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先生
读书如果可以按照早晚来分,那么:
早上适合读一些逻辑性、思辨性较强的书。晚上则比较适合安排美学、艺术、心理学等等,感受力和案例较多的书。即便是读哲学,晚上也多为“生活哲学”,以生活为主的小哲思。(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多数的心灵鸡汤就属于这种生活哲学)
所以,前面两篇中所涉及到的阳明心学、功夫论的一些书都是安排在一大早来读。今天的这些书则主要是安排在晚上阅读。美学和心理疗愈类。
美学和艺术究竟有多大区别?
美育就是指艺术欣赏和培训吗?
最早的美学家为什么都是哲学家?
美学是什么?
一直到现在,我还无法说清楚美学与人文学和艺术的本质区别在哪里。我对于美学的学习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实用”意义上的目的。尽管我们一直在追求的境界,美就应该是脱离了实际物质和实际生活需求的存在。
也不必非要撇清人们的需要,毕竟精神和物质总是互相滋养的。就如同陈嘉映先生在《何为良好生活》中举的一个挖沟的例子。
人们挖沟,不管是种树、埋电缆、放管道……总之就是按照规定的尺寸挖沟,然后付工钱。如果不挖沟也给钱,我想绝大多数人也非常愿意。至于挖完沟有什么具体的用处,绝大多数人并不在意。但是,这是不是说,挖沟对于人的精神世界完全没有任何滋养呢?
试想,我们挖沟,给工资,然后工头转头就找人把沟填好。第二天,我们再挖沟,付工资,然后再被重新填上……
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不管我们是否认可其意义,都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意义的。
说到现当代的美学研究者,比较知名的有: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美学家。只不过我目前只读过这三位学者的美学专著,因此,暂且冒昧地表达一下个人的所读、所见、所感。
《西方美学史》
最早想要读美学,常被专业人士推荐的是黑格尔的《美学》,上中下三册,是朱光潜先生译注的。因此就查了下朱光潜先生的生平。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是大学设立美学专业、学科时的第一本西方美学教材。基于这样的背景,开始读《西方美学史》上下册。
这本书的读后感,详见之前写的两篇读后感。
【点击查看】
浅读《西方美学史》(上)
从审美意趣的朦胧感到美学思想的开荒
【点击查看】
浅读《西方美学史》(下)
是百家争鸣,抑或“一地鸡毛”
朱光潜先生一生的著述很多,美学、艺术评论当然是最重要的。这一本《文艺心理学》其实也是一本讲“美学”的书,为什么用“文艺”+“心理学”来代替呢?是朱光潜先生刻意脱离西方的美学论说系统,而采用了中国人的思想方式来诠释美学。
“文艺”
美学自十七世纪后期,自德国学者鲍姆嘉通的《美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而在这之前,所有关于美学的讨论经常在哲学讨论、艺术讨论、伦理讨论等领域中出现。美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而只是其他系统的一个例证或者联想方面。
自美学成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之后,在十八世纪的德国古典美学时代,对美学的内涵、系统骨架、可以探讨的领域和范畴进行了更加丰富和富有创见的讨论。以康德、歌德、席勒和黑格尔为代表的哲学家、思想家为美学打下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确立了,美学作为理论学科,不同于哲学的地方在于它要有实物或者可感知的事物为载体。即:诗歌、音乐、建筑、绘画、舞蹈、行为、文学、戏剧……
不同于艺术的地方在于,除了能被感知到的存在,美学是有一定的衡量标准的。不能仅仅是个人主观感受,是要有普遍意义上的界定的。美学探讨的就是艺术品种,能够被称为艺术,能够体现美的那一部分。
“心理学”
很多人说,美是主观感受。每个人心中的美并不相同。也会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都能够感受到美。美是人心中早已存在的前天知觉。
但是,美真的仅仅是主观感受吗?美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理论型学科,其最大的要求就是有一定的逻辑和思辨系统。
美确实是一种感受,但不能用“主观”这个词来狭隘理解。更合适的用法是要讨论人们感受的心理机制。心理距离、厌恶感、生理欲望和欣赏、自然丑与艺术美……
所以,《文艺心理学》正是回到了美与美感、心理与生理感受,理论与习惯等等实际的生活来探讨美学。而没有依从西方美学家惯常地在系统内论证的方式。
回顾2020年直播书单
明天聊一聊另一位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和他的《美学散步》,傅雷先生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崇文集》二编。
【往期文章】
回顾2020年直播书单(1)《传习录》点校本
回顾2020年直播书单(2)心学工夫论
10月已读书目介绍
10月购书清单
11月购书清单
字数 |1801
衡山小为日课 第 69 天
记得:点赞、关注、留言、转发哟!
比心~~晚安~~
- 2024年02月05日
-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