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苑祝标|安徽阜阳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牛年话“牛”》
玉鼠辞旧岁,金牛迎新春。送走多灾多难的“庚子鼠”,迎来充满希望的“辛丑牛”。
提起“牛”来,人们大都熟知。
据360百科词条解释,牛是一种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做器物。
不过,随着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昔日的“牛们儿”早已不再耕田拉车,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机械工具。
但与“牛”相关或象征“牛”精神的许多词语,在工作和生活中依然被人们广泛所使用。
比如,形容大和多的,常用“力大如牛”,或“多如牛毛”;形容大材小用为“牛刀小试”,或“杀鸡焉用牛刀”,或“牛鼎烹鸡”;称夸耀不实者叫“吹牛”,或“吹牛皮”。
而比喻具有甘于奉献、埋头苦干、开拓创新精神的人们,则称之为“孺子牛”、“拓荒牛”和“老黄牛”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像总书记提出的具有“三牛”精神的优秀教育工作者和模范标兵。
他们一直扎根在乡村教育的“麦田”上,教书育人、任劳任怨,真抓实干、创新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韶华……
俯首甘为“孺子牛”
“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这是颍州区袁集中心校校长亓东鼓励全镇教师奋发作为的 “口头禅”,也是他多年来干事创业的工作追求,更是他服务教育、服务教师、服务学生和家长的工作信条。
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参加教育工作,系安徽省优秀教师、乡村首席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亓东深知,主持一所乡镇中心校的全面工作,责任之重大,使命之艰巨。
他经常带领校领导班子深入学校办公室、班集体和学生寝室察民情、解难题,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与群众“打成一片”。
工作忙时,他就在办公室来一碗“方便面”充饥,一向被称为战斗在工作一线的“拼命三郎”、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为了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亓校长多次向上级争取资金,先后投入六、七十万元,对中心校办公楼、教学楼、宿舍等进行外墙装饰,对学校大门和校停车场进行改建,对校园操场进行环境优化。
扎根基层、服务一线,到处都留下了亓东献身教育的身影。目前,学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观,得到了大家的积极拥护。
无规矩不成方圆。亓东从学校建章立制入手,以完善各项奖惩制度来激发内部管理活力。他重视教学教研工作,每学期至少三次的学校业务检查雷打不动。
全镇190多名教师的教案,他亲自一本一本地检查,哪些老师的教案写得认真详实,他都在检查笔记上记得清清楚楚。
对于教学设计需要改进的老师,有时面对面指出不足,让其深受感动。而对于为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先进集体,则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重奖,以此带动中间、鞭策后进,有效地服务于教育发展、教师成长。
中心校本部现有1300多名农村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要高质量培养起来,谈何容易!
面对优质生源匮乏的办学困境,亓东校长和校本部负责人韩健、副校长程阔、政教主任王明等一班人,以书香校园、励志教育为主线,以唤醒学生求知向善的愿望为出发点,在点燃理想、文化润心和感恩教育等方面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他以学校“七彩少年宫”为依托,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相继开展了除课堂教学以外的经典诵读、爱国主义读书演讲、书法绘画比赛和各类文体活动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九年级中考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年亓校长都会亲自参加“中考百日会战”动员大会和中考带考活动,现场激发学生信心,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唤醒学生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志趣,激发了学生“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内生动力和荣誉感。
天道酬勤付心血,日积月累结硕果。2018年全镇中考成绩创历史新高,700分以上25人,中考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位居全区同类学校第一名。
2019年和2020年,袁集镇中考续写辉煌,实现了中考成绩逐年稳步提升,相继荣获了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先进单位”。
优异的教学质量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坚定了该镇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和信心,并赢得了全镇老百姓的认可,提升了社会和家长对乡村教育的满意度。
因此,全镇上下全力建设“质量袁中”、“实力袁中”、“大美袁中”、“智慧袁中”和“人文袁中”,为农村教育向城镇化转型提质而努力奋斗,袁集中心校被老百姓称为办在“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白手起家“拓荒牛”
袁集镇中心幼儿园总园园长韩雪是一个80后幼儿园女教师,早年毕业于亳州幼儿师专,曾在深圳、阜南等地从事幼教工作。
她于2011年8月,经安徽省统招为袁集镇中心幼儿园教师,一级职称,中共党员,政府督学,曾荣获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区“最美教师”等称号,在业务上也多次获得集体和个人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2011年春季,袁集镇镇内没有一所公办幼儿园,许多幼儿不能正常接受学前教育,可谓是“一张白纸”。
面对这种情况,这个镇认真贯彻执行颍州区2011-2013年“幼儿园三年建设行动规划”,于2011年暑期投入30万元,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依托袁集中心小学部分教室,创办了颍州区袁集镇中心幼儿园。
这一年,韩雪等人迅速加入了幼儿园筹建之中。
整整一个暑假,不管刮风下雨、高温酷暑,她和袁集中心校、中心小学的同志们一起,在省示范园文峰幼儿园的大力帮扶下,添置办园设施,整理校园环境,布置教室文化,制作教学用具,干得热火朝天。
当年8月10日,中心幼儿园正式开园报名,仅一天就招收幼儿150余名,实现了办园工作的“开门红”。
为改善办园条件,营造良好幼儿文化,袁集中心园在依托袁集中心小学建设一园部的基础上,立足长远、精心谋划,启动了“第二个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
从2012年9月起,韩雪被委任为袁集镇中心幼儿园园长主持全面工作。
同年12月,由该区教育局投入经费150万元,将原郭王小学改造成袁集中心幼儿园二部,新建教学楼1幢,建筑面积1060平方米,配置了6个班级的标准桌椅、床铺,以及大型户外玩具,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文化建设初显特色。
2014年7月,新建幼儿园投入使用。整个暑假,韩雪没有空闲,亲自带领老师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她由此得了急性腰间盘突出症,住院两次,至今还没有痊愈。
2016年下半年,袁集中心幼儿开始向阜阳市一类幼儿园目标进发。全园上下埋头苦干,坚持拼搏不服输。
当年9月份,韩雪丈夫因车祸受伤,无法照料孩子,她就把女儿交给年迈体弱的老母亲。她每天奔波于医院和学校之间,其中的酸甜苦辣只能默默承受。一辆电动车陪伴她风里来雨里去,她也曾哭过累过彷徨过,但为了园里工作,为了乡村幼教发展,她咬紧牙关,硬是顽强地撑起了幼儿园的一片蓝天!
2017年1月,中心幼儿园先后迎来了区、市教育专家组评估验收。园舍设施、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安全工作、卫生保健、教育教学、幼儿发展等7个方面完全达标,一举顺利通过了阜阳市一级一类幼儿园、颍州区示范园的评定。
经过近6年的奋力拼搏,到2017年初,幼儿园两个部的教职工达到20余人,幼儿400多名。一所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老师舒心、社会满意的乡村幼儿园初具规模,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社会家长的普遍赞誉。
2018年8月,经颍州区教育局和阜合现代产业园区研究决定,将位于福和家园东区的产业园区第二幼儿园,交由袁集镇中心幼儿园作为分园接管。
韩雪再一次带领园内教职工踏上创业兴园的征程,成为袁集镇幼教事业快速发展的领跑者。
短短两年时间,阜合产业园分园已经达到7个教学班规模,成为周边孩子的又一个童年乐园。目前,两园共有幼儿600多名。并进一步打造学前教育抱团发展新模式,初步实现了“由散到整,一体化发展”的集团化办园规模。
创新发展不停歇。随着韩雪园长这头“拓荒牛”和她的团队们团结拼搏、逐梦而行,袁集镇幼教总园一定会迎着喷薄而出的红日,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奋蹄夕阳“老黄牛”
提起袁集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王大方,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王主任年龄最长、级别最高、业务量最大,是名副其实的老黄牛!”
今年59岁的高级教师王大方,出身于教育世家,祖父在世时是当地的老私塾先生,父亲在解放初期也加入了教育行列。
受到先辈的影响,王大方很早就立志从事教育事业。1981年9月,年仅19岁的王大方从父辈手中接过教鞭,踏上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之路。
打铁先得自身硬。王大方始终在不断学习文化知识和为师之道。
从1983年9月开始,他先后参加了中师脱产进修、大专函授学习和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持续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和教师基本功。
“既然是教书育人,就不能落后于时代,不能满足于过去累积的经验,只有不断接触新的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王老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多年来,为了学校标准化建设,为了教育扶贫任务,为了疫情防控等工作,王大方总是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在学校他总是岀满勤、挑重担,几乎没有请过一天假,加班加点更是常事。
1987年3月,学校给王大方一周时间婚假,而他却有意把婚礼安排在双休日,星期一又照常上班,没耽误学生一节课。
1995年9月,学校安排他接任教导处工作,他却没有放下教学工作,在自身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精心组织安排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素质检测等教学工作,配合校领导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建设。
2004年学校实施“两基”攻坚任务时,王大方更是吃住在校,制定“两基”工作方案,核数据、查流失、建资料、抓管理……
期间,妻子生病,还是亲戚、邻居帮忙把她送到医院,而王大方却因为工作繁忙,都没有时间好好照顾妻子……
王大方常说:“用心去面对学生,用爱去温暖学生,是老师最大的幸福。”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留守儿童教育、贫困学生教育问题成为学校管理中的新课题。
针对这种情况,王大方每学期都认真制定班级工作计划,为每一个留守学生、特困学生建立个人成长“记录袋”,因地制宜实施教育管理。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课堂教学秩序不太好管理。每学期开学安排课程时,他总是把别人不情愿管理的班级留给自己。
2019年秋季,王大方主动要求调整到学生多的一个二年级班带数学。当时,班中新来了一名转学生,性格有些孤僻,也不大愿意跟人交流。
王大方及时和学生家长以及原来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到这个学生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两位老人年事已高,只能勉强照顾其生活。
“在农村,这样的留守儿童有不少,对待他们,不止是学习上要严格要求,最重要是生活和精神上也要给予关心,让他们感受到关爱。”王大方言行如一。
为了缓解学生心理上的孤独,他经常在课后去看望他,给他辅导功课,也会买些学习用品和孩子爱吃的点心。慢慢地,这个学生打开了心扉,脸上笑容多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这是王大方一直坚持的准则。
平时,不论哪位教师到教导处查找资料,只要不违背工作原则,他都会周到服务、认真负责。而每次评优评先,王大方总是把有限的名额推荐给那些年轻、实干的一线教师,辅导、培养他们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如今,王大方已临近退休之年,可他依然和年轻教师一样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
在袁集镇教育系统,像亓东、韩雪、王大方等许多校领导和人民教师,始终保持着一颗忠诚之心、拼搏之心、实干之心,这样的“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可谓比比皆是。
其“三牛”精神,要义相通、相伴而生、相得益彰,价值取向是为民服务、创新发展、艰苦奋斗,弘扬师德精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牛年新气象,牛劲创辉煌。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回顾过去,我们战胜了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展望未来,我们充满着谋划“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信心!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拿出“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的精神,使出牛劲、用上牛力,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滚滚洪流中,2021年就一定能牛气冲天,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作
者
简
介
苑祝标,网名“溪水顽石”、“教书匠老苑”,中小学语文兼思政课高级教师,安徽阜阳人。现为中华现代文学艺术促进会南国作家学会会员、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南国文学》签约作家、《颍州文学》编委。先后在《中国教师报》《安徽青年报》《阜阳日报》等省内外纸媒和微刊发表文章1000余篇,并有多篇论文获国家和省级一二三等奖,自编有《溪水·顽石》诗集。躬耕教园三十载,无问西东两袖风,担首席教师之使命,当乡村麦田守望者。以爱育爱,爱我所爱,我手写我心,但求心如水。
平台简介
【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是阿拉善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两新”合作平台,为《阿拉善文学》推选优秀作品及新人。该公众号不限年龄、地域,为文学、书法、摄影、美术、音乐等领域作家、艺术家、爱好者提供原创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联系编辑投稿
请扫描二维码
15248830052
- 2024年02月05日
-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