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永康乡愁”,风里雨里我们在一起
永康乡愁 NO. 511期 手磨与石臼
文/胡发东
我的老父亲年老退休后一直与母亲住在八字墙村,因此在星期天我时不时要带着妻子女儿去看看老父老母,看看儿时曾住过的老屋,看看这个地处永武交界处的小山村。进入山村,漫步村间,有很多前辈们曾千百年来使用过的手磨、石臼就会映入我的眼帘,这些被现代机械所淘汰了的东西,或摆在一些大厅大屋的街沿、楼梯下、农家的灶间,或有一些已解体了的手磨的磨盘和石臼被丢弃在天井、路边、明堂,与乱石杂草为伍。看着这些曾为人类加工了不知多少农副产品的农家宝贝眼前的处境,心里也未免产生一些惆怅和悲凉。
过去的手磨和石臼,长年累月,不论平时还是过年过节都为村民加工农产品发挥过很大的作用,许多乡土传统美食都靠它们加工出来。尽管手磨与石臼在使用过程中消耗了人们的很多力气,但也带给了千家万户很多的欢乐。
手磨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构件一是木磨架,有四只脚,长约2米,宽约40 公分,高60公分左右。二是石磨盘,分上磨盘和下磨盘,直径约45公分。上下磨盘都刻有齿纹,下磨盘固定在木磨架上不动,中间有铁的磨心。上磨盘可以转动,底面有磨心孔,上面呈凹型,使待磨的东西不会掉下磨盘。在离磨盘边约5公分处有一直径4公分左右的磨孔,待磨的东西就从此孔落入磨中。上磨盘边上还有一个方孔,装有一个木磨耳,一头小一头大,大的一头有一个约3公分直径的磨钩孔。三是木磨钩,呈丁字型。将木磨钩的钩头套人磨耳上的磨孔,再把木磨钩人手握的横杆用一根粗绳缚牢,挂在楼板的大铁钉上,拉动上磨盘旋转就可以磨东西了。
还有一种更小的袖珍式手磨,上下磨盘直径只有25公分左右,磨盘也更薄一些,安置在小木架子或木凳上,上磨盘边上有一小圆孔,插上一根15公分左右的硬木柄,用一只手握住硬木柄拉动上磨盘转动,就可磨东西了,十分小巧灵动。
石臼构造更简单,石质结构,臼口大臼底小,呈圆锥型,上口直径在60-80公分之间,高约60公分,中间凹下去像锅一样比较光滑。石臼再配上木杵、石杵就可使用了。
在农村,一年到头手磨和石臼的使用都是比较多的。
春天洋芋收获时,一些大个的洋芋一般用刀刮皮,但一些小个的就不能用刀刮皮了,这时用石臼去皮是最好的。先把要去皮的小洋芋放入石臼,加适量的水,再由小孩子在石里赤脚踩,只要5-10分钟通过脚与洋芋及石臼壁的相互摩擦,洋芋皮就自然脱落,取出洋芋拿到池塘放在水中冲洗几次,洋芋去皮就完成了。
清明节时,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用一种野菜作原料做青蒸团,这种野菜在水里浸一段时间后,就放在石臼里用石杵舂,舂成粘糊状后再拌入少许米粉就可做青的蒸团了。还有造屋舂麻糍、过年舂年糕,兄弟分家粉墙砌新灶舂米石灰都得用石臼。
端午节时,农村时兴吃麦饼,这时新收获的麦就得用手磨磨成面,才可烙麦饼吃。还有七月半做发糕,过年做豆腐等也都得用手磨。
手磨与石臼使用最多的时候还是一年一度的春节。那时的农家过年一般都要做一灶豆腐,做50-100斤米的年糕,磨10斤左右的炒米粉,这些都得用手磨。石臼也一样,由于各家各户在过年前都要舂切糖用的糯谷扁、舂年糕等,因此春节前的村里走到那里都能听到石臼舂东西的声响,砰!砰!砰!的声音此落彼起十分动听。
使用手磨磨东西有水磨与干磨之分。水磨比较省力,如磨豆腐、年糕,把已浸了一日一夜的白豆板或糯米磨成糊状,这就化不了多少力气,大人拉磨觉得很轻,小孩子拉磨也不费力,只不过起码要够得上拉木磨勾的高度才行。干磨比较吃力,如磨麦面、玉米等就要多化一些力气。有时候我看母亲拉磨拉得累,代她拉一阵子,如运作不得当,当磨耳、木磨勾与人三点成一线时就搁了下来,只得由母亲拉一下磨耳才能继续磨下去。使用手磨磨东西最省力的是做豆腐用的豆脱豆壳。将豆放到热锅里炒一下后,趁热放手磨上磨,从磨缝中掉下来的豆就脱了皮基本上分成两瓣,变成了豆板。
使用手磨磨东西最吃力的是磨炒米粉,因炒面粉是过年担给外婆吃的佳品,炒米里一般都要拌入一些红糖。由于红糖有粘性,所以磨起来很吃力,但磨时也十分香,这是因为为使外婆吃时香一点,炒米里加了一些芝麻的缘故。
使用石臼舂东西最吃力的是舂年糕、麻糍和石灰,因为这些东西粘性比较重,并且要舂得特别透才好吃好用,所以舂起来也特别吃力。
目前,农村除极少数农户继续用手磨和石臼加工少部分农副产品外,大多数手磨与石臼都闲置不用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农耕文化的遗物零零碎碎地散落在村庄的角角落落里,不断经受着风风雨雨的侵袭,也许再过10年20年这些东西就不复存在了。到那时,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许要见识一下这些东西也都难上难了。因此,我想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对这些不是文物的文物应该做点什么。最理想的办法是办一个博物馆,把农村的农用具全部搬进去,让后人可见识可欣赏,这受到场地和资金的制约也许办不到。鉴于此,所以我有时回到村里或到乡下就特地带上相机,打算将一些即将消失了的农用具拍摄成照片,然后配上文字编成书传代后人,不知能否遂愿。
文字已获作者授权,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投稿微信:932670871@qq.com作者简介|胡发东,1954年出生于花街镇八字墙村,退休干部。曾任生产队记工员,先后在县农科所及烈桥等乡镇工作,曾任烈桥、花川、桥下等地党委书记。业余喜欢登山、读书及写点东西,岀版过《情钟大地》、《南溪春雨》等以乡镇任职服务三农为主要内容的文集。
永康乡愁原创整编发布,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链接 主编:维维 | 公众号代运营 广告策划合作?13506797066(微信同号)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永康乡愁微信公众平台
永康乡愁 || 胡发东:糖 车
在永康,有种灯火阑珊,叫永康夜景
胡发东:难忘40年前首次海南插秧之旅
绝版实录视频 | 永康旧城区变化
永康水莲园周景区纪行 | 周益明
大象无形 鹰击长空 | 吕伟杰先生印象
↓永康乡愁 尖货优选店 视频号已开通↓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