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袁瑢老师回顾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获得发表了这样的看法:课堂教学中要“留出较多的时间来让学生练。只有多练,学生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但是多练不是指单纯地增加练的数量,而是要讲究质量。练,不应限于书面练习,要有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练习。要把讲和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有讲有练,讲讲练练,既给予学生知识,又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段话是袁老师在60年代说的,是袁老师长期来语文教学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完全符合学习语文的特点和教学的基本规律。语文课不仅要有“读”的实践,更要有“动口说”和“动笔写”的实践。袁老师在教学《颗粒归公》(二年级)这篇课文时,利用课文内容,设计了这样一个班的练习:
师:这句话讲了那五只鹅追了上来,追了上来以后,弟弟怎么样了?鹅又怎么样了?后来弟弟又怎么样了?谁把下面的句子读出来?(指名学生读课文。)
(那五只淘气的鹅以为又给它们喂食来了,嘎嘎嘎地追了上来。)弟弟把篮子举得高高的,大声喊:“这是队里的,不给你们吃!”可是鹅一点也不听话,它们拍着翅膀,盯着篮子,嘎嘎嘎地叫着往上扑。弟弟左躲右闪,急得满头是汗。
师:现在把书合拢,我们来做个练习。书上说那五只鹅追了上来,要小朋友接下去写三句话。怎么写呢?仔细看这幅图,看着弟弟的样子和神态,鹅的样子,想想书上讲的内容,然后写三句话,先写弟弟怎么样,再写鹅怎么样,再写弟弟又怎么样。
生:(写句子。)
这段文章写了五只鹅想吃弟弟篮子里的稻穗,句子意思学生一读就懂,袁老师的高明之
处是利用课文中的图画,设计了一个写话练习:要求学生合上书写出那五只鹅追上来以后,弟弟怎么样了?鹅又怎么样了?后来弟弟又怎么样了?每个学生动笔写三句话。读懂理解课文中的三句话对学生来说没有难度,但是要写出这三句话,学生就需要根据图画和课文意思,搜寻并提取课文词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语言习惯重新加工组合,然后写出通顺连贯的句子。整个思考书写过程,学生头脑中经历的是有效的语言建构活动。这样根据课文意思写话的练习对学生来说难度不高,但是可以丰富学生语言建构经验,熟练书面表达的技能。更加可全可点的是袁老师接下来设计的交流活动。
师:好,很多同学已经写好了。现在请一个同学读,大家认真听。
生1:(念自己写的句子)“我弟弟把篮子举得高高的,大声说:‘这是队里的,不给你们吃!鹅一点也不听话,叫着往上扑。弟弟左躲右闪,急得满头是汗。”
师:先说他是不是讲了三句话,弟弟怎样?鹅怎样?弟弟又怎样?
生:是的。
师:我们再来一句一句研究。第一句,他说“弟弟大声说”,书上是怎样写的?
生:书上用的是“喊”。
师:你们觉得这地方应该用“说”,还是用“喊”?
生:应该用“喊”,表示弟弟很着急的样子。
师:是在大声喊,应该用“喊”。还有其他写法吗?
生2:(念自己写的句子)“弟弟把篮子举得高高的,瞪着大眼睛大声喊:这是队里的,不给你们吃!”
师:“瞪着大眼睛”,写得真好。
生3:(念自己写的句子)弟弟把篮子举得高高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这些鹅,皱着眉头大声喊:‘这是队里的,不给你们吃’!
师:“皱着眉”,“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这些鹅”,看图看得很仔细。
生4:我是这样写的:“可是鹅一点也不听话,嘎嘎嘎地叫着往上扑。”
师:用上“可是”,用得好。看看书上,“嘎嘎嘎地叫着往上扑”前面,还写着什么?
生:前面还有“它们拍着翅膀,盯着篮子”。
师:为什么不说“张”着翅膀,说“拍”着翅膀呢?
生:不是张着翅膀,是拍着翅膀的。(做动作。)
师:“盯着篮子”,“盯”着什么意思?
生:眼睛死死地看着这篮子。
生:这篮子动到哪里,它眼睛就看到哪里。
生:“盯”就是它眼睛看着,一点也不眨,就叫盯着。
师:“它们拍着翅膀,盯着篮子,嘎嘎嘎地叫着往上扑。”书上这样写好不好?好在哪里?
生:鹅看见弟弟手里的篮子,把鹅抢着要吃稻穗的神态写出来了。
师:把鹅抢着要吃稻穗的神态形象地写出来了。还有比他写得丰富的吗?
生5:念自己写的句子:“弟弟把眼睛腾得大大的,把篮子举得高高的,大声喊:‘这些稻子不给你们吃!是队里的。’可是这五只鹅还是要吃稻穗。”
师:“可是这五只鹅还是要吃稻穗”,我们把这句话跟书上写的比较一下看,哪一个写得好?
生:书上的好。
师:虽然你是写鹅想吃稻穗,书上写的也是鹅想吃稻穗,但书上写“拍着翅膀,盯着篮子,嘎嘎嘎地叫着往上扑”,把鹅想吃稻穗着急的样子写得更具体了。最后一句又写弟弟又怎么样了?你们是怎样写的?
生6:(念自己写的句子)“弟弟左躲右闪,急得满头是汗。”
生:我不是这样写的,我是写:“弟弟左躲右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师:好,也可以的。
生7:我是这样写的:“弟弟左躲躲右闪闪,瞪大了眼睛,急得满头是汗。”
师:“瞪大了眼睛”,你前边第一句里用过吗?
生:没有。
师:你在这地方用,那也可以的。
师:怎样叫“左躲右闪”?
生:“左躲右闪”表示一边躲一边闪,而且是很快,动作是很敏捷的。
师:动作很快,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你们有左躲右闪的情况吗?在什么时候?
生:捉迷藏的时候。
师:捉迷藏的时候左躲右闪,不被人家捉到。
生:用球打目标时。
师:做“打目标”游戏的时候,你们就要左躲右闪。好,同学们都写得很认真。
学生写的三句话与课文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从现场交流情况看,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课文的语言表达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袁老师及时抓住学生语言与书上语言表达上的差异,花了与学生写话差不多的时间,引导学生一句句比较,让学生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准确具体:
第一句,学生写“弟弟大声说”,课文是用“喊”,那个词用的好?学生一比较就体会出课文用词的准确,这里用“喊”,表示弟弟很着急的样子。这一句还有其他写法吗?生2和生3写得不一样:“弟弟把篮子举得高高的,瞪着大眼睛大声喊”,“弟弟把篮子举得高高的,眼睛瞪得大大的,盯着这些鹅,皱着眉头大声喊”,这样的表达更有创造性,袁老师及时进行表扬肯定。
第二句写“鹅怎么样”,生4是这样写的:“可是鹅一点也不听话,嘎嘎嘎地叫着往上扑。”袁老师肯定了学生在句子中添加的“可是”这个词,又引导学生发现在书上为何用“它们拍着翅膀,盯着篮子”,这样写好不好?好在哪里?学生通过比较,非常实感地体会到虽然都是写鹅想吃稻穗,但书上写“拍着翅膀,盯着篮子,嘎嘎嘎地叫着往上扑”,把鹅想吃稻穗着急的样子写得更具体了。
第三句学生写得与书上差不多,似乎没有什么可以指导。请注意两个细节,一处是生7写“弟弟左躲躲右闪闪,瞪大了眼睛,急得满头是汗”,袁老师追问了一句“瞪大了眼睛”,你前边第一句里用过吗?”,学生回答没有,袁老师及时肯定“你在这地方用,那也可以的”,提示学生注意避免句子重复。第二处是教学“左躲右闪”这个词语,先理解意思,再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左躲右闪”这个词语。花时很少,但是效率很高。
许多教师教学课文比较关注的是课文思想内容或人物情感的理解,袁老师关注的是如何利用课文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最困难是把话写通顺写连贯。怎样帮助学生写好几句话,最有效的办法不是教师讲,而是增加学生写话的实践。这段文字看似很简单,学生读懂不难,袁老师将重点放在写话上,非常巧妙地设计出写话练习,反映出袁老师对小学生语文重点和难点的正确把握与深刻理解。按照课程标准的规定,二年级学生要求写几句话到一段话,袁老师设计的这个看图写话,完全符合二年级学生写话目标。
袁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当堂写话,更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表达与书上语言表达的差异。如果仅仅引导学生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学生获得的体会往往是表面的,浅层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通过自己的写话实践,再去比较体会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就能实实在在地认识课文这个词用的好,为何用的好;这个句子写的妙,为何写得妙。许多教师也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当堂写话,但很少有教师舍得花这么多时间去指导点评。其实学生写话实践以后的交流点评,其获得的体会和形的认识可能会超过写话本身。学生写出的几句话,反映的只是他原有的写话水平;只有当他将自己写的话与书上语言表达进行比较,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语言表达上的不足。这样真切实感的体会,能有效地改善并提高学生语言建构的质量,优化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袁老师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一句句比较点评,指导的那么具体、那么细腻,点评得那么准确、那么到位,充分反映出她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
- 2024年02月12日
-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