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摆脱电流
致命电流
人体安全电压是36V,安全电流为10mA。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30mA考虑。
人体对电流的反映:
8~10mA手摆脱电极已感到困难,有剧痛感(手指关节).
20~25mA手迅速麻痹,不能自动摆脱电极,呼吸困难.
50~80mA呼吸困难,心房开始震颤.
90~100mA呼吸麻痹,三秒钟后心脏开始麻痹,停止跳动.
(以上限制在36V以上的电压,36V以下的不算。如DC12V495A蓄电池AC24V2.5A50HZ闭路摄像机)
延伸阅读
摆脱电流是人解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是否(最大电流)
摆脱电流,是指人体可以忍受,且不会造成不良后果的电流。
它是人在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
但摆脱电流的大小因人而异,它与人体的生理特征、电极的形状和大小、环境条件等有关。
一般认为,其值约在 10 mA 左右。
人触电后要多大的力才能摆脱高压电线
人触高压电线后是不可能摆脱电流的。
电流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将因肌肉收缩,发生痉挛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
1.1通过人体的电流量对电击伤害的程度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就越大。
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不同,人体呈现不同的状态,可将电流划分为三级:
①感知电流:引起人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麻抖和刺痛。
②摆脱电流:电流大于感知电流时,发热、刺痛的感觉增强。电流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将因肌肉收缩,发生痉挛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
③致命电流: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大都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造成的。心室颤动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当时间由数少到数分钟,通过电流达30~50mA时即可引起心室颤动。
1.2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对人体的影响通电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电击伤害程度就愈大,这是因为:
①通电时间愈长,能量积累
增加,就更易引起心室颤动。
②在心脏搏动周期中,有约0.1秒的特定相位对电流最敏感。因此,通电时
间愈长,与该特定相位重合的可能性就愈大,引起心室颤动的可能性也便越大。
③通电时间愈长,人体电阻会因皮肤角质层破坏等原因而降低,从而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大,受电击的伤害程度亦随这增大。
摆脱电流和致命电流的区别
摆脱电流: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电源的电流极限值,
成年男性:平均约为16毫安 最小摆脱约为9毫安。
成年女性:平均约为10.5毫安 最小摆脱约为9毫安。
致命电流:电流通过人体时,使心脏的心室产生颤动,而濒于死
摆脱电流是指什么呢
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感知电流时,肌肉收缩增加,刺痛感觉增强,感觉部位扩展。至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因肌肉收缩、产生痉挛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极。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对于不同的人,摆脱电流值也不同。摆脱电流值与个体生理特征、电极形状、电极尺寸等因素有关。
什么是感知电流,摆脱电流,致命电流
一、感知电流
定义:引起人的感觉的最小电流。
成年男性:约1.1毫安。
成年女性:约0.7毫安。
二、摆脱电流
定义: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
成年男性:平均约为16毫安 最小摆脱约为9毫安。
成年女性:平均约为10.5毫安 最小摆脱约为9毫安。
三、致命电流
定义:指在较短时间内危机生命的最小电流。
致命电流:50毫安
说明:电流不超过数百毫安,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造成的。因此,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即称为致命电流。 通电持续时间 通电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越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