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山下祭英魂何志宽
2018年4月,我曾随县政协组织的“重走铁军路”采访团去了安徽泾县。泾县古称猷州,地处长江南岸平原与皖南山区交接地带,“枕徽襟池,缘江带河 ”,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邦 ,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可“重走铁军路”的我们倒不是来欣赏山光水色,而是要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云岭新四军军部和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做一趟红色之旅,去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追忆和凭吊英烈们的革命业绩。
那是我第二次去云岭,记得第一次到云岭还是近五十年前的事。
1969年12月,我应征入伍在南字224部队服役,部队的驻地就在皖南山区宣城县一个叫三天洞的地方。1971年12月,为响应毛主席“野营拉练好”的号召,我被选派参加了南京军区后勤第14分部组织的大规模野营拉练活动。近千人的部队在宣城集结,经过分组编队和动员便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行军野练。为锻炼战士的耐力和磨炼我们的意志,拉练指挥部按实战要求特意根据皖南山区的特点制定了行军路线。部队时而翻山越岭,时而跨溪趟河。那会正值隆冬时节,翻山一身汗,趟水两脚冰,这对于长期居住营房的我们真是从未有过的检验与考验。几天下来,有些战士不免叫起苦来……
针对部队在拉练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队伍于1972年元月2日晚进驻到泾县云岭的罗里村附近,开始了一周的修整、学习和革命传统教育。
元月4日,部队参观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距当时整整三十一年前,新四军9千余人从那里开始北撤。
1941年1月6日 ,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三十一年后的那一天,我们拉练部队沿着新四军北撤路线来到皖南事变的发生地茂林。在那里,指挥部的“一号首长”给我们讲述了当年国民党部队是如何对着毫无准备的新四军打响了第一枪,由此拉开了皖南事变的序幕……
7日,我们来到茂林以东十多里地的东流山脚下,山脚向东有偌大的一脉平川洼地,这就是石井坑。新四军五千余人在这里进行过三天三夜悲壮的守备战,最后在弹尽粮绝、阵地失守的情况下被迫进行分散突围。这里的山上山下到处都洒遍了先烈们的鲜血,更有几千英魂留在了这重山群岭间……据当地老百姓说,就在解放后的许多年里,还时常在人迹罕至的山林间发现一具具先烈的遗骨。
那天,东流山下庄严肃穆,整个拉练队伍在山脚的坡地上按九个纵队一字排开,由九号首长主持的一场简单而庄重的祭祀先烈英魂的仪式于这里举行。仪式开始,1号首长高举信号枪向正前及左右方的上空各发射一枚红色信号弹,随即冲锋号声响起;整个部队在一位参谋的指挥下唱起了刚学会不久的《新四军军歌》:
“……为了社会幸福
为了民族生存
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
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嘹亮的军号声、雄壮的军歌声响彻在整个山谷间……接下来,五号首长给我们讲述了皖南事变中他亲历的战斗过程。
五号首长个子不高,半百的年纪,操江西口音,他是成功突围出来的两千余人中的一个。在坚守东流山主峰战斗中,他的左肩锁骨被子弹洞穿;而他的连长、指导员都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整个阵地失守后,部队开始分散突围,他在突围中被打散,后被一个叫王培臣的指挥人员收拢继续投入突围战斗。
一天,他们东冲西突直到下半夜,在朦朦胧胧的树林里看到遍地都是新四军,以为遇到了大部队在这里宿营,于是精疲力竭的他们也便倒头就睡。凌晨,当王培臣唤醒大家起来时,才发现全是新四军遇难的无头烈士,他们全部被敌人残忍地割下了头颅。目睹这一切,他们无比悲痛与愤恨,同时也更激起了他们在绝望中奋起,决心拼死突围。
有一次,他们隐蔽在一片山林间,准备等到晚上行动。可就在晌午时分,敌人顺着风,向这片山林放起了火。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干林枯草的山上,顷刻浓烟蔽日。发现敌人烧山搜寻的目的后,他们立即采取措施,在浓烟遮蔽下于前面也放起火来,待得身后大火临近,前面就有了一段隔离带。他们就在那焦树、黑灰、热土的山坡上埋伏到夜晚才伺机行动。就这样,历经艰险,他们终于在王培臣的带领下突出了重围,北渡长江到达无为县集结……
几天实地、实景、实情的参观深深地教育着我们参加拉练的每一位干部战士,大家从那场血淋淋革命厮杀和悲壮、伟大的战斗画面中看到革命先烈们正像他们军歌唱的那样,“为了社会幸福,为了民族生存,一贯坚持我们的斗争”,他们不惜流血牺牲,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胜利!
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了干部战士的热情,从而提高了大家对野营拉练的认识;为保卫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为从实战出发练好保卫祖国的本领,大家自觉地从严要求自己,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投入到每一项的野营训练中……
四十多年过去了,五号首长讲述的那些先烈们浴血奋战的一幅幅画面还清晰地印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那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时时在激励着我,它给过我面对挫折的勇气,也给过我克服困难的力量和信心!
枕徽襟池,缘江带河。
云岭YUNLING
作者简介
何志宽 ,笔名小黄河,江苏响水人。教过书,扛过枪,跑过码头,流落过街头。现为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
2
扫码关注“灌河文学”
扫码阅读《云梯关》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