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制作:孟新龙
中秋好月
文/潘海洋(广西)
阑珊的岁月如梭。无眠的夜晚独倚窗口,抬头望天,一轮月亮已圆圆挂在天空,微风吹过,凉意满怀,猛然想到,中秋又到了!
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啊!人至中年,虽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中秋夜,但真正记起的却不多。记得老人的一句话:月缺是开始,月圆是结束。过去不怎么明白这话的含义,日子久了悟出了一点味道,就是:日子在无休止地循环。俗话说:月到十五即将过,年到中秋即将完。也可能是要迎接抑或庆祝一年即将到头的缘故吧,我们国人特别重视中秋节日,从唐代开始到宋朝盛行,中秋演绎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要么庆祝五谷丰登,要么宣泄挂念之情,中秋已经成了继春节之后第二个亲人团聚举家欢乐的佳节!
中秋有好多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等的神话传说,也有像刘伯温用“八月十五夜”的“月饼起义”的计策而缔造了明朝朱元璋时代的历史故事,但这些都不是我们在今天今夜所深究的,我们要想的能想的就是如何在中秋之时能和父母团聚和亲人相会,共饮这杯相思之酒,共话思念之语!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的词句不知让多少远行在外的人在中秋之夜泪流满面。回乡是漂泊天涯的人的愿望,但却有多少人只能望断家乡路而无法回来,于是,望月思叹成了中秋永恒不变的绝唱!多少牵挂,多少柔情,都在对月的守望中酝酿、发酵、升腾……
怀念小时候的中秋夜。那时不知道什么是佳节什么是思念,纯粹是为了能吃到月饼和母亲忙前忙后几天做成的玉米饼。月饼虽然是一两毛钱廉价的没有什么肉馅的,但一年到头就能吃到这么一两个,心里别提有多想。那时候家穷,连一两毛钱的月饼都买不起多少的母亲只能把玉米磨成粉,然后又把粉和成团,洒点红砂糖,然后放到一个木制的月饼模板里,轻轻压好放到锅里蒸熟,这样就成了玉米饼。玉米饼比较干,吃容易掉粉,但因为有红砂糖,我们就图那个甜。晚上呢,吃上了半年才能吃上一餐的美味。说美味,其实只不过好不容易能杀上的一只鸡或者买上一二斤的猪肉,这对于当时来说已经很是奢侈了。吃好饭了,月亮也已经明晃晃地挂在树梢上,整个天和地一片地白。我们呢,就跑到了队里的打谷场,那时也早已人满,老人们要么摆着供月的食品,要么坐地聊天;小孩子们则满地乱跑呼喊,不知道什么是忧是愁,笑声响彻村庄……这是一种纯到如见底的溪水的声音,诠释了人生中最为快乐无忧的美好时光,一顶柚皮帽,几只萤火虫,就把中秋的意义涵盖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不知道当初李白写这诗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场景和思绪呢?
第一次知道中秋怀恋意义的是在初恋时过的中秋。初恋是人生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它带有许多让人向往的优美传说,有着如中秋月一样明媚的浸染,让人神驰,魂牵梦绕。第一次和一个自己爱慕的人过中秋是在大学的第二年。硕大的校园,树荫浓郁的小道,水面清澈的湖边,馨香的桂花前,两个从陌生到相识相知的人,此时手牵手肩并肩坐在软绵绵的草地上,举头望月,低头弄草,平时话语像开闸的水,现在却能抑住澎湃的心,悄悄对视,又默默移开。谁能说得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结呢?就这样一夜无话,就静静地享受着清幽的月光流泻在身上的温柔,还有那浩如清空的想说又说不出的情愫!直到天明了,该离开的时候,才发现了对方隐隐的泪花。这时,没有更多的言语,就只把希望寄托给明年的中秋快点到来,到时,心想,一定会好好地表达。可从那后,盼望的那一个中秋夜再也没有出现过了,这也说不得谁是谁的错,只有用白居易的“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来释怀了……
第一次享受全家团圆乐趣的中秋是在成家有子之后。全家人在公园一侧的草地上围坐着,清洁的月光,朴素的用品,赏月的快乐不在于食品的多少而在于心情舒爽。庆幸自己从那再等不来的初恋中秋走出来遇上了另一个人生中重要的人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着小孩们吃着饮料、水果,尝着象征幸福团圆的月饼,然后忘情地跑着欢呼着,爱人呢则也追着孩子跑,情态不亚于小孩。看到这情景,我不禁对中秋有了感恩之心,感谢有这个团圆日,能让自己享受天伦之乐。过去我没有赏月的兴致,但自从看到一家人在中秋之夜花前月下享受着幸福和甜蜜,和其他的家人们一样谈笑的,唱歌的,论诗的,无不其乐融融,似乎胜过跟恋人赏月的情景,心情愉悦至极!毕竟生活好了,中秋也更有滋味了!就像徐有贞写的那样:“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第一次对中秋有刻骨铭心挂念之苦的是远离家乡不能回家跟父母过中秋的时候了。工作成家以后,常年在外,以致于中秋到来时想回老家却无法回来的无奈。同样是皓月当空,同样是月色如水,但不能回到年迈的父母身边当面献上一句祝福,不能在他们来年不多的日子里陪伴,心里隐隐酸痛。虽然用电话送上了问候,但这怎能代表父母的心愿?这又勾起了对儿时的回忆,那廉价的月饼,那妈妈做的干玉米饼,还有那野生的柚子和柚皮帽子,满天飞舞的萤火……日子虽然简单,可一家人能相守在一起,比山珍海味都要满足!可惜,往年那份纯朴的中秋之夜的乐趣已经不再,美好的童年随着月圆月缺变成了一声幽幽的叹息……
光华掠影,时光荏苒。不管月是否依旧圆,饼是否依旧甜,中秋依旧年年有。“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看那月,依然透明;看那水,依然温情。但愿在如昨恬静温馨的今夜,不乞求丰富的食品,只需一壶清茶,也不用对月当歌,只是为了简单而纯朴的过去,为了那些曾经擦肩而过的人,也为了许许多多错过的中秋月,更为了愧疚的亲人和乡情,说一句心语。让茶暖心,让语醉情,共祝中秋好月,“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潘海洋,中共党员,广西师大中文系毕业,本科学历。曾用海洋、尘子、晨风等笔名在《红豆》《广西工人报》《广西政法报》《南方侨报》《南宁日报》《南宁晚报》《德育报》《金沙江文学》《凉山文学》《灵水杂志》《武鸣报》《武鸣时讯》等发表散文诗歌、随笔等千余篇(首),散文《鱼篓》入选《读者》杂志,诗歌《心迹》入选《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诗歌《安好,中国》入选《中国抗击冠状病毒.网络前沿诗文典藏》,诗歌《仰望春天》入选广西统战部《同心抗疫·网络前沿作品展》,获得各类文学奖十多次。
品牌战略联盟单位
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
联盟网站
中国唯美诗歌网
美洲文化之声国际传媒网
www.ap0001.com
滑动图标给你惊喜
《作家新视野》杂志
征稿函
本刊秉承“为文学爱好者引路,为文学写作者服务”的办刊宗旨,坚持刊物品质第一位的办刊理念,全力打造一个贴切于新时代要求的文学交流平台,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发表与交流成果的新园地,本刊坚持发表正能量文学作品,拒绝含有政治、色情、宗教、暴力等作品。拥护基本国策,遵守法律法规。致力于发掘、展现有潜力、有实力的青年文学新人,为中国文学事业贡献力量。欢迎广大文学爱好者积极投稿。
◆主要栏目
小说前沿、散文天地、诗歌先锋、赏析评论、微电影剧本、作家摇篮等栏目。
◆来稿要求
1、投稿者严禁抄袭,若出现署名争议法律纠纷,作者自负文责。
2、投稿格式为电子稿,未刊登稿件会及时删除,请作者自留底稿。
3、本刊可对来稿进行修改、删减,如不同意改动,请投稿时注明。
4、来稿一经选用下发用稿通知单,录用刊登后本刊有权以光盘、网络期刊等其他方式出版。
5、我刊仅针对每版稿件赠送两本当期样刊,如需多本,请付费购买。
6、投稿前请先关注作家新视野公众号,以便及时了解作品刊发事宜。
7、投稿请按以下微信方式投稿:
小说、散文:13111029877(吴光德)诗 歌:18554681475(水滴儿) sjys1963(石江)8、如非本刊签约作家投稿前请提交相关资料予以审核办理,审核通过后优先安排上刊。
作家新视野编辑部
2020年7月20日
………………………………………………
编委成员:
顾 问:谭五昌 祁人 大卫
唐成茂 毕福堂 夏敏 灵岩放歌 霍莹 韩舸友 张火炎 曾春根总 编:吴光德
主 编:山雨歇
执行主编:石 江
常务主编:梦之雪
版务主编:孟新龙
诗歌主编:水 草殇 煜 马俊华
散文主编:不忘初心
小说主编:青 青
首席评论:顾正龙捍 士
文字总监:无语者
论坛首版:阮子豪
特约编委:阿疆潞清葛宴君艾院阳光
凌凤凰 小船虹雨王排
作家新视野
与你分享文字的乐趣
第735期微刊制作
孟新龙
《作家新视野》关联公众号:
戳阅读原文,了解网站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