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廉振孝|赵中往事(下)

壮美昭陵◎西部文学艺术微刊
︱第703期︱
壮美昭陵︱原创文学平台︱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原创艺术平台| 文学 | 摄影 | 朗读 |书画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乡音乡情,在你我心中。
尴尬的相声表演
“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按照毛主席指示,初中和高中都变成了两年。
那年初中升高中实行闭卷考试,我考了个高分,省了好多麻烦。
高中开学,我被分在高一(六)班。我们班五十多人,同学大多是初中老同学,也有一部分来自周边学校,包括索村中学、昭陵中学、烟霞中学、北屯中学、西张堡中学和烽火中学。六班班主任蒲邦彦老师,身如巨人,面如菩萨。
老学校老面孔,人混熟了,胆也正了,不像初中生那么菜了。开学选举班干部,赵润强当了班长,吕延风当了团支部书记,我竟然也被选为团支部委员。对我这样一个出身于地主家庭的“可教子女”来说,这事真有点匪夷所思。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我跟吕延风一直同班,如今又成了搭档,在一起的扯皮事就更多了。我们俩谁都离不开谁,但是一见面就掐,经常掐得脸红脖子粗。他根红苗正,我是“可教子女”,我们俩各有一群支持者,两拨人也经常互掐。
掐归掐,两人的关系一直不错。我们俩一起剃过光头,一起穿过对门襟盘扣的棉布夹袄招摇过市,以反潮流的姿态引领风尚,以掩饰自己家境窘迫买不起好衣服的尴尬。
我们俩还自编自演过一段相声,好像叫《理想之歌》吧,说的是高中毕业生立志当农民的故事。
登台亮相,观众鼓掌,我们俩一高兴竟然忘了词,抓耳挠腮吭哧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惹得台下笑声一片。
延风逗哏我捧哏,除了那一声学牛叫的“哞——”引起一阵哄笑之外,台下一直安静得像课堂——感觉我俩好像做了一场严肃的政治报告!

批儒评法学古典
吕效祖老师,满头银发似雪,一支烟杆如枪。喜欢早操时训话,一训就误了早读。他满腹诗书无处可用,正好赶上批儒评法,便领我们读四书五经。为批判而学习,谁也无话可说。
吕老师是石鼓村人,对延风和我更熟悉一些,便抓住我们俩,让我们天天跟他摇头晃脑背古文,然后写成批判稿去宣讲。这种佶屈聱牙的东西大家本来就不感兴趣,再加上吕老师弯腰驼背近视眼,走路总是急匆匆,有人觉得他就像游走列国的孔夫子,便开玩笑叫他孔老二,我和吕延风就被称为颜渊子路。
以前写批判稿,不知道“克己复礼”是什么意思,通过学习明白了,倒觉得挺有意思,就把孔夫子的语录抄了好多小卡片背诵。“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背着背着,觉得自己好像真成了颜渊。
大伯廉登宵是有名的古文老师,他有很多古书,还有全套《活页文选》,收录古文名篇,配有注释和白话文,我便常去借阅,不明白的就向大伯请教。
阴差阳错,批儒评法本来是政治运动,写批判稿也是必须完成的作业,借老师的光,歪打正着地补上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短板。
学工学农笑话多
那年代,学工学农是必修课。
初中跟高俊德老师学习造火柴。没有木梗,把硬纸板剪成锯齿状,连成一排,蘸上绿药红药,晾干一划,竟然着了,于是来了兴趣。
做火柴要用火药,火药可是稀罕东西,不好买。副班长刘社会(刘世贤)说:“咱俩造火药吧?”我说:“好!”两人就开干。
书上说,造火药需要三样东西:木炭、硫磺、硝,我们就开始准备。
木炭可以用树枝来烧,硫磺家家都有,只有硝不好弄,到处找也找不到。
看到厕所墙根下有一层白色粉末,听大人说那就是硝,于是拿小刀刮了收集起来。
趁父母下地,把一堆从厕所弄来的白色粉末倒进锅里加水煮。熬了两小时,锅熬干了,硝也没出来。
我妈从地里回来,闻到满屋臭气,一看锅被烧坏了,气得拿条帚打我,我撒腿就跑了。
高中时,跟蒲邦彦老师学做“九二O”。蒲老师说,这东西施到地里,玉米能长得比树高,西瓜能长成碌碡大,我们都想看看效果,却总也看不到。
我们班有个同学个子比较矮,我就跟他探讨:“‘九二O’作用那么大,能刺激植物生长,说不定也能刺激人长高哩,你要不要试试?”他听了不吭声。
第二天,这哥们不停地跑厕所,我悄悄问他:“是不是偷吃了‘九二O’,真起作用了?”他气得脸通红,跳起来追着打我。
毕业前,学校为了让同学们做好准备,回广阔天地去大有作为,把毕业班按农村生产生活需要重新分班,每班学一门实用技术,学工学农由“兼学别样”变成了“只学一样”:一班理论,二班财务,三班农机,四班农技,五班加工,六班卫生。同学们编了个顺口溜:一嘴二算三和尚,四农五工六婆娘!

学工学农很忙碌(资料图片)
一封情书引风波
刘雪琴收到一封求爱信,哭着交给了团支部。
信没抬头,也没落款,钢笔字写得潇洒漂亮。
延风说:“小资产阶级思想,不健康,查!”
刘雪琴高冷美人,个儿高,貌美,冷艳,年龄稍长。根据她的个人情况分析,写信的人应该相貌比较帅,个子比她高,年龄比她长,家境比较好,于是班里几位大帅哥便成了重点怀疑对象:孙志恒、刘良、王博、张健康都在怀疑之列。
全班同学作业本被收上来逐一比对,字迹都不像。查了半天,无一匹配,一时无法定论,只好暂时撂下。
过了半年,这件事已经差不多被大家忘了,没想到发展新团员时,一句口水又引发了一场大战。
刘良家庭出身不好,但各方面都很优秀。我提议参照我的例子,作为“可教子女”批准入团。
支部大会讨论,全体团员参加,有人同意,有人反对,也属正常。关键时刻有人又提起情书的事,说刘良是那封情书的主要嫌疑人。一时大家面面相觑,都不敢说话。我立刻反驳,认为事关声誉,没凭没据的事不能乱说!于是双方争吵起来,越吵声音越大。
我用求救的目光看着团支部书记吕延风,希望他也像张孝宗老师那样来个一锤定音。没想到这家伙耍了个滑头,谁也不看,直接宣布散会。可怜的刘良,入团的事就此泡了汤。
几年以后,吕延风送他大弟吕延涛到西北大学历史系报到,我和刘良请他吃饭。席间说起往事,刘良说:“我和刘雪琴是同一个祖宗,根本不可能有这想法,你们把人冤枉了!”吕延风说:“唉,那时候都是瓜怂,我就吃了这亏了!”
吃吃喝喝,骂骂咧咧,几杯酒下肚,话匣子打开,往事便成了下酒菜。
同学情深似海
我家人多劳少,粮食总是不够吃。
每年阴历二三月,囤里的陈粮吃完了,新麦还在地里长着,全家七八张嘴等着吃饭,父亲只好上山借粮。山上的亲戚都被借遍了,有时候也会碰上别人脸色不好看的,父亲受了气,回来就唉声叹气。
上初中后,同学王振良知道了我家情况,一声不响从他家弄来了两袋玉米。此后几年,他每年都按时送粮接济。
上高中后,赵润强、王博、刘良经常借钱给我,张志海、季思明、孙志恒等同学也都先后接济过粮食。
高中毕业前,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我家终于得到了一院宅基地。位置不错,在村子中间,但工程量超大,因为是个老城壕,坑大壕深,填起来非常不易。
填坑是个辛苦活,跑几里路拉回一架子车土,倒进大坑就像猪肚子喂进一粒米,根本看不见啥时能饱。我每天放学以后都拉土填坑,父亲挖土装车,我和弟弟一人一辆架子车来回运土。
赵润强、王博、刘良住在我二妈家,放学后也来帮忙拉土。班上同学看见了,周末一下子来了十多个小伙子,挖土的挖土,装车的装车,两人一部架子车,拉起来飞跑。父亲赶紧买糖买烟,母亲急忙生火做饭,同学都说我家很温暖。
我在班上人缘不错,大家乐意帮我。刘良经常帮我解数学题,卢建勇经常跟我探讨唐诗,孙志恒领我参观烽火大队,季思明总把从家里带来的核桃柿子送给我吃,郑建虎还帮我打过架。
一桩桩一件件就像昨天,每每想起,只觉眼睛很湿,鼻子很酸,心头很暖。
师恩永远
回首往事,最难忘的是老师。
初中班主任高俊德,个子不高,背微驼,教全年级化学。他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刚开始面对我们训话还很不自然。他未婚妻来看他时,班长张小样带我们去看热闹,羞得他满脸通红,赶紧扔一包水果糖打发我们滚蛋。他教我们认识H2O,背诵元素周期表,明白物质不灭,梦想点石成金。
高中班主任蒲邦彦,一米八四的个子,站在学生中如鹤立鸡群,神色貌似严厉,实则宽厚慈祥。他教全年级地理,让我们认识珠穆朗玛有多高,长江黄河有多长。他带我们学农,造“九二O”,给玉米授粉,让农家子弟对农业有了新认知,当农民也能当得与别人不一样。
团委书记张孝宗,方脸大眼,身材伟岸,一看就像个李玉和。他教语文也教政治,粉笔头扔得特别准。谁要在他的课堂上打盹,不管你掩饰得有多好,他的粉笔头都能像导弹一样准确击中你的额头。他能在揶揄调侃中化解纠纷,能在嬉笑怒骂中驯服刺儿头。他讲课特有感染力,演讲特有鼓动性。最感念的是,当年若非他力排众议,我这个“黑五类”子女入团恐无指望。
语文老师王志刚,北大才子,赵中帅哥,风流倜傥,率性洒脱。他讲鲁迅的《故乡》:“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他不是在讲课,分明是在演话剧啊!同学们个个听得如醉如迷,如痴如狂,下课了都不愿离去。他讲高尔基的《海燕》:“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呐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铿锵有力,激情飞扬,他带着我们和海燕一起在天空飞翔。讲课之余,王老师精心创作长篇小说《战洪图》,经常与我们讨论故事情节,我们都争着为他誊抄。他妻子高华老师既是才女也是美女,文质彬彬,温文尔雅,是我们心中的偶像。他们是一对明星夫妻,用他们的知识和热情,点燃了我们对文学的向往。
还有数学神算董应策、物理大师于绍德、古文专家廉登宵、历史档案于彦凯、马列经典董宗典……
一串串耀眼的名字像一盏盏明灯,
一路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程!

左起:芮克胜、高华、董强、刘良、刘文举、王志刚、廉振孝
作者简介
廉振孝,1957年9月生于陕西省礼泉县赵镇石鼓村,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历任陕西科技报记者,海南日报记者、主任、副总编、副社长、报业集团总经理,海南省社科联巡视员,现退休赋闲。一生从事新闻工作,别无所成亦别无所好,最喜朋友三五,老酒一壶,故事一串。
(西部文学艺术平台之壮美昭陵编委会成员风采展)
这是中国西部文化艺术原创精品交流推广平台,欢迎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关注、踊跃投稿。您的诗歌、散文、小说、民间故事、书画、雕塑、剪纸、音乐等艺术精品,都在投稿之列。

往期精彩文章

廉振孝||赵中往事(上)
赵镇中学那年那事
▼赵中首届老同学聚会留念//赵志锋、张广雲、杜仲尚
记一次同学聚会//杨彩霞
丁志俊:赵中的敲铃人吴湘匡(上)
赵中学子找到40年失联的吴湘匡老师啦
我亲爱的母校 赵镇中学
【视频】壮美昭陵//五十年呵 今天终于把你见
赵镇学校一支笔—-陈志谦
仿满江红 赵中老三届师生聚会
赵镇中学老三届师生分别五十年后举行联谊会
趙中的开水房与王二//丁志俊
梅花香自苦寒来 赵中学子杨维西写意人生
赞学友丁志俊
殷殷赵中学缘情
赵镇高中背馍的记忆
赵镇高中往事 韩智存
回忆王志刚老师
赵鹏 回忆王志刚老师

本期编辑:壮美昭陵
审稿:张克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