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辽东重镇清河堡守将中的“将门犬子”

作者简介
孟庆志,本溪县清河城生人,70后的理科生,从事本溪抗联史实研究。喜欢本溪地域文化,痴迷刨根问底。
辽东重镇清河堡
守将中的“将门犬子”
原创:孟庆志
2005年9月4日,辽宁本溪县清河城镇村民在挖自来水地沟时,发现了一只保存完整、雕工精湛、栩栩如生、异常威武的石狮,左脚下还踩着一只幼狮。雌性踩狮,雄性踩球,该石狮应为雌性。石狮通高为2米,狮身1.3米,基座0.7米。狮身的石质为浅绿色泥质灰岩,基座为淡黄色细砂岩。基座呈楔形,下宽0.8米,上宽0.7米。基座四面雕刻有卷云纹饰。在埋藏石狮的地层周围还发现大量青砖残块、布纹瓦残片、瓷器残片及灰烬、碳粒、兽骨等文化遗物。
这只雌狮现在依然蹲伏在村民院子里,似笑非笑的咧着嘴,一幅开心十足又威风凛凛的模样,极具明末清初辽东石狮的制式特点,应该是当时守备清河堡将领的镇宅之兽。清河城的石狮子头部造型沿袭了历代石狮大眼、阔鼻、厚吻、呲牙的粗犷造型,但整个身型无疑就是大型犬类的健壮身躯。这威武的狮头让人追思“斩马燔宫”的末代守将邹储贤,那蹲伏的犬身却难免会联想到那位“将门犬子”李如梧。
明末,辽东清河堡成了宁远伯李成梁圈定的“干部摇篮”,经常把麾下的“健儿”“家丁”推荐给朝廷,安排他们到辽边最险要的清河堡去历练磨砺,立功建业。这些健儿中就有“李门九将”之一、李成梁侄儿李如梧。
在谈到“李家军”的时候,很多人都说什么李成梁有九个儿子,时称“李门九将”。在八十年代发现的《李氏家谱》中,李成梁有如松、如柏、如桢、如樟、如梅五个儿子,其他四位如梓、如梧、如桂、如楠其实是他的侄子。其中,李如梧是李成梁三弟李成实(此字在《李氏家谱》中为木字旁+实)的独子,排行在七。
李如梧最早出名就是在辽东清河堡当游击将军。《明实录》里,李如梧的名字出现了三次。万历九年八月十七日“升铁岭卫都指挥同知李如梧为清河守备(《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五),万历二十二年七月,以原任游击李如梧补辽东正安堡(《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五),万历二十三年六月,以神枢四营游击李如梧为神枢二营练勇参将(《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二百八十六),与李成梁的五个儿子相比,李如梧的官晋升的不算快。
李如梧最早建功应该是在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倭乱”战争中。当时李成梁大儿子李如松作为远征朝鲜“抗日援朝”的主将,就是以关东铁骑为主力部队,完成抗日援朝目标。“辽东铁骑”是由李成梁创建的冷兵器时代的特种部队,有军纪严明、死战不退的特点。作为大明最为精锐的骑兵部队,辽东铁骑的人数加起来不过万人,分别由李成梁的子侄们及旧部、家将九人统管。在辽东铁骑三十位将领中,李如梧以参将之职,统领的关东铁骑只有五百人,统兵能力显然不高。在长达七年的援朝战争中,主将李如松出生入死,而李如梧却无出色建树,在中朝两国的史料均无只言片语的记载。援朝明军凯旋后,万历皇帝论功行赏,加封李如松为太子太保,增加每岁俸禄一百石。而李如梧却以原任游击继续充任辽东正安堡守将,跟着李如松到朝鲜抗倭的李如梧没有获得任何赏赐,也没有获得晋升。镇守正安堡不久,李如梧就被调任神枢四营游击,一年后,任神枢二营练勇参将。神枢营是明代京军三大营之一,这回李如梧的参将应该是实授了,而且还是个“京官”。
最让人惊诧的是,在《李氏谱系》中着墨不多的李如梧,但在清朝乾隆年间编纂的《八旗通志》中,竟然转身成了汉军正黄旗的三等轻骑校尉。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七月后金兵克铁岭,铁岭守将尽数殉国,抵抗者几乎都战死方休。入城后的努尔哈赤看到八旗兵损失严重,便像攻破清河城后一样,以屠城来报复忠于明朝的军民,包括李成梁族裔十七口在此次兵祸中遇难,包括侄孙李鼎忠、族侄李如梃等人。铁岭兵祸一如清河堡之战,清河堡之战留下“奴克清河,全辽震动”的震撼,而铁岭留下了“一城皆忠义也”的慨叹。努尔哈赤“血债血还”,终于报了李成梁“误杀父祖”之仇。
“一城皆忠义也”也有例外,在铁岭后金兵祸中李如梧失去了丹箴、秉箴两个孙子。可不久身为大明王朝京师参将的李如梧,竟置家仇国恨于不顾,投降后金苟活下来。在清太宗皇太极建立汉军八旗时,李如梧以收拢开原、铁岭汉民之功,被授予游击世职。李如梧死后,由长孙李献箴袭职。《八旗通志》载:
“李献箴,明末清初时人,隶正黄旗汉军。世居辽东铁岭。祖李如梧,清初归附,授游击世职。初袭牛录章京世职。以擒获间谍,追捕逃人功,加授为三等甲喇章京。崇德八年(1643)攻明前屯卫(今辽宁绥中县前卫)时,以本甲喇红衣炮克城并有功。顺治元年(1644)从豫亲王多铎南征,平定河南,克武岗寨、扬州、嘉兴等,论功加世职为二等甲喇章京。七年加授为一等阿达哈哈番。以年老告休。”
李献箴后又有色冷(满名,汉名即李向文,李献箴四子)、李林隆(色冷子)、李大均(李林隆孙)、李福(李如梧四世孙)、李洵(李福兄之孙)等五次袭职。
在明亡清兴六十年里,李氏一族与崛起中的女真(满洲族)互为征伐,彼此杀戮,血债盈盈,仇怨不已。但入清之后,李如梧一族降金后,均隶属旗主之一的皇太极(后来的清太宗)麾下,孙子李献箴被选充清皇宫侍卫,被授以官职、世袭爵位、世袭佐领,世代享受贵族特权,逐步忘记了李成梁抗击女真的赫赫战功,作为清朝初期笼络汉军旗人的典范,被记入史章。李献箴六个儿子中有四个死在了清军的征战中,长子李向尧、三子李向禹死于大同总兵姜镶反正,次子李向舜随多铎攻打扬州死于守城明军炮火,四子李向旭死于“三藩之乱”平叛,对清朝而言,李如梧及其子孙也算是满门忠烈了。
如果威震辽东三十年的李成梁在九泉之下有知,他一定会嘲笑被称作“辽东三狗”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但是,他如果知道“李门九将”之一的侄儿李如梧也投降了清朝,而且还成了汉军正黄旗的佐领,他还能笑出口吗?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