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蒙特梭利教学的新视野》-第2章02读书笔记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吸收性心智
敏感期描述了幼儿从周遭环境中获取知识的各种形态。「吸收性心智」的现象则说明了幼儿获取知识的特质与过程。
由于幼儿的精神意志尚未定型,他们必须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大人学习。大人对于环境已有所认识,可据以建立各种知识,但幼儿却必须从零开始。这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便是由「吸收性心智」来完成的。它使得幼儿可以无意识地吸收周遭的环境,进而组合成自己的知识。「印象并不是直接进入幼儿的心中,他们会先重新组合,再以重组后的形象停留在脑海。」此时幼儿的脑子无意识地预做准备,「随后则是一自主性的程序逐渐觉醒,并接收潜意识阶段所吸收的各种东西,而后成为有意识的行为。」就是这样,幼儿逐渐建立自己的意志,直到可以记忆各种事物、了解及思考为止。
这种吸收而来的创造过程,会扩展到各种精神或道德上的性格,包括爱国心、宗教信仰、社会习惯、技术倾向、偏见等,事实上可包括人性的各种内涵。
当孩子到了三岁大时,日后发展与活动所需的潜意识准备工作便告完成。此时的目标在于发展孩子的各种精神功能,「这些功能在三岁之前,逐渐从无到有,三岁之后则进入下一阶段的发展。」
蒙特梭利认为,孩子在出生之前即已孕育一种「精神胚胎」,也就是一种心智发展的蓝图。这种胚胎如果要自然地发展,孩子所处的环境与所享有的自由必须有很好的整合性关系。其实在这发展的过程里,孩子也受到很大的激励,激励的强度是三岁以前精神功能逐渐出现时所不及的。由于幼儿必须独立从未发育的心智构造中脱颖而出,而他们依赖的是天赋本能的完成,这本能就是所谓的「敏感期」与「吸收性心智」。经由孩子的成长,我们会自然发觉大自然控制孩子心智发育的规则。所以蒙特梭利给「儿童之家」的儿童们一个开放的环境,而后在这样的环境里,方得以观察到这些规则的运作并验证它们的存在。
心智发展的自然原则
工作最重要的规则之一是「工作」的定律。蒙特梭利发觉,在开放自由空间中的孩子,可以透过工作而完整地建立自我。在全神投入自己选择的工作之后,他们表现出极度的欢愉、平和与宁静。所有破坏性的行为,不管是侵略性的、有敌意的、消极的或者散漫慵懒的也都随之不见了。【所有成人认为儿童不适宜的行为的表现其实都是一种内在发展需要没有得到相应满足的外显表现】蒙特梭利指出,经由全神贯注投入活动,孩子某些重要需求必已得到满足,因此他们所达到的心智上的和谐与平衡的新状况,其实就是孩子该有的正常情况。
蒙特梭利将这种精神整合的程序称为「正常化的儿童」(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Child).【简而言之正常化就是儿童的每个当下的成长需要都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假设儿童的成长道路是一条轨道,那么孩子需要沿着轨道行驶才能到达终点,如果中途成长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可能出现脱轨现象,比如:乱发脾气、打人、偷东西,这些现象称为不正常化现象。】
在孩子所透露给我们的讯息中,有一点是很重要的,也就是透过工作所进行的『正常化』过程,可以确信孩子对工作的态度表现出一种积极强烈的本能。如果不经由工作,人格将无法自行组织、从原始结构中分化发展,而人就是要透过工作,才会逐渐成长的。【工作的本质就是为了创造健全的人格】
经由工作可使孩子成为眞实的自我,因此孩子对经常性的活动有内在的需求动机,几乎保持在最大活动量的原则下。他们无法安静不动,「而且受到追求成功的压力所驱策,要求自己独立且成功地完成,他们会不停地加紧努力。」因为如此可实现自己的目标,不管之前有多费力,一旦完成之后,孩子都会显得轻松与满足。
孩子的工作和成人的工作很显然地有所不同。孩子利用环境来改善自己,成人则透过自己来改善环境。孩子的工作重在过程,成人则针对结果而工作。「创造一个自然的环境是成人的任务,这是需要智慧与努力。我们称之为生产性的工作,其本质上也具备了社会性、团体性与组织性。」成人的工作是冀望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成果,要求有所收获与获得帮助;孩子则在工作上不寻求帮助,必须靠自己独力完成。
由于孩子生活的社会化本质既不适合于成人社会,也不具生产力,现代的孩子通常被剥夺了这些活动。他们被放逐在学校中,而学校常是压抑他们的建设性发展与自我实现能力的地方。随着成人角色的日渐复杂,目前文明社会的问题日益严重。在原始社会,工作通常较为单纯而且可以任意地进行,成人可以与孩子较少磨擦地共同生活在工作环境中。现代复杂的生活则使得成人「很难配合孩子的步调与成长过程的心理需求。」
独立在孩子发展过程中所透露的第二个原则是「独立」的规则。「除非有退化的倾向,否则孩子的本性对自己机能上的独立有直接且热切的要求。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动机会愈来愈强烈。」他们藉着这种独立来聆听自心内在的指引,「这种内在的力量会影响他们的选择,这种功能被剥夺,孩子的意志力和注意力将受到阻碍」,【往往阻止内在力量选择的就是成人,所以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成人去了解儿童的成长。】使得他们的许多潜能无法发挥。其实完整的人格发展对外在的指示以及依赖能否逐渐解放。
注意力第三个原则牵涉到「注意力」(Power fAttention).在成长过程的特定阶段,孩子会以前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周遭环境中的特定事物。「问题在于如何激起对孩子人格有重大影响的注意力。」【通过敏感期的外显特征及准备满足敏感期的环境】孩子集中注意力来发展并巩固自己的人格,此时并非终点,而是起点。首先他会被可吸引他本能注意的东西所吸引,比如鲜艳的颜色等。随着经验的累积,他内心对已知的事物逐渐有了认识,进一步对于新奇的未知世界有更大的期望与兴趣。
孩子会注意他心中已有印象的事物,还有前一阶段已吸收的事物,而且对于已吸收的事物皆有一种欲望要把它们长留脑海、反覆思考。就是这样,以理解力为基础的敏锐兴趣取代了以天生欲望为基础的本能兴趣。一旦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在这种以理解力为基础的兴趣,他们会变得较为冷静且懂得控制自己。他们十分明显地表露出因为全神贯注所得到的乐趣,而显得轻松与满足。蒙特梭利认为这些外在的表现,正是孩子的内在正逐渐定型的证据。
意志力当孩子集中意志力的时间逐渐延长,内在各种能力的协调顺畅无碍后,与意志力有关的第四个心理原则便会出现。「意志力的发展是一种缓慢的过程,必须透过与环境持续互动的关系才会出现。」通常孩子选择一种工作,然后会克制自己不要做出无关的动作,因而渐渐适应工作的限制,意志力在内心也就逐渐形成。此时决心与行动是意志力发展的基础。【工作的过程就是意志力逐渐形成的过程】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是无益的,因为其中并没有涉及决心或行动。相同的,就是这种意志力的实际发挥作用在内心定型,使一个人可以逐渐有效控制自己的行动。由于传统的学校教育严格限制了孩子选择与活动的机会,蒙特梭利女士认为「如此不仅剥夺了孩子发挥意志力的机会,而且直接阻碍了意志的表达。」
关于孩子意志力的发展,蒙特梭利观察归纳出三个阶段。第一是孩子会重复的动作,这种重复会在极度专心于某一动作后发生。他们甚至会因不停地重复而表现出明显的满足。这种成就对于成人来说微不足道,却带给孩子能力与独立的讯息。如果大人干扰了这种重复的动作,将会伤害他们的自信心与在工作中坚持的能力。而且此一阶段的干扰,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愉快的。蒙特梭利认为,「如此会使他们如同生活在一连串的梦魇之中。」
经由活动的体会而建立起独立与能力后,第二阶段的意志力发展便开始了,此时他们以自我学习作为生活的方式。如同大人一般自己做抉择,这并非结束而是开始,这会使他们逐渐认识自己与拥有自己。这一阶段的特征会透过活动表现出来,而不是传统学校中强调的「秩序」来的安静不动。此一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已的能力各种创造性的表现,也会接受自己行为的责任,同时配合现实的各种限制。
在自我学习之后,孩子进入第三阶段,此阶段主要特征在于服从的能力。这是自然的现象,「在经历一段漫长的成熟过程之后,会出人意料地表现出来的能力。」
服从的现象或许是今日蒙特梭利哲学中,令美国人最难接受或理解的,因为它暗示着孩子可能会自然地服从老师,这一点使美国人心生恐惧:害怕他们的孩子会变成顺从成人世界的奴隶。这种恐惧部分是因为对西方世界来说,服从与意志力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观念。以往的教育方法是压抑孩子的意志以使用老师的意志取而代之,无条件的服从因而被认为是破坏孩子意志力的方式。蒙特梭利则持不同的看法,她认为服从与意志力皆是同一现象的一部份,在意志力发展的最后阶段,服从才会出现。
要了解这种想法,先了解蒙特梭利哲学中意志力的来源是很重要的。蒙特梭利认为意志力并不是一种全然独立的力量,而是一种伟大宇宙力量的产物,这种伟大力量就是达成有目的活动的惊人精力与需求。
这种宇宙力量并无实体存在,而是进化过程中生命本身的力量。它驱使每一个生命走向进化的过程,也因为它,才能产生动力。进化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有一规则在监督。所以,如果人类的生命表现了这种力量,那麽人类的行为,自然也要受其塑造。
在孩子的生命中,如果可以从容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完成活动,这所谓宇宙的力量就进入了他们的意识之中,意志力也开始发展。这种过程持续不断进行,只是必须透过实际的体验方能发展。因为我们不得不联想到意志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必须经过发展的程序,同时由于它是自然界的一部份,这种发展过程必须透过遵循自然定律方可达成,也是透过与环境持续关联的活动来完成的缓慢过程。
最后阶段完成时,对于生命力的服从会出现,也就是这种服从,使得人类生命与社会的延续成为可能。
意志力与服从,此时并行发展,在发展的次序上,意志力是先前的基础,根据这个基础,服从是后面的阶段。事实上,如果人类不曾经过某种进化的程序而具备服从的特质,那麽人类的共同生活几乎是不可能的。
蒙特梭利所谓的服从,绝不是指现代社会中常见的盲从现象,这种盲从曾带给人类许多恐惧与破坏。
目前世上的一切足以清楚地告诉我们,所谓服从的人是怎样的,这种服从说明了为何许多的人会受到伤害,它是一种未加以控制的服从,会毁灭整个国家。我们的世界中从来不曾缺乏过服从,只是很不幸地缺乏对于服从的控制。
对于服从的控制需要两个条件,即服从的完整发展,还有意志力发展过程最后阶段的达成。就如同人的其他性格特质一般,服从也是分阶段来发展的。
首先它是单纯由内在的理性冲动所驱使,随后提升至自主性的,然后一阶段一阶段地发展,最后会受到意志力的控制。
这种自主性意志力如果在自然的状况下发展,就不会导致破坏性的行为,因为它是来自生命力。
实际的状况是意志力并不会导致不守秩序与暴力,这些其实都是情绪上受到干扰与痛苦的征兆。在适当的情况下,意志力反而会驱策某些对生活有益的活动。大自然赋予孩子成长的任务,配合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有进展,并且逐渐发展自己的能力。
在蒙特梭利哲学里,所谓服从被认为是人的天性之一。此天性必须可控制或者具备智慧,方能够与生活中的各种力量配合,而且成为人类生活与社会生存所倚赖的本质。
当代作家丹尼逊(George Dennison)对于孩子智慧性服从与合作的发展,以及它们在孩子与成人世界间关系发展的方式有深刻的观察。他认为孩子先透过与父母,其次是其他成人的相处经验,而了解「成人的天生权威」。成人接受了对孩子的责任,在照顾的同时也加注其他的需求与期望在孩子身上。在他的名著《孩童的生活》(TheLives of Children)一书当中,丹尼逊描述自己与一个名为约瑟的小男孩之间的关系发展。
我的要求成为约瑟经验的重要部分。它们不单纯是一位老师或一位成人的要求,更是我照顾约瑟的方式。约瑟也能感受到这一点。事实上我觉得他也重视我对他的要求。我们成为生活中的合作伙伴。其实他最重视的是有人愿意全心全力地去教导他。当他意识到我的生活延伸到他所不知的许多领域,我身为成人的意义对他而言就更为强化了,我所知道而且可教导他的
事物,也因而在相处的生活中真正获得发挥。
智力发展心智发展的第五个自然原则,就是智力的发展,这牵涉到了解生命本身所需的关键,也是「教育能否发挥功能的关键。」智力被定义为「使人建立自我,同时建立与环境关系的各种反应与组合性或重建性活动的总合。」
智力发展的开端在于意识到环境中的差异。孩子透过自己的感官来获得这些差异,并将差异在脑中重组成一有次序的组合。身处充满刺激与不停变化的环境,容易造成孩子脑海中印象的混乱,因此,孩子接触这种环境是毫无益处的。「帮助孩子智力发展,就是帮助他们脑海中的印象有次序地形成。」这种发展程序在进行的第一个征兆是对于刺激有反应,其次是他们的反应会呈现秩序。
想象力与创造力第六个自然定律是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这两种能力是幼儿与环境接触下形成的心智能力,而后发展出的天赋本能。此时的环境必须是美丽、和谐,而且以实际世界为基础的,以便使孩子可以组织自己的知觉。一旦对自己的生活建立了际而且有次序的知觉,他们便可以选择各种创造力必需的活动与程序,会「将事物的主要特质抽象化而组合成脑海中的形象。」蒙特梭利强调这种筛选的能力需要具备三种特质,第一是有高度的注意力与专注程度,这几乎是以沉思型态出现;第二是可观的自主性与独立判断能力;第三是对于真理与事实的接纳与期待心态。
蒙特梭利特别关心第三点特质,她认为成人常会不经意地阻碍了此一特质的发展。孩子通常有沉迷于各种幻想的倾向,成人习惯于认为这些是孩子想象力丰富的证明。蒙特梭利并不认为这与想象力有关,反而是说明了孩子生活中依赖与无助的状态。「假如成人采取听天由命的态度不加以辅导,孩子只好不停地产生幻象。」同时,蒙特梭利也指出,孩子会接受成人的想象,比如耶诞老人的传说等,但蒙特梭利认为这并不代表孩子的想象力,而只显示出孩子轻信他人。但这种现象会随着年龄增长与智力发展而逐渐消失。成人会以自己的想象力灌输给孩子,其实是因为他们一直认为孩子是极为被动的,必须主动地为孩子做一些事。
孩子常被成人看做是只能被动接受而不能主动行动的个体,甚至在其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孩子的想象力也被如此认为与对待。我们常以为告诉孩子一些神话故事,例如中了魔法的公主······等故事就可以增进孩子的想象力,其实这些故事,只是处于吸收印象的阶段,并不能发展整体想象的能力。
除了美丽、有秩序与真实的环境,蒙特梭利了解到,如果孩子要发展创造力,他们也需要自由:可以选择环境中有吸引力的事物,并且拥有不受干扰的自由;发现自己的答案,进而与别人分享他的发现等各种自由。在培养创造力的各个阶段,孩子所表现的疏离与孤立,留给造访蒙特梭利教室的人深刻的印象。然而这种疏离的景象却常受到误解。访客常常只注意到孩子当时所表现出与其他同伴的隔阂,却忽略了这是孩子培养创造力所必经的过程。
蒙特梭利教室中的孩子,通常可免受各种使创造性动机消失的外来权威的干扰,这和传统教育方式大相迳庭。在传统学校中,成人的判断不时围绕着孩子。荷特(John Holt)所着《儿童为何会失败》(How ChildrenFail)一书中,对于教室环境充斥外来判断与控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有很详细的描述。和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蒙特梭利能够理解孩子早期的创造力,并且发展出可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方法,在这方面,她的确是值得尊敬的。

扫码关注我 期盼春日到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