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品论︱翠薇:年轻的老作家

年轻的老作家
——写给张书军老师作品研讨会
翠薇
又回故乡,参加张书军老师的作品研讨会,见到老家的文朋诗友们,倍感亲切和开心。
我的题目中的“年轻”和“老”, 都无关生理年龄。年轻是说张老师的创作精力旺盛,现在亦是他的爆发期、喷涌期;老,是指他有丰富的文学写作经验和经历。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一不留神, 晚年的张书军老师又从他的笔端流淌出不少诗歌和散文精品。这些作品是发自肺腑的,是自然生发的。
无论是诗歌 散文 小说,张老师的作品里面都是满满的自信,是满满的真诚,如自然流淌的溪水,如辽阔夜空的星光,有自己独到的光泽,温婉的姿势和状态,并且越写越顺滑,越走越宽广。
我们的生命终将被时光消耗,但是我们消耗在文字里,消耗在热爱的文学中,便是福气,是狂欢和欣慰。
熟悉书军老师多年,对他写作的风格、角度、文笔甚是佩服。
早年他与张敬军、赵林光、李遵宪一起创办《野马群》,虽然那时他在刘庄乡工作,也是书香远传。与莘县康学森老师带队的棉纺织厂的文友们,与《莘纺厂报》的副刊作者朋友们聚会、采风,我有幸参加过好几次,现在还记忆犹新。那时,我们青春洋溢,那时我们有锋芒有尖锐。今天的研讨会仿佛把我又拉回了青春时光。
还好,今天研讨的张老师散文多发在《乡韵》平台,诗歌多发在《鲁西诗人》平台。很荣幸,他的诗歌作品我是第一个读到,几乎每次都发在头条。
张老师是莘县真正的文化人,可以说学富五车,底蕴丰厚。不管是说起来还是写起来,都有严密的逻辑性。多年的仕途道路和校长生涯让张老师见识颇多,又加上他的天资聪颖,勤奋刻苦,让他学识渊博。很佩服张老师深刻的记忆力,每次见面聊天他都能滔滔不绝,对于几十年前的事讲起来绘声绘色,好像刚刚发生一样。讲从前野马群的故事,讲孔繁森的故事,讲自己年少时的故事,讲孩子们的故事。都是信手拈来。
我们这些人虽然没有张老师这么好的记忆力。我觉得他的才气,还是他多读书得来的。静下心来,勤读勤写,才是正道。我们爱文学,我们就是精神上的富人。
张老师行文朴实,思路清晰、敏捷,他对故乡柔肠百结。秋天里,寸草结籽,都被眼尖的张老师看见、看清,写在纸上,记在文中。散文《小蓟》,由各种乡村的野草展开,写出自己的生活、工作经历,三年自然灾害吃糠咽菜的时期,靠吃小蓟救了自己和家人的故事。
多年之后,到了2019年,秋分前后,他在顺河公园散步,与小蓟阔别多年,再度相逢,有无限惊喜,甚至欣喜若狂一般。
尤其最后一章,只有短短一句话,却让我读完一惊,立即眼泪夺眶。他说:春天,挖野菜尝鲜的人们,手下留情,千万别伤着我的小蓟,拜托了!
江湖侠士一般。
你看你看,这是写的小蓟吗?这是只写给小蓟的吗?明明是作者穿越时空,写给自己亲人的啊!故乡的啊!写给自己童年时期那些鲜活的记忆的啊!他把自己手中的笔玩得娴熟和洒脱。
认同什么你就变成什么。认同文学你就会变成文学本身。
里尔克说过:无论如何,生活是合理的。我们在其中,经历酸甜苦辣,面对每一个阴晴雨雪,经历波折或者平淡。无论如何,生活教给我们经验,但愿我们从中汲取美好和丰富。哪怕不太美好的部分,也是经验之一,也是一种人生的历练。但愿我们都能慈悲为怀,生草木之心。
谋篇、布局、结构、层次,对于成熟的作家并不用特别讲究,而是顺其自然,如行云流水,如春意阑珊。《九爷》那篇用区区几千字,就浓缩了九爷的一生,把九爷的生平跌宕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最后一句 意味深长。
九爷—酒爷,酒—耶……
每一个刹那都是生活的切片。生而为人,活着的过程,就是不断揭露自己的过程,自我觉知的过程。他写出来事物的外表,也写出了事物的内在。他通过辩证的方式写出自己对世事发生的无常和无法预料的变故。对人性、生活有深刻洞察,让人久久回味。
《半顷侯小记》散文里,有姓和名的解析,以及张姓起源考证,侯字的前世今生,详尽而周全。后面又对自己的生平、职业以及退休生活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做了表达,道出了他清心寡欲,闲读诗书的文雅生活。
他撰写一帧自况联:“一生所求一饭一茶一本书,半生厮混半人半鬼半文盲”。张老师善于抖包袱,拿自己开涮。在介绍完自己,自嘲之后,实际上是表扬了自己的能力、学识。在大家为他的光荣历史竖起来大拇指时,我仿佛看见他正坐在一个圈椅上,靠着后背,他故意不看着读者,他故意看着书,抽着烟,张着嘴,笑出声来。
尤其是他那常用的那张照片,拿着眼镜,站在自家小院里,发芽的枣树下。那时,张老师笑容可掬,那时,张老师意气风发。那时,阳光温暖,穿透时光。那时,张老师胸有成竹。
在今天,我又看见了他胸有成竹的样子。
张老师在聊城也是有一套大房子的,但是他说他更愿意住在莘县。就算前两年他师范校园里的房子拆迁,他跟着孩子在外面租房子住,他也愿意。
他说莘县有老朋友,还有他编辑的,一辈子也离不开的刊物。
为什么他愿意待在莘县呢?我想起来了,莘县、神仙,待在莘县,就是神仙啊!
给大家提个建议哈,张老师就是文学百宝箱,知道很多写作的方法和路子,大家在写作上如果有什么困惑,瓶颈问题,可以多多向张老师请教,他一定会大大方方给你支招的。从张老师的文字里就可以看出来,他的洒脱、幽默、风趣、实在,活得精彩、开心。这也正是每个人的追求。
张老师的不少散文是文化散文,领着读者学到不少学问。他的写作风格扎实、厚实,这不仅是他生命的压缩,更是他学识渊博的证明。没有对历史、哲学等百科全书的阅读,是没有这样深度的。张老师关照自己,成为了他自己。
里尔克还说:我们只是路过万物,像一阵风吹过。万物对我们缄默,仿佛有一种默契。
生命里的事情, 最正常的就是无常。有些事情能够顺理成章的发生和后续,便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一生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将喜欢的事情做成事业,世上有几人能做到呢?
我们都是幸福的人。我们都是跟着文学幸福的人。
但愿我们大家的有生之年,能一直这样酣畅淋漓着,写作、交流。看见自己和朋友的进步与惊喜。然后,在人生的秋天沉醉、享受。
我愿世界青葱依旧,祝愿张老师和莘县老家的文友们,祝愿我们所有人都能体会生活的丰富、丰厚、丰盛,然后用我们的笔,将生活超越,变成精彩的文字。
近期作品
阳平采风作品︱翠薇:过阳平(组诗)
诗歌︱翠薇:玉兰树下(组诗)
评论︱翠薇:鲜活的小说让我们记住一些过往

作者简介:翠薇,本名崔会军,山东聊城莘县人,女,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聊城市作协副秘书长,东昌府区作协副主席,聊城市诗人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山东省作协高研班学员,聊城市文艺骨干浙江大学培训班学员。出版诗集《在内心,种植一盆兰草》《自然是无顶的教堂》。山东省第三届齐鲁文化之星,聊城市第二批文明之星,聊城市首届签约作家,《鲁西诗人》责任编辑,《鲁西诗人》原创诗歌平台主编,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绿风》等。

乡韵文学编辑部
《乡韵文学》是莘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纯文学季刊《乡韵》旗下微信公众平台,作品坚持原创,以刊发小说、散文、诗歌为主,立足本土,面向全国,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挥洒才华的平台。公众号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刊物主编康学森先生领衔主持。
投稿邮箱:senzi150@sina.com
一个安安静静做文学的公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