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馍上学的日子——寒窗岁月
曹仲文
我家住在西江渡村,在渭河的南岸。那时,方圆五十里,就数沣西中学名气最大,在那里出了一个杜孟利,曾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获得前三十名,一时间该校就成了当地学子们慕拜的求学圣地。
一九八三年,我有幸考入这所名噪一时的沣西中学。因为离校较远,就在校住宿。那时我们都还很穷,每周三下午和周日回家背馍。背馍,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名词,其实背馍就是补充在校的三餐不足。
那时候学生的宿舍极为简朴,一个教室分成两排,每排靠窗而立分上下两层。中间一小过道。床板拼在一起,用几根大约十五六公分立柱顶起,拉几条横梁,立柱上钉几个木块作为踏梯,可攀登上铺。中间一过道分两排,人睡在上面,稍一翻身,就咿咿咿呀呀奏起了动听的和弦。房子是土坯庵間房,窗子用报纸糊着。被褥都是自带的,一人一補紧挨着,象战时的军人。
春秋两季还好过些,夏天蚊子特别多。馍有时不小心会发霉。用手掰开会有长长的绿丝有些变红,扔悼吧,可肚子却饿的希晃。闭着眼睛嚼着有点粘牙,甜甜的味道就象未成熟的蜜甘(甜玉米杆)一碗五分钱的汤面条,就是神仙一样的佳肴。
那时也没有电褥子,更不要说容调。冬天的风常常带着哨音,比马如龙老师的哨子的声更大些,但没有那么急。雪有时会把糊窗子的报纸压破,冷风嗖嗖地钻进没有压紧的被缝,把人从梦乡中叫醒,告诉你下雪了。头顶的墙上的木镢镢挂着装馍的布兜被风吹得左右摇摆。冻醒同学们挤在一起构划着四化蓝图。谈着谈着也就不觉得冷了忽然感到有些饿,取下馍兜我们一同分享,馍冻的就冰冷的铅球,啃又啃不动,掰又搿不开。只能悻悻地钻进各自的被窝继续那黄梁美梦。
一次,我村过古会,我从家里带来了美味的”油塔子”,一直舍不得吃,藏在桌斗里。最后饿的不行,打定主意晚自习后把它干悼。可到了放学以后,伸手一摸,”油塔子”不见了,当时我肺都要炸了,心中那个气呀……
背馍上学,同榻寒宿,虽然很苦,却历练了我们不畏苦难的意志。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坚韧与不厄,什么叫坦然与从容。
每每想到这些,不由得让我记起苏东坡那句: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图片来源于网络,谢之!
作者简介:曹仲文,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曹家寨人。网名云水禅心,在家务农。酷爱文学,常作小诗、短文自乐。
赐稿邮箱:29374343@qq.com
责任编辑:成 鹏 小编个人微信:chengpeng430
欢迎关注文学基地——“京兆文学”
温馨提示京兆文学
非常感谢您关注@京兆文学!如果您有好的诗词、散文、小说等原创作品,请直接添加微信到:chengpeng430,或者发邮件到29374343@qq.com进行投稿,您可以附上您的个人简历、照片及个人要求(是否署上真实姓名等特别要求)
投稿须知 1、未在公众号、网站发表的原创散文、随笔、文学评论,附100字以内作者简介及照片, 投稿必须是不涉及政治敏感问题的文学作品,文责自负。
2、注明投稿(京兆文学),注明作者微信名,微信号,便于联系。投稿五天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3、赞赏金额60%作为作者的稿费,20天内以微信红包形式派发,赞赏总金额低于20元(含20元)的作为平台维护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