生,身为上海人,高研班的王冬青专门招待了我们,好客之情可见一斑。每天吃饭后,我们就会来到上海大学的操场上遛弯儿,谈谈诗歌,也谈谈生活。十二月的上海微凉,温润,树木还葱郁着树冠。一棵粗壮的树杈上总会蹲着一只猫,喵喵叫着。苏省他们就过来,把剩下的鱼肉拿来,放在树下……起初,小猫还有些胆怯,喵喵叫着躲在树上不下来,后来见我们没有敌意,就跳下来吃。以后,每当吃饭后走过这棵树下,这只小猫都会蹲在了树上,等我们喂。
遛弯回来,就在培训大厅外的咖啡座上休息一会儿,等着老师们上课。这时候,我们会聊会天,开开玩笑,说说有趣的事情,擅长摄影的周苍林、燕赤霞会不停抓住时机抓拍,为我们留下了精彩的瞬间。然后走进教室听课。课堂上并没有像小学生要求的那样,气氛严肃,而是非常轻松。请来的嘉宾都是大腕儿,每个人本身就是一本厚厚的书,一首长长的诗。叶延滨带来了他写诗歌的曲折经历,那是梦想和现实相互交织、发展的一条路。赵丽宏讲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告诉了我们:有书的日子是充实的,被书陶冶的性情是美好的。培训课上,葛红兵、高尔雅、李艳葳等老师从诗歌的理论和诗歌的写作技术等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在训练我们思维的时候,老师们设置了各种场景,带我们玩儿了各种游戏。当活动开始的时候,我们这群诗人兴奋地把桌子、凳子搬到一边,在空出了场地中,有说有笑,开心、调皮得像一群孩子。也许,这就是诗人的天性吧。当我们真的以为自己是个大人、是个领导、是个权威的时候,作为诗人的我们,已经老了。诗人的思维注定接近孩子、接近神。神,应该有一颗透明的心,才能看到世界最干净的地方。
我们培训的地方,就在上海大学院内。我们住在那里的招待处。我和王明远一个宿舍。他来自黑龙江,一开口,就是熟悉的东北味道。这个戴着眼镜的“老同志”其实和我差不多大,其貌不扬,但是谈吐淳朴、幽默。谈话中,得知是诗歌的“前辈”,而且书法了得,且对佛教是有研究的。说心里话,能进入高研班的,哪个没有“两把刷子”!班上有个叫“这样”的诗人,个不高,柔柔弱弱,不言不语,每次上课前,我都会看他在那里拿着笔画来画去。后来得知,他是美术科班出身。他的原名是“杨延春”,早就有名的一位诗人!相对于大上海,高研班似乎很小很小,在上海的一个会议室里,无人知晓。但是,这三十个人涵盖了“中国诗歌网”,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诗歌的种子啊!我不想把我们这一群比作火炬,它也许就是一颗小小的石榴,柳歌、王海云、燕赤霞、蓝格格、田斌、孤城、江湖海、李易农、谦程、王冬青、心亦、许仲、杨云霞、虞千野、张海洋、朱雀……只有三十颗粒儿,晶莹,剔透,一旦剥开,他们就是北京、云南、上海、江苏、山西、河北、安徽……就是全国各地,就是老、中、青三代诗人。难道他们不是诗歌的精华吗?
十天太短,所学所得可能会够我们咀嚼十年,一辈子。活动期间,杨志学老师除了负责我们的日常活动安排,还要进行诗歌理论讲座,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很遗憾,杨老师讲课那一天,我正回河北沧州办事,没有赶上。活动最后一天,进行了毕业典礼。高研班没有收我们的作业,毕业论文,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写了很多诗歌,有一篇甚至几篇诗歌文章要写的。赵丽宏老师专门为高研班在《上海诗人》开辟了专栏,我门的诗歌作品得到了展示。我的老乡孟醒石敦厚、多才,不只是写诗,他的中国画非常好。高研班回来后,诗作、论作陆续发表在各大刊物,感觉整个人已经化作雄鹰飞了起来。毕业典礼当天,写过《蹉跎岁月》的老作家叶辛和著名诗人张烨来到现场,出席毕业典礼,并为我们颁发毕业证书。那一刻,几位老师坐在台上,我感觉,他们每个人就是一条河流,几条河流从高原雪山奔流而下,汇聚成一条大河,流向低处的我们……在我的感觉中,我自己,我们这三十个人何尝不是需要补充水分的小河流啊!我们需要大师这样的江河为我们补充水分,需要高研班这样的培训活动扩宽我们的学习渠道。高研班某种程度满足了我们这种渴望和需要。当我们的手放在了键盘上,和这个时代,和网络接轨,作为诗歌的我们知道:机会来了。手写时代的我没有赶上走进诗歌最前沿,但是键盘时代和手机时代的我赶上了!我怎能不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不感谢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不感谢中国诗歌网!所以,毕业典礼当天,当主持人杨志学老师喊到我的名字,我登台领取结业证书,从后场走向前台,我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边走,边喊道:
网络万岁,诗歌万岁,高研班万岁!
这是我的心声。我相信,这也是高研班30名学员的全体心声!
2018.11.6完稿
吕游,男,河北沧县人,沧州诗社社长,曾参加首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研班。
【版权声明】
我们尊重原创。《吕游诗界》微信公众号所推“沧州诗社”内容均已经作者同意。感谢源自网络图片作者。对本公众号图片使用如有异议,我们将随时纠正、删除。
欢迎关注《吕游诗界》微信公众号。吕游诗界是“沧州诗社”诗歌推送主打网络平台。沧州诗社责任编辑(排名不分先后):战芳、邱红、张福猛、王汉中、娄勇、草原狼、杨洪谦、蒲保杰、纪墨、王连宗、梅子、东汸、觉斓、柳月儿、王十二、吕游。
投稿请加入“沧州诗社”微信群,微信:wansuishige。诗社常年征集诗歌作品及诗评,以及诗人活动照片(一旦推送,便视为授予吕游诗选使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