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是哪一年开始的?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是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为了消灭“三大差别”,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后,1955年开始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地离开城市,到最广大的农村定居并参加劳动,即“插队落户”,以提高实践作用的政治运动。
上山下乡运动的现实意义?
1、知青下乡对于农村的教育普及、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以及乡镇企业的建立(乡镇企业成立多是知青推动,初期其业务骨干也大多是知青担任)都起到决定性作用,大幅度改变农民面貌。
2、上山下乡运动令无数中国城市青年接触了中国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此之前从未去过农村,对农村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课本的文字和政府的宣传。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缓解了城镇青年就业危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加强工农联盟基础、教育青年、是消灭城乡差别的一个重大尝试。r
上山下乡总共有几次?
三次
第一次上山下乡运动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1954年),
第二次是六十年代初,
第三次就是文革时期,从1968年到1980年。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这也成了知青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
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为缩小城乡差距),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区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团市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
上山下乡是啥运动?
上山下乡是大批城里人被派到农村支援农村建设,参加农村的生产劳动,和农民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多加劳动,是对城市青年的一种锻炼!这个运动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倡导的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后来,不少人又返回城里参加工作,也有少数人一辈子留在了农村!
上山下乡运动对知青的影响?
上山下乡运动指由毛主席发出号召,要求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上山下乡运动从1968年12月开始,1978年10月结束,其中大部分下乡青年陆陆续续回城参加工作,回归家庭,小部分上山下乡青年由这样那样原因留在下乡地成家立业,或另有发展。总之上山下乡运动对城市知识青年是一场洗尽娇气,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中国经济从一穷二白到基础完全,蓄势待发有重大推动作用。
上山下乡是什么人生?
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接受锻炼比较艰苦的人生。上山下乡当时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在此对上山下乡不做过多的评论。凭心而论,上山下乡对城市青年起到了很好的锻炼,保持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
国家的许多领导人都是经过了上山下乡的洗礼。
上山下乡运动的教训?
知青上山下乡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现象,上山下乡运动的教训是深刻的,上山下乡运动是失败的,首先是支持青年不满意这是一场在左的理论指导下的运动知识,青年为之付出了沉重代价第二,知识青年家长不满意知青上山下乡,家庭负担沉重第三,农村和农场不满意下乡,知青人数急增,大大超过了各地的安置能力第四,政府不满意
知青是哪一年开始哪一年结束?
知青下乡是1968年12月开始,1978年10月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
1968年12月,毛主席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大规模展开。1968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全部前往农村参加劳动。
进入70年代以后,国家开始允许知识青年以招工、考试、病退、顶职、独生子女、身边无人、工农兵学员等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名义逐步返回城市。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
知青下乡一是让知青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二是培养了知青的自信心。上山下乡的经历,使知青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学懂团结群众。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情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