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今日小暑|梅雨结束即将入伏,避暑祛湿顾护阳气正值冬病治疗好时机!

2018年7月7日
11点42分正式进入小暑节气
小暑,是24节气中第11个节气
暑,表示炎热
此时正值梅雨即将结束
又将踏入三伏天
(今年7月17日入伏)
气温开始上升,天气也逐渐炎热
但,气温还没达到全年中最热
因为后面还有温度更高的大暑
故只称为小暑
小暑有三侯
一候温风至
(2018年7月7日-7月12日)
小暑时,
迎面吹来的风里都带着热味儿
二候蟋蟀居宇
(2018年7月13日-7月17日)
此时连蟋蟀都学乖躲到屋宇下避暑了
三候鹰始鸷[zhì]
(2018年7月18日-7月22日)
此时气温炎热
老鹰会把幼鹰带出鸟巢
在高空中翱翔飞行学习猎食
简单概括就是
动物世界
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避暑了
Anyway,还记得15天前
夏至时的阳气状态吗?
答:夏至阳气盛极而一阴初生
夏至时
阳气的状态就好比一天中的正午12点
而小暑呢?
就好比一天中的下午13点
到小暑时节时
虽然气温越来越热
但阳气却已开始走下坡路敛降
当地下的阳气全升浮到地面以上
并开始下敛降
慢慢囤积得足够多后
就会在天地间热而化为湿
正所谓的: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人呢
就好似那蒸笼里汗津津的肉包子
从里到外都湿漉漉的
暑多挟湿
民间常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指的就是小暑过后
气温高,湿度大
露天里的木凳经过雨淋,水分较多
表面看上去是干的
可是经太阳一晒
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坐久了
就会诱发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
这也是为什么小暑后
很多人会觉得胸闷,气短,头身困重
其实这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尤其是如果长期呆在空调冷气下
更会容易重感外寒
不少体质较弱的小儿、老人
风寒湿证也会在小暑后发作或加重
比如颈肩痛、腰腿痛、风寒湿感冒等
另外
夏季人们常进食冰冻、生冷偏多
更会导致寒湿内生
如果此时不尽早祛散夏湿
把夏湿留到秋天的话
秋天的收敛之气会进一步把湿气凝聚
当体内湿气得不到正常输布后
一方面会聚湿生痰影响肺气宣降而咳嗽
一方面会影响体内津液输布
再加上秋燥袭肺
直接发你一个燥痰咳嗽
所以夏天体内湿未除的人
秋天容易患上反复呼吸道疾病
即便躲过了秋天这关
当冬天风寒之邪与湿邪交合时
风寒湿证也会随即点爆
那如何祛散夏湿呢?
很多人会想到温胆汤泡脚
还有祛湿茶
这些都没错
但在接下来
阳气极盛的三伏天里
最好的借天力的方法是三伏贴
很多人只会用它来冬病夏治
其实只要辨证选穴对了
它还可以调畅气机,促进水湿运化
关于怎么正确使用三伏贴
来预防治疗哪些疾病
可以+suwenxuan5微信号找管理员
入“冬病夏治素问学员群”
今晚有我们程医生和大家分享及答疑哦
百病皆有湿气而起
把体内湿气祛除干净
就是最大的养生防未病
小暑后
用三伏贴来阻止夏湿伏留
绝对是事半功倍
除了祛湿以外,还要小心避暑
暑热之渐为小暑,暑热之极为大暑
对人而言
小暑后人体的阳气都外浮在体表
阳热盛于外,伏阴潜于内
虽然你感觉自己很热
身上黏糊糊的
但你体内却是一片阴寒啊
所以小暑之后
你切记避免出汗太多
因为汗血同源
汗是血,汗是津液,汗是心液啊
当你体内津液流失太多
是会引起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胸闷的
于此同时
又不能吃太多生冷损伤脾胃阳气
因为体内脾胃阳气本来就空空的
既然不能吃凉的,那要怎么吃呢?
到底多吃苦还是多吃酸呢?
正确答案:视情况而定
比如,在《千金方》里曾写到:
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夏天是心当红的好日子
夏主心,苦味入心
吃太多苦味会让心火更加亢盛
心火太旺会克肺金
所以孙思邈建议我们
多吃点辛味食物来养肺气
什么是辛味的?
香菜、薄荷,胡椒、洋葱、生姜、茴香。。。。
但在内经里还写到: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当气温太过炎热
出汗太多,心气涣散时
就可以来点乌梅
酸梅汤这些酸味的收养一下
内经里还说: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
当你心火太过亢盛而急时
就可以来点咸味的
软其急而泻其火
什么是咸味的?
紫菜、海带、淡菜、海蜇等都是咸味的
民间常说:
伏羊一碗汤,不用开药方
所谓伏羊就是入伏后的羊肉
三伏天吃伏羊?
其道理就是温养一片阴寒的脾胃啊
总体来说
小暑养生一防湿,二避暑,三勿贪凉伤阳
很难吗?其实也不难
若能把天地阴阳变化的道理知晓了
一切养生的道理也就浮出水面了
比地表温度更高的
是你家的本月电费账单
【素问轩】
|| 推荐阅读 ||
这四个原因让你失眠、多梦、睡后疲劳,而最后一个才是绝对的睡眠杀手!
吃饭时最易伤脾胃的这五个错误习惯,其实是很多疾病的根源,特别是孩子!
有了它,湿疹的痒再也不用依赖激素药膏和手挠了!
比中医内科更闪闪发光的民族瑰宝——中医外科
为什么酷暑难耐的「三伏天」也要补阳气?
你想知道关于灸的所有问题都在这里,请叫我雷锋!
投稿/商务合作/预约面诊/求抱抱
请添加suwenxuan5微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