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什么是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怎么测量

什么是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surfaceroughness)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 。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12um”是指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即在取样长度l内5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5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12um”相当于Ra 3.2。“Ra0.2”指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即,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a 0.2”就是轮廓算术平均偏差为0.2um。

延伸阅读

表面粗糙度○是什么

就是我们日常测量中所说的面粗糙度,可以理解为在加工产品过程中细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整度。

通常被定义为两个波峰值或者两个波谷指之间的微小距离(波距),在一般情况下波距都在1mm以内或者更小,也可定义为微观轮廓的测量,俗称微观误差值。

综上所说,大家可能已经有了一个关于粗糙度笼统的概念,那么下记内容是更详细地进行了分析。

我们一般评价粗糙度会有基准线,基准线以上最高点我们叫波峰点,基准线以下最低点叫波谷点,那么波峰和波谷之间的高度我们用Z来表示,加工产品的微观纹理的间距我们用S来表示。

表面粗糙度参数

表面粗糙度有两个参数,如下:

1、高度特征参数,包括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轮廓最大高度Ry,Ra表示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在实际测量中,测量点的数目越多,Ra越准确。

2、间距参数,包括轮微观不平度廓的平均间距Sm,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轮廓支撑长度率tp。

3、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很小,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

三种表面粗糙度符号及其含义

你只给了两个粗糙度的数值:3.2 1.6 在数值的前面还应该有标注:如Ra3.2 或Rz3.2 还有Ry 具体含义:1. Ra–轮廓算数平均偏差。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上各点至基准线绝对值的平均值。. 表面粗糙度常以此值标注。如:Ra3.2 Ra值越大则表面月粗糙 2. Rz—微观不平度+点高度值:在取样长度内,被测轮廓上5个最大轮廓峰高的均值和5个最大轮廓峰谷深 的均值之和。Rz越大表面越粗糙。(3.2较1.6粗糙) 3.Ry–轮廓最大高度。

表面粗糙度3.2是多少,是什么概念

表面粗糙度的标示是Ra,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用肉眼是难以区别的,因此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一般的机械加工上的镜面效果是Ra0.1。一般车削可以达到3.2的,我知道一种豪克能技术是可以将表面粗糙度值有3.2直接坐到0.1。

如何选定表面粗糙度等级

表面粗糙度的等级分为14级,如下:

表面粗糙度14级=Ra 0.012

表面粗糙度13级=Ra 0.025 表面粗糙度12级=Ra 0.050 表面粗糙度11级=Ra 0.1 表面粗糙度10级=Ra 0.2 表面粗糙度9级=Ra 0.4 表面粗糙度8级=Ra 0.8 表面粗糙度7级=Ra 1.6 表面粗糙度6级=Ra 3.2 表面粗糙度5级=Ra 6.3 表面粗糙度4级=Ra 12.5 表面粗糙度3级=Ra 25 表面粗糙度2级=Ra 50 表面粗糙度1级=Ra 100

1、表面粗糙度,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

加工过程中的刀痕、切削分离时的塑性变形、刀具与已加工表面间的摩擦、工艺系统的高频振动都是形成表面粗糙度的原因,而表面粗糙度会对零件的耐磨性、配合性质的稳定性、零件的疲劳强度、零件的抗腐蚀性、零件的密封性等造成影响。

2、表面粗糙度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加工过程中的刀痕;

2)切削分离时的塑性变形;

3)刀具与已加工表面间的摩擦;

4)工艺系统的高频振动。

扩展资料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

加工过程中的刀痕、切削分离时的塑性变形、刀具与已加工表面间的摩擦、工艺系统的高频振动都是形成表面粗糙度的原因,而表面粗糙度会对零件的耐磨性、配合性质的稳定性、零件的疲劳强度、零件的抗腐蚀性、零件的密封性等造成影响。

表面粗糙度图谱  为研究表面粗糙度对零件性能的影响和度量表面微观不平度的需要,从20年代末到30年代,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国的一些专家设计制作了轮廓记录仪、轮廓仪,同时也产生出了光切式显微镜和干涉显微镜等用光学方法来测量表面微观不平度的仪器,给从数值上定量评定表面粗糙度创造了条件。表面粗糙度仪

从30年代起,已对表面粗糙度定量评定参数进行了研究,如美国的Abbott就提出了用距表面轮廓峰顶的深度和支承长度率曲线来表征表面粗糙度。

1936年出版了Schmaltz论述表面粗糙度的专著,对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和数值的标准化提出了建议。但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数值的使用,真正成为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标准还是从40年代各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发布以后开始的。

首先是美国在1940年发布了ASA B46.1国家标准,之后又经过几次修订,成为现行标准ANSI/ASME B46.1-1988《表面结构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和加工纹理》,该标准采用中线制,并将Ra作为主参数;接着前苏联在1945年发布了GOCT2789-1945《表面光洁度、表面微观几何形状、分级和表示法》国家标准,而后经过了3次修订成为GOCT2789-1973《表面粗糙度参数和特征》,该标准也采用中线制,并规定了包括轮廓均方根偏差即现在的Rq在内的6个评定参数及其相应的参数值。另外,其它工业发达国家的标准大多是在50年代制定的,如联邦德国在1952年2月发布了DIN4760和DIN4762有关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和术语等方面的标准等。

形成原因

表面粗糙度图谱  表面粗糙度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1)加工过程中的刀痕;

2)切削分离时的塑性变形;

3)刀具与已加工表面间的摩擦;

4)工艺系统的高频振动。

主要表现

表面粗糙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磨损就越快。

2) 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联结强度。

3) 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4) 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5) 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密封性。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金属表面粗糙度等级标准

表面粗糙度的等级分为14级,如下:

表面粗糙度14级=Ra 0.012

表面粗糙度13级=Ra 0.025

表面粗糙度12级=Ra 0.050

表面粗糙度11级=Ra 0.1

表面粗糙度10级=Ra 0.2

表面粗糙度9级=Ra 0.4

表面粗糙度8级=Ra 0.8

表面粗糙度7级=Ra 1.6

表面粗糙度6级=Ra 3.2

表面粗糙度5级=Ra 6.3

表面粗糙度4级=Ra 12.5

表面粗糙度3级=Ra 25

表面粗糙度2级=Ra 50

表面粗糙度1级=Ra 100

表面粗糙度含义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不平度[1]。其两波峰或两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在1mm以下),它属于微观几何形状误差。表面粗糙度越小,则表面越光滑。

表面粗糙度一般是由所采用的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所形成的,例如加工过程中刀具与零件表面间的摩擦、切屑分离时表面层金属的塑性变形以及工艺系统中的高频振动等。由于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的不同,被加工表面留下痕迹的深浅、疏密、形状和纹理都有差别。

表面粗糙度与机械零件的配合性质、耐磨性、疲劳强度、接触刚度、振动和噪声等有密切关系,对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一般标注采用Ra。

相关的规范有“GB/T 1031-2009《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和“GB/T 131-2006 (ISO 1302:2002)《表面结构的表示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