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家公祭
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由国家权力机关决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的卫国战争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的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21年12月13日,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0]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国家公祭日
别名 National Memorial Day
民俗节日类型 国家公祭日、纪念日
延伸阅读
12月13日是什么纪念日子
2021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4周年,也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为什么要设国家公祭日,为什么要国家公祭?因为两个不能忘记。
一个是我们不能忘记。鲁迅说过,大概意思是,一个人的死,之于他的亲友,会有悲伤;但之于全村人,就未必。同样,一个村子的悲剧,之于其他地方,也未必有感触。是的,当悲剧放到更大范围,再加上时间久远,可能感受都淡了。所以,对于南京大屠杀,对于死难的30万同胞,必须国家公祭,而且年年公祭。
另一个是他们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他们感受不到疼痛,最关键的是日本国内想抹杀历史、否认暴行、美化侵略大有人在。要知道,一些战犯根本没有受到应有的惩戒。随着时间的久远,再加上别有用心,就会通过种种手段不断否认。那么,此时纪念我们30万死难同胞,就有铭记历史,让他们铭记历史的作用。
遗忘就意味着背叛,否认就意味着重犯。
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有哪些
2014年2月27日,通过会议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政府设立的纪念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
意义在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以中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2020年12月13国际公纪日
2020年12月13日是第七个国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4
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首次在南京市举行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