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问这两个印章是何字?
第一张图:吴世桢珍藏记。
第二张图:长春草堂鉴赏。
这个是两枚收藏印章。
藏石藏印各有门道
印章的收藏一直朝着两个不同的路线伸展。一是藏印,即鉴赏印章篆刻的金石美、边款诗文的沧桑美、闲情趣语的印文美。另一种玩法是藏石,即鉴赏猜禅知印章石料的灵透和印纽的雕琢天成,尤以田黄石、鸡血石为贵,温嫩脂润,色可夺魂,溪中冻、凝脂霞即其美誉。
我们先说藏印。看中藏印的行家,主要是从篆刻的艺术角度出发的,名家手笔当然是最重要的,如果手工精细老到,就算是由无名氏制作,价格也不会低。很多藏印的行家本身就是书画名家,他们在收藏中更多是为了研究古文篆刻,把握其艺术表现手法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之后再体会印文内容所蕴含的情趣、意味,接着细细品鉴、慢慢欣赏,这是个极其高兴的经过。应该说收藏印章不仅要懂石头,还要懂得雕刻和印文内容,这完全是一门综合学问。
再说藏石,现在有很多藏家都习性从自己喜欢的石头着手。田黄石、芙蓉石、鸡血石、高山玛瑙,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有收藏的欲望。印章石料的品种不少,它们中的很多本身就具有很大的收藏价格。清代民间就流传有一两田黄三两金,昌化鸡血石无价的说法。随着对石材原生矿的不断开采,珍贵袭帆的原材料越来越少,藏石因而也备受市场追捧。穗消当然印章的价格也不能过于迷信石材,石头只是艺术的载体,一些用鸡血石、田黄石制成的印章,虽然石材本身价格很高,但未必就是好印章。而且,石材价格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有涨有跌,而作为艺术品的印章价格相对稳定。
二、书画作品用的压角印印文内容有哪些
你说的是字画铃印吧?这种印章可以分为两个大类——收藏、鉴赏铃印,和自己原作盖印。
别人的作品,你收藏了,为了让这幅作品传承有序、条理清楚,你要证明这作品在某个时期归你收藏,你就要用铃印盖一个你的章来证明。或者说,你帮人鉴赏了一件作品,觉得很开眼很喜爱,经过持有人同意,你盖个鉴赏铃印上去,证明你鉴赏过,是真迹!这两种铃印是同属于一大类。表示作者不是你。
自己写的作品,不管怎样样,自己的孩子就是比别人的好,自己肯定是喜欢的不得了,那么就给他一个身份证户口本。自己作出的作品也是,你盖个自己的铃印上去,证明他是你做出来的。
印文的内容可以是你的名字,可以是一句吉祥话语,甚至还可以是一句不相干的话,比如古代有个名人(名字我忘记了)曾经有一个私章,上面的内容就是“钱塘小小是乡亲。”意思是,钱塘的名妓苏小小跟我两个人是老乡。连妓女的名字都能出现,还有何不能的?然而要是很正规的话,就是自己的名号,后面再缀一个不同的字。多用“藏”和“鉴”两个字作为收藏鉴赏铃印,多用“印”作为原作铃印。
三、印章种类
印章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官印和私印两大类。官印为官方专用,按照历史沿革,其形状、大致、印文和纽式都有严格的规定。它们通常由皇家颁发,象征权力,以显示官阶和爵位,尺寸一般大于私印,风格严谨稳重,多为四方形,配有鼻纽。
私印则是官印之外的印章统称,其分类丰盛多样。从字义上区分,有姓名字号印,刻有姓名、表字或号,如唐宋以后的姓名印通常以朱文二字为标准格式,有的还会加上“氏”字。现代人也有刻笔名的类别。斋馆印是为居室命名的印章,如李沁的“端居室”是其代表。书简印则在姓名后加上特定文字,如“启事”或“谨封”,专用于书信往来。收藏鉴赏印用于书画文物的鉴赏,宋代以后兴盛,如唐太宗的“贞观”和玄宗的“开元”等,收藏类印常带“收藏”字样,鉴赏类印则有“鉴赏”等词,校订类印有“校订”等。
鉴赏印章时,要注意印文的艺术表现,包括书法、章法和刀法,以及印文内容所蕴含的情趣。篆字作为印文的基础,既有美术性,也考验识篆能力。章法讲究布局平衡、天然生动,刀法则有冲刀的雄健和切刀的稳健,两者结合能展现出印章的韵味。私印的石材,如寿山、青田的鸡血石,因其质地、色泽和稀有性被赋予高价格。工艺雕琢和钮饰设计对印章的价格也有很大影响。名人刻印的作品因其技艺和知名度,往往更具收藏价格,但鉴赏和投资时需谨慎,区分真伪和质量。
扩展资料
印章,用作印于文件上表示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都会先沾上颜料再印上,不沾颜料、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蜡印。制作材质有 金属、木头、石头、玉石等。
四、何故书法作品上要盖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章
印章
印章是取信于人的重要证明。印章分为书画家本人所用印章和收藏家所钤收藏印章两种。书画家本人在作品上钤印,是随着名款的被普遍使用而渐渐普及起来的。书画家在完成作品后,除了签名外还要加钤印章,以表示是自己所作。这种情况大约始于五代的李煜时。米芾《画史》记述:“‘锦锋白莲居士’,又称‘钟锋隐者’,皆重光画自题号,意是钟山隐居耳。每自画,必自题曰‘钟隐’,上著‘内殿图书之印’及押用‘内合同集贤院’黑印,有此印者,是典于文房物也。”
由于印章质地比较坚固,一方印章可以使用若干年,甚至可能使用一生,因此,用印章来辩真伪,是有相当根据。然而,由于印章坚固耐久,书画家死后,印章可能依然存在,后人便可利用这些印章去作伪,因此,搞鉴定职业不能专靠印章,只能把它当作一项辅助手段。各个时代的印章有各个时代的特性。而这一特性可以从印章的形状、篆文、刻法、质地、印色等诸方面分辨出。
北宋的书画作品上,钤盖书画家本人印章的很少,大多数书画家在作品上不钤盖本人的印章。宋代的印章以铜、玉居多,少数是用其他的材质。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南宋的末年出现了极少数的油印),蜜印颜色红而厚,水印颜色淡而薄(油印因有油质,字口较蜜印和水印清晰),但它们钤盖在书画上全都显得厚薄不均。如宋代徽宗的书画印章“御书”长方大印,与明清时期的印色不同,印色较红而厚,是蜜印。宋代扬无咎《四梅图》卷中的“逃禅”、“扬无咎”印的颜色淡而薄,是水印。
元代印章的篆文、刻法都有所变化,出现了圆朱文印。印色大都采用油印或水印,质料有象牙、玉、铜、木等。元代高克恭《秋山暮霭图》卷,虞集的题跋在画的本幅上,虞集印的周围边框很整齐,他的印章的材质肯定是象牙的。由于印章的材质、印色不同钤盖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元代以后画家们不仅在书画作品上署款、钤印,还有题跋,所用印章也由一方提高到同时使用多方。
自元代王冕开始用石料刻印以后,采用石料刻印的人越来越多。明代早期,各种石料的印章已相当普遍,篆文的刻法也有新的变化,篆文的每个字的停笔处,都比原笔画略粗一点,俗称“锤头式”。宋代、元代的印章就没有这种形式的篆文,到了明中、晚期,这种风格样式的篆文印章便消失了。
明代初期 ,一般书画家多采用油印,虽然是红色的,但显得较淡,并略呈黄色。与元代的印色有所不同,明初的最高封建统治者皇帝用的印色比较红,与一般人的印色不同。这时有些书画家的印章比较多,篆文的刻法又不同,如沈周的《卧游图》册中的画牛的那一开上的两方“启南”二字朱文印,字的大致是一样的,但却不是同一方印。因此对书画鉴定的职业带来了困难。
明代中后期,文彭治印很著名,后人称之为“文派”。文派提高了印章的文字、刻法,字文比较清楚,有的还刻上了边款,这在篆刻史上一个新的提高和创造。这时的印章多以石质为主,但也出现了水晶、玛瑙等名贵材质。这一时期的印色的大多是油制的,颜色有浓淡之分。但也有书画家使用水印,水印色淡不均,且字口模糊。油印虽然也有浓淡之分,但字口比较清楚。
明代后期至清代早期,书画家所用的印章篆文变化不大,但印章的形状、字体字形都有多样化的动向。有的书画家早中晚期的印章更换很多,但有的书画家的印章变化很少,喜用的印章比较固定。如恽寿平的“恽正叔”白文方印,下边处有向里凹的痕迹,在他的不同时期的几件绘画作品中,都钤盖着这方印。
清代中后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种规格,出现了如:丁敬的浙派,邓石如的邓派等各种流派。这些派别大多以《说文解字》为主体,刻印的人相当多,而且也类似文彭的样式在印章的侧面刻上下款。这时多以石料为刻印的首选质料。印色大多为油质,水印不见使用了。还有少数的蓝色印,是专门应用在丧事中的。
另外,在画传中有些著名的书画家,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或者有些不知名的书画家,由于作品的数量少,无法对印章进行分析研究。这时,我们就应该根据各条件确定它的时代气息,接着,再看印章的时代气息与其他各方面的时代气息是否一致,如有矛盾,我们便可以进行具体的研究。假如那件作品是宋人名款,但印章却是清代的风格时,就需要仔细的分析:印章是后来钤盖上的呢?还是书画本身就是假的
书法作品尤其是著名的书法作品之因此盖那么多章,除了作者自己盖的章之外,其实大部分是后来鉴赏者和收藏者所盖的。
作者主要是盖自己的名字或者号(如某某居士),还有就是闲章。
作品流传下来,后人鉴赏收藏的时候喜欢盖上自己的鉴赏章或收藏章以表示自己曾观赏过或收藏过,尤其是书法名家、鉴赏家。有名的鉴赏家能给作品的真伪提供有力的说服力。
比如乾隆就喜欢用“乾隆御览”。
其实书画作品并不需要盖很多章,一般2至4个即可(一、二个名章和一、二个闲章)。但很多古帖收藏的人多了,大家都盖一个收藏章,故看起来很多章。
一幅画,当悄画好了以后,会盖上作者自己的印章,(包括自己的名字的章,还有些闲印,比如:字号引,斋室名印,吉语印等。)要是作品被别人收藏了,收藏家也会盖上自己的印章,(收藏印)一代传一代,有些作品上就会出现好多印。
古画上的印章,是历代收藏家的印章。从这些印章,可以辩明字画的真伪,以及收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