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的全部故事?
第一计瞒天过海。邓艾奇袭成都,魏延的奇袭长安之计,都是用的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许攸的攻打曹操许都之计,就是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曹操试图借刘表之手杀死祢衡,以及刘表借黄祖之手成功杀了祢衡,都是借刀杀人;郭嘉遗计定辽东也是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黄忠和法正杀掉夏侯渊,就是用的以逸待劳;张飞战马超也是。
第五计趁火打劫。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吕布和陈宫就是用的趁火打劫占领了曹操的山东。
第六计声东击西。诸葛亮派赵云在箕谷率领少量军队作为疑兵,自己欲率大军出斜谷,就是用的声东击西。
第七计非亲非故。诸葛亮陷害司马懿,司马懿陷害诸葛亮,都是用的非亲非故。
第八计暗渡陈仓。姜维挖地道企图去偷袭邓艾,就是用的暗度陈仓。第九计隔岸观火。魏、蜀、吴三家时时刻刻都在用,这个就不用再说了。
第十计笑里藏刀。陈登害吕布,逢纪献计佯许公孙瓒夹攻冀州韩馥,违背公孙瓒之计,就是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曹洪舍命救曹操,就是李代桃僵之计,舍掉一小将,挽救了大局(但结局小将也并没有牺牲)。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刘备夺取荆州,就是用的顺手牵羊浑水摸鱼。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诸葛亮让刘备惊动乔国老和当地百姓,以保全自身性命,就是用的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诸葛亮死后,用了一个诸葛亮的木雕像吓跑了司马懿,这明显就是照搬的三十六计里的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诸葛亮佯攻冀县,就是用的调虎离山之计,调出姜维。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用的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诸葛亮用粮草骗姜维去抢粮,以便捉姜维,就是用的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董卓、李榷、郭汜、曹操擒汉献帝,就是用的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许攸献计曹操火烧乌巢,就是用的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曹丕趁乱纳美妾,就是浑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诸葛亮死后的撤退之计,就是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关羽水淹七军,就是用的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魏、蜀、吴三家在反复上演,吕布、刘备、曹操、袁术等人之间也在反复上演此计。
第二十四计假道代虢。刘备夺取西川,就是用的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张绣设法废掉典韦再攻曹操,就是用的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诸葛亮被诬陷谋反,被刘禅下令调回大军后,诸葛亮质问刘禅那些话就是指桑骂槐,接着杀掉了宦官(指着皇上骂宦官)。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司马懿装病骗曹爽,就是用的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刘琦三求计,明显就是照搬的三十六计里面的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张飞当阳桥退敌,就是用的树上开花,用疑兵吓退了曹军。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黄忠和法正登高监视夏侯渊,争得了主动权,就属于反客为主里的一种。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周瑜用美人计迷住了刘备,使其乐不思蜀(乐不思蜀另一,刘禅降魏后回答司马昭的话)。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诸葛亮的空城计也明显是照搬的三十六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蒋干盗书,就是中了周瑜的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周瑜打黄盖,就是用的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庞统的连环计,也是引用的三十六计。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这个刘备前期一直在用,就不用再强调了。
爱情三十六计都是何?
爱情三十六计是一套流传于民间的爱情策略,据说可以帮助大众在情场上游刃有余。下面内容是其中的一些策略:
1.独善其身,高高在上。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知人知面不知心,多看几眼少吃亏。
4.先礼后兵,以和为贵。
5.知足常乐,不要太贪心。
6.遇事不决,先退一步。
7.追求不得,转而攻其它。
8.以退为进,逆境中寻机会。
9.知难而退,不要钻牛角尖。
10.以柔克刚,不要用强硬的手段。
11.虚怀若谷,不要自以为是。
12.小鸟依人,营造温馨的气氛。
13.知错就改,不要固执己见。
14.以诚相待,不要欺骗对方。
15.以静制动,等待时机。
16.以柔克刚,不要用强硬的手段。
17.以逸待劳,等待时机。
18.有备无患,做好充分的准备。
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以和为贵,不要与对方对抗。
21.以退为进,逆境中寻机会。
22.以柔克刚,不要用强硬的手段。
23.知人善用,发挥对方的优点。
24.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25.以诚相待,不要欺骗对方。
26.以柔克刚,不要用强硬的手段。
27.以逸待劳,等待时机。
28.有备无患,做好充分的准备。
2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0.以和为贵,不要与对方对抗。
31.以退为进,逆境中寻机会。
32.以柔克刚,不要用强硬的手段。
33.知人善用,发挥对方的优点。
34.静观其变,等待时机。
35.以诚相待,不要欺骗对方。
36.以柔克刚,不要用强硬的手段。
三十六计第一计是何成语
三十六计第一计是瞒天过海。瞒天过海的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诚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清代无名氏将“瞒天过海”收进其所编《三十六计’里面,并作为“三十六计”的第一计。
“瞒天过海”的计策,古时大众早有使用,而“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形成,或与元初未知人士所撰《薛仁贵征辽事略’里面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最先使用,应不晚于明代末年。
成语故事全集、国学、酷乐、论语、三十六计、十万个何故、童话寓言、童谣绕口令,跪求密码?
- 成语故事全集、国学、酷乐、论语、三十六计、十万个何故、童话寓言、童谣绕口令、小喇叭故事、英语进修儿歌跪求密码,感谢,感谢
- 做作业,很轻松,不看电视与电影,不想玩耍的事务。仔细看,认真算,做完你再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