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大集肉案上的屠户作者:朱海明 审核:王征祥 编辑:秦辉
我国历来有以猪肉价格衡量经济和民生水平的习惯,可见猪肉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特殊地位。猪肉作为我们春节必备的第一美食,它的最大特点就一个字:香。几十年前大年三十儿吃上一餐满嘴冒油的红烧肉,别提有多美了。
吃猪肉离不开养猪的和杀猪的。养猪的多了,过去乡镇农村家家养猪,我们这代人从小就打猪草,喂猪撵鸡打狗放鸭子也是我们平常的劳务事,乐此不疲。
杀猪的也叫屠户,除了国营的食品公司设专门屠户,大多都散落在民间,平时参加农业生产,逢年过节大集日便去杀猪,尤其年关切近,家家户户要准备过年大办年货,杀猪卖钱是重要经济来源,所以屠户们格外忙,尤其是我们村的三位屠户,经常被人请去杀猪。
杀猪是技术含量很高的手艺,要胆大心狠手快,所以也是个技术加力气的活儿,缺一不可,还要干净利落,保证肉色鲜嫩,这都要有绝招,一般人干不了的。关键的是还要会卖肉,卖得快卖得好还不要亏了斤两。我们村的三位屠户陈文焕、潘连友、陈书在这些方面都是好手,所以称他们是抬头营屠户里的三鼎甲。
平时,抬头营五天两个集,集集有几副肉案子。尤其是腊月年关大集上,赶集的人比平时多一倍,大集上一般要有七八副肉案子,有外来的,食品公司还有一个,可见过年的猪肉市场多么红火。他们都是卖肉的,三鼎甲一个集能卖三至四口猪,比那些外来的屠户强多了,他们有时连两口猪也卖不完就打道回家了。那时候生猪供应也足啊,不说城外的南北三庄单说我们二村,谁家一年不养两三口猪,不然哪儿来油盐酱醋的钱啊?尤其是年根前儿,几乎家家杀猪卖肉,揣着钞票过大年,踏实。
年关大集上,肉案边,一个个卖肉的屠户手准刀快,一刀下去割下的肉许少不许多,因为过秤后只许往上添不许往下剌。这是技术也是规矩,多少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肉称好了用马莲一系,上面绾个套儿,手指挑着往顾客手里一递,顾客用手指一拎走人。动作潇洒连贯一气呵成,所以肉案前经常围着一些看客,给卖肉的屠户当了活广告,这热闹场面也是年关大集的一道风景。
陈文焕,瘦高个儿,大背头,是个胆大心狠手快的屠夫,平时喜欢提着火枪打鸟,整天吹五诈六的不是个正经安分人。可是杀猪卖肉从不含糊,他的肉案干净整齐,膘头又厚又润十分诱人。因为他始终斜着下刀,造成膘头肥厚的视觉。时不时卖得兴起,他捋胳膊挽袖子蹲着马步撅着屁股拉着架子轮着砍刀,秤杆儿耍得越发麻利,过秤时手指暗暗控着秤杆。表面上每份肉一刀一个准,在秤上都是高高的,称完后再给你添一小块儿,打发得主顾们眉开眼笑满意而归。其实那肉啊,添了也刚刚够秤或只少不多,这就是玩儿秤杆子的诀窍。
陈文焕的这些带表演的架势,吸引了多少围观者,他的肉案边,不时响起彩声。于是他也就越来越来劲,越来越卖弄,旁若无人一般。不过他用手指暗暗控着秤杆的猫腻我发现过,不止一次,尽管他做的很隐秘。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副食丰富了,猪肉的地位下降了,一年也吃不上几次了。但是当年屠户三鼎甲杀猪卖肉的生动情景和家乡抬头营年关大集的热闹场面,仍时不时的浮现在我的眼前。
朱海明,字(笔名)瀛亮,号清韵居士,网名,高拨子导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戏剧家协会会员。曾参加人民解放军昆明军区汽车第五十团,执行援寮(老挝)抗美筑路运输作战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