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年终决算
会计年终决算即财务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结清旧账,年终转账和记入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财务报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单位领导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本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政府办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
通过会计年终决算对一年来的收支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出正确的评价,通过分析,总结出管理中的经验,揭示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也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延伸阅读
年末行政单位怎样做决算
年终决算的内容:
一、年终清理结算
行政单位在年度终了前,应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决算编审工作要求,对各项收支账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清理结算。并在此基础上办理年度结账,编报决算。
1、清理核对各项预算收支。清理、核对年度预算收支数字和各项缴拨款,保证上下级之间的年度预算数和领拨经费数一致。
为了准确反映各项收支数额,凡属本年度的应拨款项,应当在12月31日前汇达对方。主管会计单位对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拨款,截止12月25日为止,逾期一般不再下拨。
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要按规定的支出渠道如实列报。年度单位支出决算,一律以基层用款单位截止12月31日止的本年实际支出数为准,不得将年终前预拨下级单位的下年预算拨款列入本年的支出,也不得以上级会计单位的拨款数代替基层会计单位的实际支出数。
2、清理结算各项应缴款项。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都要及时入账。本年的各项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要在年终前全部上缴。
3、清理结算各项往来款项。行政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前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账户,编入本年决算。主管单位收到财政专户核算的预算外资金属于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部分应及时转拨所属单位,不得在“暂存款”挂账。
4、清理核对各项货币资金。行政单位年终要及时同开户银行对账,银行存款账面余额,要同银对账单的余额核对相符。现金账面余额,要同库存现金核对相符。有价证券账面数字,要同实存的有价证券实际成本核对相符。
5、清查核对各项财产物资。年终前,应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清理盘点,发生盘盈、盘亏的,要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作出处理,调整账务,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二、年终结账
行政单位在年终清理结算的基础上进行年终结账。年终结帐包括年终转账、结清旧账和记入新账。
1、年终转账。账目核对无误后,首先计算出各账户借方或贷方的12月份合计数和全年累计数,结出12月末的余额。然后,编制结账前的“资产负债表”,试算平衡后,再将应对冲结转的各个收支账户的余额按年终转账办法,填制12月31日的记账凭单办理结账冲转。
2、结清旧账,将转账后无余额的账户结出全年总累计数,然后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本账户全部结清。对年终有余额的账户,在“全年累计数”下行的“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再在下面划双红线,表示年终余额转入新账,旧账结束。
3、记入新账。根据本年度各账户余额,编制年终决算的“资产负债表”和有关明细表。将表列各账户的年终余额数(不编制记账凭单),直接记入新年度相应的各有关账户,并在“摘要”栏注明,“上年结转”字样,以区别新年度发生数。
行政单位的决算经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审核批复后,需调整决算数字时,应作相应调整。
年终決算都做什么
年底结账应注意事项%D%A会计年终结账应注意的几个帐务处理%D%A会计年终结账即所谓的财务年终决算,岁末年初是企业财务人员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有许多工作要做:不但要清查资产、核实债务;而且要对账、结账一直到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在这一系列工作中,有一些应注意的问题,尤其是涉税事项的调整应值得我们关注。以下是从企业财务、鉴证机构和税务机关角度对企业涉及所得税事项调整处理的分析,笔者认为这种多角度的分析,有利于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政策的规定,避免涉税风险。%D%A 一、国家政策对企业财务年终结账的规定:企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不得提前或者延迟。年度结账日为公历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D%A 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 %D%A (一)结算款项,包括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应交税金等是否存在,与债务、债权单位的相应债务、债权金额是否一致; %D%A (二)原材料、在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各项存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等; %D%A (三)各项投资是否存在,投资收益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 %D%A (四)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 %D%A (五)在建工程的实际发生额与账面记录是否一致; %D%A (六)需要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D%A 企业通过前款规定的清查、核实,查明财产物资的实存数量与账面数量是否一致、各项结算款项的拖欠情况及其原因、材料物资的实际储备情况、各项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及其完好程度等。企业清查、核实后,应当将清查、核实的结果及其处理办法向企业的董事会或者相应机构报告,并根据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D%A 企业应当在年度中间根据具体情况,对各项财产物资和结算款项进行重点抽查、轮流清查或者定期清查企业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除应当全面清查资产、核实债务外,还应当完成下列工作: %D%A (一)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的内容、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D%A (二)依照本条例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结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D%A (三)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D%A (四)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项,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D%A (五)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D%A 在前款规定工作中发现问题的,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处理。%D%A 企业编制年度和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时,对经查实后的资产、负债有变动的,应当按照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标准进行确认和计量,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D%A 二、不同角度的应纳税额的理解 %D%A 1、企业财务角度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财务决算后的利润总额×规定的所得税税率=会计本期所得税费用 %D%A 2、鉴证机构审计角度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审定后(审计调整后)的利润总额×规定的所得税税率=本期审定的所得税费用 %D%A 3、税法角度的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所得税汇算清缴纳税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规定的所得税税率=税法规定的应纳税额我们可以从上面三个计算公式可以清晰看出三者计算的口径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计算的税额有显著差别。三者存在差异的原因就是它们之间有着不同口径的调整,审计机构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作了一定程度的审计调整,而汇算清缴机构和纳税检查机关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作相应的纳税调整,从而得出了不同的应税所得,计算出不同的税额。以下便是从这三者涉税调整所秉承的原则为出发点,分别举例阐述。
年终决算的基本步骤
年终决算工作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决算前的准备,编制决算草案,编写决算说明书,决算的批复。
具体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决算前的准备。各部门各单位在预算编审班子的统一安排下,应做好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工作。
1、清理各项收支。对照预算,认真检查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情况,将尽可能实现的收入完全列入本年 度,将本年度的支出,尽可能清理净化,加以压缩。也就是说,在预算执行的最后环节,要把好增收节支关。
2、清理资产与负债。清理检查各项资产的盘盈盘亏及资产的运行质量(按有关规定做好这项工作);清理检查各项往来款的情况及使用质量。
3、与有关部门核对好各项基本数字及进一步审查各项开支标准。
4、预算编审班子考核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落实奖惩措施。
二、编制决算草案。在做好以上的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及时、真实、准确地编制本部门本单位的决算报表。
三、编写决算说明书。各单位各部门要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格式,认真、详细编写决算说明书。决算说明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1、单位总体概况。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单位基本概况。包括人员的总量与构成,资产的总量与构成,工作职能,工作范围等等。第二部分,单位预算完成概况。包括预算收支的完成情况,要与预算对比、与上年对比。
2、收入完成情况分析。要具体分析到收入的明细项目,要与预算、与上年对比,分析收入的增减变化原因,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等。
3、支出执行情况分析。要具体分析到支出的“节”级科目。要与预算、与上年对比,分析出支出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
4、对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绩效分析。一是要与预算、与上年对比,分析专项工作经费的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二是要分析专项工作经费的使用效益。
5、跨年度专项工程项目经费的安排及使用情况及效益分析。
6、详细介绍本部门本单位的预算编审班子对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及有关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
7、分析研究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四、决算的批复。财政部门收到单位的决算草案(决算报表及决算说明书)后,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认真审核,然后批复给各部门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