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李白的故乡大鹏亭的故事有哪些 李白的故乡大鹏亭的故事 李白的故乡大鹏是哪里人

一、李白的故乡大鹏亭的故事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杰出诗篇。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直到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逝。

二、闵子骞死在哪了

据有关史料记载“北宋始,传闵子骞葬于历城县城东五里”。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在墓前建有祠堂,元、明、清各代屡建屡废。1979年9月,闵子骞墓被确定为济南市首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的闵子骞墓只是一处衣冠冢。据考证,费县有一处闵子骞墓,还有闵姓人家,自称是闵子骞的后代;济宁地区也有闵子骞墓;安徽等省也有闵子骞墓。

据史书记载,闵子骞后来成为费邑宰,管理费地。他治费很有成绩,但最后辞职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卒于长清县内。

传说北宋开凿小清河时,在济南北郊华山脚下挖到了闵子骞的石棺。当大众抬着石棺路过此地时,绳子断了。按照当时的习俗,棺材落到哪儿,就要埋在哪儿,于是这里就有了闵子骞墓。市博物馆研究员王建浩曾见到那个石棺,长2米,宽和高都只有三十多厘米,人不可能躺在这么小的棺材里,因此这个棺材很可能是后人假造的或只是闵子骞的衣冠冢。

闵子骞葬于何地,闵子骞不是济南人,何故济南有一处他的墓穴……这些难题在学术上一直是个悬案。

提起闵子骞,须让时光倒流2500多年。

闵子,名损,字子骞,春秋鲁国汶上人。生于公元前536年,卒于公元前487年,系孔子著名弟子其中一个。

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闵子骞母亲身故后,闵父续娶。继母生了两个儿子。继母偏爱己子,虐待子骞。冬天,后母给闵子骞穿的是用芦花做的棉衣,给自己两个孩子的棉衣是用棉絮做的。子骞禁不住冷,父亲并不知情,反而斥责子骞懒惰,并用鞭抽他。衣绽处芦花飞出,闵父再去看后母之子皆厚絮,闵父又愧又忿,欲休后妻,将她逐出家门。子骞反为继母求情,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闵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子骞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

子骞为人沉稳持重,平时少言寡语,然而一旦讲话就很中肯。孔子特别称赞闵子骞,评价他说:“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子骞注重“仁”的道德素质,淡漠仕途利禄。闵子骞的孝行备受后人推崇,明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闵子骞排在第三,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先贤人物。

这样一个先贤人物,留给济南的就是百花公园外的那座坟茔。

有关人士说,闵子骞墓作为济南杰出的名士文化遗产,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价格。近几年来,每年都有来自东南亚等地的华侨来济南找寻闵子骞墓祭祖、参观,但都因其址尚未开放,只能乘兴而来,失望而归,市民也多次呼吁整修闵子骞墓园。专家认为,闵子骞的孝行,即使在今天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怎样开发、利用和发挥闵子骞墓园的文化功能一个重要的课题。

来源于网络,

谢谢观看,

三、山东大嫚她所了解的名人故事?????

山东大嫚

2006山东文博会的“吉祥娃”——“山东大嫚”诞生了!沐着齐风鲁韵,歌咏泰山黄河,作为齐鲁文化符号,“山东大嫚”正踩着文博会的鼓点,奔向九州、全球!

(一)“山东大嫚”是文博会动漫专题片《文化齐鲁风扬天下’里面的人物形象。在专题片中,她向我们介绍五千年的文化齐鲁和新世纪山东文化产业的风帆正扬。

进入新世纪,山东文化产业提高风起云涌,以青岛为中心的滨海文化,以济南为中心的山泉文化,以济宁为中心的儒家文化、运河文化,都激荡于她的胸间;紧锣密鼓,一路凯歌,文博会顺利筹办,她应时而生,向大众介绍文博会之激活一池春水、激荡万里天空……

(二)

她是泰山黄河的女儿。大山一样的厚德,流水一样的灵动,塑造了她优良的质量,绘就了她秀丽的线条。她有李清照的婉约、清秀,她有“三迁”孟母的智慧、豁达,她有吕剧《借年’里面爱姐的善良、忠贞,她有吕剧《李二嫂改嫁’里面李二嫂的坚决、勤勉……她集合了十五万平方公里热土上千千万万女性的优点!

她是齐鲁文化的女神。齐文化的开放、变通,鲁文化的礼德、诚信,在她身上汇集;孔子的仁爱,墨子的兼爱,塑造了她的品性。她扬齐人“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之长,补鲁人之“变其俗,革其礼,尊尊而亲亲”之短,形成了新世纪山东人的杰出品格,以此佑护山东人在市场经济的风云面前长袖善舞,踏歌而行。

(三)

“炟”,在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写法是“五个山峰上一轮太阳”,这是近年在莒县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的。历史学家考证,莒县有关地点的地形正是“五个山峰”。古人认为,日落于山后,日出于山前,和谐循递,天人合一。“炟”字,是古代山东人民在对天、地、人长期观察的基础上,所造出来的字。

“山东大嫚”正是日、月、山的化身。她犹如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那一株绛珠草,吸日月之精华,得甘露之灌溉,方有如此之曼妙身条。同时她又有山的气质,水的灵气,方有如此之菁华内秀。“山东大嫚”由此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既要提高、又要保护环境,提高低消耗、低污染的文化产业。

文博会上,“山东大嫚”翩翩而来,飞扬灵动,必能引导山东文化产业随风而舞,直挂云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