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杨源水:族叔老宁(上)乡村人物系列之三

他,因多少有点眼疾,私下里人们多叫他“瞎秃”。而以“宁”性著称,落得“宁班长”外号,则是不少人当面对他的尊称…… ——题记

族叔老宁(上)
文/杨源水
在我们村的杨氏同姓中,论宗族的远近,先由“支”来定位,再由“院”来划分,最后由“伏”来确立亲近的程度。外号叫“宁班长”的族叔金宗,与我父亲是十“伏(世)”以上的兄弟。
600多年前的1402,我们村杨氏的第一代先人,可能是按照朝廷的指令,率领四个儿子,从天津市的杨柳青迁徙到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待四子成家立业后,老人家念及故乡,将四个儿子安置妥当后又回了原籍。从此,杨氏家族便有了四个“支”的起源,“安子杨”的村庄(名),也随之出现在了乐陵县的版图上。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丁的兴旺,“支”内又有了“院”的区分,各“支”、“院”内的相同辈份,又添加了以“伏”分近远的常规。亲兄弟为一“伏”,叔伯兄弟为两“伏”,堂叔伯兄弟为三“伏”……一般排到五“伏”就算比较疏远了。在劝解家庭纠纷时,人们常以一家人要看上顾下,不能像出了五“伏”一样。我和宁叔在同“支”同“院”,他与我父亲是第十三“伏(世)”上的兄弟,也是我名正言顺的同族叔叔。
他的大名叫金宗,是个独生子,唯一的亲叔伯兄弟是烈士。这样,他可以顺理成章地“请属”(继承)两份家产。在当时的农村,单就男孩子说媳妇而言,有两年宅子就是上等的“好户”。可他,就偏偏打了一辈子的光棍。究其原因,就是吃了“宁”字的亏。
还在我没有上学的时候,我对宁叔就有了较深的印象。当时,还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吃食堂的时候,在隔墙院落的集体磨坊里,宁叔负责使用小驴拉磨并蹬“脚打箩”(筛面子的器具),透过矮墙,我时常看到他在工余时间,逗着邻居一个名叫“秋分”的小男孩玩耍。看到他总是先用双手从小男孩子背后的两个“嘎杈窝”(胳膊下方)伸进去,双手在小男孩胸前一拢,然后托起来一圈一圈地“轮”(旋转)。待将小家伙轮头晕喊着停下时,他还要坚持再多轮几圈。小男孩被放下时已经站立不稳了,宁叔就用一只手拉着他,然后自己再脱下鞋,用光脚丫轻轻地踢对方的“腚光”(方言踢屁股),直到对方喊着“秃哥——秃哥——”地求饶为止。从而使本来单调沉寂的农家大院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稍后一些时间,宁叔的父亲在我们家的南屋里饲养牲畜。每逢他夜间替班时,半宿拉夜里他就学着串乡叫卖的食品商人的声音,可着嗓子一招呼“热煎饼盆了——热煎饼盆了——”,以此来排除夜深人静时的胆怯,直吵得半个村庄都不得安宁。人们知道他有着“越劝越上劲”的宁脾气,最后只得请求干部替换了他父亲的饲养员差事。
爱与人争执和“抬杠”是宁叔与众不同的性格。一伙人凑在一起,无论别人说什么,你这里话没落地,他就会立即提出相反的意见。无关紧要的扯闲片人们都要不介意,而具体到与曾经有过隔阂的人,在争执中占了上风时,对方就会认为他是有意让对自己丢人现眼,进而产生怨恨。宁叔爱“抬杠(争辨)”是有资本的。他平时爱“凑伙(接触)”村里的老染房里的“姬掌柜”。那个人爱看书,“古迹年谈(说古论今)”懂得很多。他除了会给小孩子扎“机器”(在手指头上用针扎后往外挤出黄色的液体,就是相当于现在治疗贫血)外,还知道好多天文地理以及气象等方面的知识。另外,宁叔还时不时地泡到村里的茶馆,听老年人述说陈年旧事;冷不丁又“钻悠(参与)”到被称为笑话篓子的“八十爷”家里,听取各种各样的笑谈。在多方位的耳闻目睹中,使他了解和接受了不少农事之外的知识。也正是这些知识的拥有,也就成了他与人争执抬杠的资本。
当我接触到“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念之后,才知道什么事情都具有
两面性,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哲理。基于这种观点,就应从善意的方面评价宁叔,他之所以爱抬杠,是因为他了解的事情比当时的农村同龄人多。当时,村里的男孩子一到十七八就娶妻抱子,被家庭事务和缺吃缺烧现实压得透不过气来,没有心思和机会接受谋生之外的知识和道理。而宁叔则因为没能成家,在时间上就有了与同龄人相比独到的优势。当同龄人为生计奔波时,他却能悠闲自在到各种处所“道听途说”。并且学会了偷换主题、进行诡辩的一些本领。他在心理上也可能是以为通过这些,可以达到被人认可、让人信服和发泄内心愤懑的目的。可惜的是,宁叔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没有人能正确地理解他对待他。(未完待续)
读《族叔老宁》感
文/傳东洲
会长追宗寻源,祖上亮点闪闪,
后人承蒙族德,亮节代代相传。
往期有更多精彩点击可阅览
杨源水: 我的奶奶 杨源水: 我的继母娘
杨源水: 我的岳父 杨源水: 我的大姐
杨源水: 我的大姐夫杨源水: 我的妻子
杨源水:我的二姑 杨源水: 我的三大娘
杨源水: 我的网络“情人”
杨源水: 悲情表叔(上)(乡村人物系列之一
杨源水:悲情表叔(中)乡村人物系列之一
杨源水:悲情表叔(下)乡村人物系列之一
杨源水:冰火二爷(上)乡村人物系列之二顾清森:我的奶奶 | 鞠登德:曾经与现在 比健康陈西山: 战地黄花颂陈西山:晚秋杂咏|邓贵振:红叶书签 赞昙花|唐云华:随筆二则|李文秀:当下抒怀| 孙林凤:叶孙林凤(山东): 邻居邓贵振: 重阳抒怀(外一首)战友诗书画印(10)杨炳延 霍然 宋春华 于振江 郝军 鞠登德 徐洪生等同志之作品战友诗书画印(11)袁庆禄 侯少民 史献伟 董庆利 郝军 鞠登德 李进刚之作品战友诗书画印(12) 袁庆禄 苗培红 王绍祥 徐茂林同志之作品战友诗书画印(13) 云门子 徐世敬 陈西山 王观岭 郝军 史献伟 董庆利等同志之作品巩振生国画山水作品选[艺术天地] 乡间自有高手 剪刀胜笔生花—-浅淡并举荐杨德华剪纸作品 | 徐茂林留白冰雪画创始人 | 王自修老 猫:赞李自健先生—油画《乡村童趣》系列诗配画 | 成彬 唐云华 陈西山 徐家兴等配诗 徐茂林绘画李彦 | 国画作品选(一)徐茂林 : 秋之韵(组诗)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苦(歌词)歌词三首: 爱上你之后的每一天 | 恩光——送给老师 | 战之必胜阑 珊: [莺啼序] 白露吴琼(信阳商城)诗选四首于德庆:庭院里的石榴树(散文)郝军:观抗美援朝纪录片《冰血长津湖》有感郝军:追忆英雄舰长肖德万同志 | 史献伟: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日感(外四首) | 董庆利:无题
你或许更会以笔墨诠释内心的独白,你或许更会以文字升华心境的灿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