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宋代的一首禅诗,化用杜甫的名句,尾句禅意深浓

深秋时节、西风劲吹,青草转黄、满地寒霜,纵然野菊争艳、山川着彩,奈何枯叶飘飞、令人心碎。秋日的萧瑟,总是让诗人们感到惆怅,每当深秋时节,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看见木叶萧萧,就会思念故园。可惜乡路迢迢,只能在心中叹息,深秋绝塞谁相忆。
深秋的天空醉美高远,更显得澄澈碧蓝。漂浮的白云犹如点点白帆。南飞的大雁怀着对故土的无限眷恋,缓缓飞行,却无意间装点了无垠的苍穹。
宋代诗僧释道宁曾写道,深秋帘外千家雨、落日楼前一笛风,不仅描绘了深秋的景象,也把人们带入了禅境。下面介绍宋代的一首禅诗,化用杜甫的名句,尾句禅意深浓。
凉 夜宋代:笠山宁
凉夜霜飞天地秋,凋残木叶见江流。
一时体露金风里,月落澄潭不可求。
这首诗描写了深秋的景致和作者的情趣,首句交代时节特征,“凉夜霜飞天地秋”, 清凉的夜晚,寒霜飞落,天地已进入深秋。飞霜,是深秋到来的最显著标志,作者善于抓住典型特征,更让人印象深刻。
次句进一步描写深秋的景色,“凋残木叶见江流”。树上的叶子日渐凋零,滚滚东流的长江显得更加突出。木叶调残,是飞霜作用的结果,内在联系紧密。这句化用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却丝毫不见雕琢之感。
第三句开始转折, “一时体露金风里”。转眼之间,高枝伟干都袒露在秋风之中。这一句源自一则公案,曾经有人问云门禅师:“叶落树枯之际,如何修禅?”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自己的修行已达到了身心脱落之时,如何才能让自己更进一步?云门大师便以“体露金风”一语作答,意为萧瑟秋风无情地吹拂着枝残叶落的树木,显露出树木的本来面目。
尾句描写深秋月景,“月落深潭不可求”。时到深秋,潭水格外清澈,空中的月亮映在水中,就像掉进去一样。秋月的寒辉和潭水的凛冽,给人以清寒的感觉。
明月是禅境的象征,诗人在全文虽然不提一个禅字,却用很多意象表达了自己对禅境的向往,更期待彻底感悟禅理。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的几种具象,但将这些具象贯通一气,构成意境,还要靠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禅意。据说哪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后现出本身,于是就能运行神力,终于为父母说法。
也就是说,凡人只要斩断了自己的凡根,找到自己的本心,即现本身,那么他就找到了自性,就会有无边的法力。
在这首诗中,飞霜带来了深秋,也因为飞霜使树上的叶子凋零了,人们才看到了长江滚滚东流。只有在深秋,人们才能看到大树挺立于秋风中的本来面目,才能感受到月落深潭的意境。
可见,就像割断尘缘一样,飞霜使人们进入了一个清凉澄澈的境界。月落深潭,就是禅家常说的水中之月、镜中之花。“不可求”三字,更表现了作者在秋风明月下对禅理的体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