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之光◎徐莲华
我来了!从两千四百里外的苏北平原起程,抵达群山绵延的江西井冈。
眼前,秀竹吐翠,香樟含情。四月的井冈,杜鹃花恣意绽放,盛开在路边、湖畔、溪旁,盛开在层层叠翠的山峦。这里,我曾于心中无数次仰望无数次想象。当我的双脚,真切地落于这片罗霄山脉,还是不免血脉偾张。
到达目的地,按照老师指令“稍作休整”。半小时后,迅速穿上红军服,背好红军包,带上红军帽,体验式学习开始。而此时,在书本影视中获得的有关井冈山零碎印象,却不听话的从脑子里冒出来打岔。“立正”“敬礼”!神圣地接过老师手中的班旗,我努力让自己安静下来。唯有,安静,安静的倾听。倾听,那段血雨腥风后的峥嵘岁月;倾听,来自历史深处“天下第一山”的传奇荣光。
1圣洁的白
小井,井冈山市的一个小小村落,是红四军医院旧址所在地。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二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作出“要建设较好的医院”的决定。随后,红军官兵与革命群众自愿捐款1000多元,自己动手,就地取材,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顺利建成,并取名“红光医院”。然不久,井冈山军民第三次反“会剿”失利,敌军窜入小井村,烧毁了这所医院。就在这里,130多名没有来得及转移的红军伤员,惨遭敌人枪杀,当中年纪最小的只有14岁。英雄们倒下后,隐蔽在深山密林里的小井村群众,当晚冒着生命危险将英雄的遗体匆匆掩埋……我们今天所瞻仰的小井红军医院,正是解放后按照昔日红光医院的样子重修而成。
正午的阳光,暖暖地照着,明显有了几分热烈。阳光穿过棵棵高大的松柏,照射医院门前的雕塑,也照射着虔诚而来的我们。英雄殉难处,烈士墓与纪念碑默然相望,一批批前来拜祭的人们肃穆而立。在老师动情的回忆中,我的喉头发紧,心一阵阵疼痛,泪亦无声而下。脱帽,鞠躬。再鞠躬,三鞠躬。我们将一朵朵亲手制作的白花,恭恭敬敬地轻放于纪念碑前。虽然,我们不知道,不知道你们来自哪里。虽然,我们说不出,说不出你们的名字年岁。但是,我们深深明白,你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红军”,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革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跟着共产党走”!
硝烟远逝,人间有情。红军阿哥啊,你们可否知道?就在不远处,你们昔日信赖的大姐、红军医院院长曾志已经归来,静静地于一旁守护陪伴着你们。你们可否知道?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那块象征三万多无名烈士圣洁灵魂的汉白玉碑石,正默默讲述着,讲述你们用无悔青春雕刻成的永不磨灭的荣光。
2血色的艳
红军红星红带子,红米红枣红土地。举红旗,唱红歌,再走红军路。哪一样,都似高高升起的骄阳热烈灼灼;哪一样,又都像四月盛开的杜鹃鲜艳烂漫。
行走在红色最红绿色最绿的井冈,置身于四面八方赶来朝圣的人流,心常常不由自主的湿润。
我们紧跟着小张老师,队伍有序前行。不远处,萧克将军题写的“井冈山雕塑园”六个大字直映眼帘。人物雕塑园位于纪念堂左侧高山之巅,青松翠柏间耸立着革命先辈的19尊雕像。他们是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罗荣桓、谭震林、滕代远、李灿、何长工、宛希先、王尔琢、张子清、何挺颖、陈正人、蔡协民、贺子珍、伍若兰、王佐、袁文才。
毫不夸张地说,静静耸立在这儿的每一尊雕像,他都是井冈革命的风云再现。说起每一位先辈的大名,都能书写出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史诗。我轻轻放缓前行的脚步,慢慢靠近一尊尊雕像,把镜头再次聚焦到烽火连绵的井冈岁月。
王尔琢——纵横井冈山的一员骁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第二十八团团长。牺牲于1928年8月25日,年仅25岁。
说起这位年轻的红军将领,他参与指挥的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等多场战斗,井冈山人民耳熟能详。他所率领的“飞兵二十八团”挫败敌人多次“进剿”“会剿”,在保卫革命根据地中因英勇善战而威震一方。
然而,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形势仍然十分险峻复杂,一些人对红军革命信心不足,思想左右摇摆,逃跑叛变的事情亦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将领的王尔琢心急如焚,为极力挽回革命损失,全然不顾生命危险,去追赶逃兵。令人扼腕心痛的是,他在追击叛徒时不幸牺牲。
毛泽东听闻这一噩耗,写下悼文“一哭尔琢,再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张子清——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红五军参谋长,中共湘赣边特委书记。
驻足于先辈张子清的雕像前,不禁想起前一天在小井红军医院瞻仰的情景,那座栩栩如生名为《师长献盐》的雕塑,讲述的正是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那场没有麻药没有手术刀的手术,亦再次清晰地呈现于眼前。这位忍常人所不能忍的铁骨汉子,怀揣的是对革命对战友满腔赤诚的热爱之心。
那是发生在1928年4月上旬的战事,在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向井冈山转移中,张子清奉命率领第一团担任后卫保护。他所带领的一个营,需要应战国民党湘军吴尚部三个团的追击。我们不难想象,这场以少对多的战斗形势会是怎样的险恶。张子清带领全营士兵舍命拼命,死死坚守,杀伤敌军数百人,为朱德、陈毅部队顺利转移到达井冈山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就在这次战斗中,张子清左脚骨被打断,不能行走。
次年1月,湘赣国民党军大举围攻井冈山,红四军主力向赣南出击,时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的张子清,因伤势过重,被隐蔽到深山区。寒冬数九,正值大雪封山,交通断绝,粮食吃尽,张子清被饿得奄奄一息。被反动派严密封锁的革命根据地,更是医药奇缺,嵌在他踝骨里的子弹一直未能取出,导致左腿发炎,一直红肿到小腹。在如此严重的伤痛面前,他完全置个人生死而度外,决然地把组织上分给自己食用和清洗伤口的救命盐,全部留给了其他伤员。他却带着越来越重的伤势,仍然继续坚持革命……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一年,他才29岁。
望着这位被毛泽东盛赞酷似关云长风范的将门虎子,我心潮跌宕无法思考。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激励着这位年轻的将才,为了中国工农革命无畏无怨地奉献出热血与生命?
何长工——这位出过洋留过学、当过教书先生、出任过团防局团总的湖南汉子。我们知道,他是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设计者,是朱毛会师的关键人物,是改造改编王佐部队的赫赫功臣……而此时,我只想将笔墨落向血雨腥风的1930年的湖南长沙。
那一年,何长工与他的同僚李灿率部队攻克长沙,锋芒直指湖南老家,这令反动派万分慌恐。于是,敌人蓄谋将何长工亲属扣为人质,后又将何家三十余口全部杀害。他的爱妻孟素亚与孩子何光球、何光星都没能幸免。瞬时之间,鲜血染红了沱江之水!这位历经烽火磨砺的湖南汉子,再也无法忍住万箭穿心的悲痛,任泪滚滚落下……
在那个白色恐怖笼罩神州大地的时代,风雨如磐前路漫漫。正是有无数像何长工一样的革命志士,抱着崇高的信仰,为着千百万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毅然舍弃小家,投身革命洪流九死而不悔。
3骄杨的翠
翻开历史,已没有了某日某时的确切记载。那是1927年8月下旬的某天,在通往湖南板仓的竹山小道上,一家五口人依依惜别。一位年轻母亲身上背着一个娃,手里牵着一个娃,身旁还跟着一个娃。她,这位叫“霞姑”的女子,与深爱的丈夫也是三个孩子父亲的他道别。霞姑轻声地对身旁的大儿子说,“别回头,岸英!别回头。再回头,他就走不了啦。”此时的她,纵有千般不舍万般爱恋,在他“谁让我俩都是共产党员呢”的一个理由中,轻轻化为“别说了”!
“别说了”,这三个字的分量究竟有多重?她懂,他更懂。
可谁又能想到,竹山小道一别,竟成了这对结发夫妻的永诀。
我随着潮水般拥挤的人流,沿着狭窄的木梯一步步迈上神奇的八角楼。
在这斗室之地,于八角楼的清油灯下,一个个不眠之夜,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他能握紧如椽之笔伏案疾书,写就巨著《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与《井冈山的斗争》。穿过茫茫黑夜,中国共产党终于迎来“工农武装割据”这一光辉思想的诞生。八角楼的灯光,就像天上的北斗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行的道路。
来到这样一个斗室,我脑中反复出现这样一幅画面。这位韶山汉子后来的东方巨人,那双大手不止一次摩挲着那把家中钥匙,那把在临别时忘记交给妻子的带着体温的钥匙。透过八角天窗,穿越硝烟烽火,遥望咫尺天涯的湖南板仓,毛委员又是怎样思念着他家中的亲人?
霞姑啊,是贤慧美丽的你,独自带着三个孩子,守护着风雨飘摇的家;是志同道合的你,独自傲立于血雨腥风之中,顽强坚持斗争三年。你虽然从未上过井冈,而你始终魂牵梦绕着他远行的方向。“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一首《偶感》,泄露了你最最真切的心思。还有,一封封焐了又焐无法递寄的书信,是你年轻生命里最为凄美的绝唱。
越过映红山冈的杜鹃,越过绿遍山峦的翠竹,我一次次深情的将你怀想。风雨如磐的1930年,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无情折磨,面对敌人黑洞洞的枪口……直到英勇就义于识字岭,你从未有过丝毫的动摇,你始终如骄杨般挺立。此时此地,再次想到在你离去27年后,那个伟岸的身躯深情吟诵《蝶恋花》的情景,心仍为你而隐隐作痛。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该是何等的思念与悲怆呀。你用坚贞捍卫了爱情的圣洁,你用鲜血染红了信仰的光芒。
……
湘赣,这个普通的地名组合,当熟稔了它的过往峥嵘,灵魂便受到一次次荡涤。拾级而上,又拾级而下,我用心丈量着绵延的红壤青翠的山冈,感悟这片土地的深沉与厚重。茅坪茨坪,大井小井。碑塔巍巍,旗帜猎猎,还有英勇伟大的井冈人民。短暂的行程,铭心的洗礼。老师娓娓讲述,我们静静聆听。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烽火与艰苦辉煌,浓缩为今天的故事而薪火相传。
当返程的汽车在山道上盘旋而下,群山亦于身后渐行渐远,我唯有将敬仰的目光久久驻留。整理稍稍平复的思绪,“信仰之光”——四个字忽然涌上心头闪出脑海。权且,就将它作为这篇文字的眉吧。
“信仰之光”——四个字忽然涌上心头闪出脑海。权且,就将它作为这篇文字的眉吧
信仰XINYANG
作者简介
徐莲华,笔名:年华,七妹,江苏响水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响水县文联副主席,响水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散文集《水木丝语》。
扫码关注“灌河文学”
扫码阅读《云梯关》电子书
温馨提示
近期热点:
“我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
参赛时间:
2020年7月1日~2021年3月10日
通知链接如下:
灌河文学 | 响水县关于举办 “我心向党”主题征文活动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