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南宋名将李显忠有哪些感人的事迹?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优质回答:
李显忠出生名门之后,是南宋大将军李永奇的儿子。
李显忠在小的时候就经常和自己的爸爸在一块,有的时候他的爸爸在前线打仗他就在帐篷里面等着他的爸爸回来。李显忠的爸爸没事的时候就教李显忠一些知识,就这样李显忠一天天的长大。慢慢的李显忠的爸爸就让李显忠跟着自己上战场,李显忠自古就显出了大将之风。在双方交战之时,李显忠刺探敌情,在孤身一人的情况下,李显忠对待敌人丝毫不畏惧。李显忠的爸爸就夸李显忠做的很漂亮,很值得鼓励一下。李显忠很是高兴。
李显忠是宋人,一直希望归国。当时西夏与金国不和,李显忠就利用这个机会离间两个。两个国家在李显忠的离间之下,大大出兵。西夏让李显忠领兵出征金国,李显忠军大胜而归。后来等了一段时间西夏的人就觉得李显忠不是一个好人,想要把李显忠现在就给杀掉。但是让西夏的人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将士早就不和自己是一条心了。再李显忠觉得自己快要被西夏的人给杀掉的时候,他就开始招兵买马的准备离开西夏的这个破地方。
李显忠带领招募而来的军队投奔四川的宋军,去的路上大概就已经招到四万人马了。宋四川宣抚吴玠派人抚慰李显忠,并给他奖赏,封他为指挥使、承宣使。李显忠到达临安的时候,受到高宗赵构的接见。赵构看到李显忠就觉得很高兴,毕竟是自己国家的将军。自己的国家能有这样一个能干的将军,是国家的幸福也是百姓的幸福。当时赵构就想着要对李显忠好一点,于是就干脆把李显忠的名字改了。也就是现在李显忠的名字了,当时人家不叫这个。
李显忠和岳飞一样,对国家民族忠诚,虽人生坎坷充满磨难,但他们曾没有忘记以保护天下苍生为己任。,李显忠去世,终年69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在历史上有人这样来评价李显忠,那就是:李显忠生而神奇,立功异域,父子破家殉国!”在南宋早期的陕西籍名将中,李显忠是最年轻的一个。他一生始而身陷金营,继而密谋起义,失败奔夏,借兵复仇,又自夏投宋,立功疆场,终以抗金名将载入史册,其经历之惊险曲折,当时恐无人可比。
李显忠在逃亡西夏的时候就给西夏的老大说:你要不要把你们国家的兵借给我一点,到时我赢了的话就来你们国家当一个普通的小兵或者是一个大将军。西夏的老大听到李显忠的话以后就很动心,于是就上了李显忠的当了。为什么说上了李显忠的当呢?那是因为在李显忠打了胜仗的时候并没有来到西夏安稳的做一个将军,而是帮助宋朝继续抗金。
其他网友回答
两宋交替之际,面对着金兵肆虐、山河破碎的局面,曾涌现出一大批矢志报国、忠义可嘉的名臣良将,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保住宋朝的半壁江山免于沦陷。在这些人当中,曾身陷敌营多年,最终辗转万里回归南宋,并在此后多次战役中痛击金军的名将李显忠,便是典型代表。
李显忠本名李世辅,北宋末年绥德军青涧人,出身将门世家,年仅17岁便跟随其父李永奇作战,以武艺超群、胆略过人著称。宋高宗即位之初,陕西被金兵攻占,李永奇父子被迫投降。此时,伪齐皇帝刘豫正打算进攻南宋,李世辅遂奉金国之命赶赴开封,以南路钤辖的身份帮助刘豫攻宋。
然而李世辅身在敌营心在宋,密派心腹雷灿带蜡书赴临安,告以南归之事,然而计划还未实施,便因为刘豫被金人废黜而归于失败。但李世辅并不气馁,在被金国任命为同州守将期间,派心腹黄士成等人持密信潜至江南,再向宋廷呈报南归之事。李世辅主意既定,便设计擒获金军元帅完颜撒里喝,准备押着他一同返宋。
很不幸的是,李世辅一行在路上遭遇追兵,无奈之下只好把完颜撒里喝推下山崖,然后带领26名心腹逃奔西夏。李永奇得知儿子出逃的消息后,便率家人赶去会合,结果在途中遭遇金兵拦截,全家二百余口悉数被杀(“永奇即挈家出城,至马翅谷口,为金人所及,家属二百口皆遇害。”见《宋史·卷三百六十七》)。
李世辅投降西夏后,深受仁宗李仁孝的器重,不久便被任命为延安招抚使,会同文臣王枢、武将嘭讹等人进攻金国。然而西夏将领怀疑李世辅的忠诚度,竟然用王牌军“铁鹞子”对他发动进攻,李世辅虽然仓促应战,但竟能指挥所部士兵反败为胜,击杀对方万余人(“夏兵大溃,杀死蹂践无虑万人。”引文同上。)
李世辅大败西夏后,就地出榜招兵,十几日内竟招募到万余人。随后,李世辅率军攻陷金国的鄜州,将杀死他家人的仇人全部捕杀。在完成复仇大业后,李世辅率军投奔南宋四川宣抚使吴玠,并被后者送往临安,面见宋高宗,时在绍兴九年(1140年)。李世辅为归国行动十余年时间,辗转万余里,并付出灭门的代价,其遭遇实在是令人唏嘘。
宋高宗见到李世辅后,对他辗转万里回归故国的行为大加赞赏,不仅对他再三慰劳,而且还为他赐名为李显忠。同年,完颜宗弼率金军进犯河南,李显忠被任命为招抚司前军都统制,与将军李贵大破敌兵于灵壁县。事后,李显忠受到朝廷的嘉奖,并由此在南宋名声鹊起。
此后22年间,金兵又曾三次大举南下(1142年、1160年、1162年),而每一次李显忠都率军进行抵抗,而且全都取得佳绩。尤其是最后一次抵御金兵的战事中,面对着金帝完颜亮率领的数十万精锐,在淮西守臣王权畏敌弃地的危急情况下,李显忠临危受命,率军渡江奋力杀敌,一举收复全部失地。
由于淮西是江南的屏障,关系着南宋朝廷的生死存亡,所以李显忠此次收复失地的举动,对于稳定局势、保障国家的生存意义极大。正因如此,宋高宗不仅进拜李显忠为淮西制置使、宁国军节度使,授予他武将中最高阶位-太尉,而且还赏赐给他的五个儿子每人一条金带,可谓荣宠至极。
宋孝宗即位后锐意北伐,为此任用老将张浚为主帅,以主持对金作战事宜。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派大将李显忠、邵宏渊率军北伐,分别进攻灵璧、虹县,在拔除这两个据点后,再大举北上。然而李显忠攻取灵璧后,邵宏渊却顿兵于虹县的坚城之下,迟迟不能得手。在这种情况下,李显忠出于好心,便派灵壁降将劝降虹县的守将。
然而邵宏渊心胸狭隘,因为是在李显忠的帮助下才拿下虹县,所以非但没有感激对方,反而对他怀恨在心。等到金军统帅纥石烈志宁率精兵发动反扑后,李显忠因为难以单独抵御,便向邵宏渊求援,结果却遭到拒绝。正因为邵宏渊的不配合,孤军奋战的李显忠兵败符离,宿州等地得而复失,导致北伐活动归于失败。
事后,朝廷追究李显忠的战败之责,将其贬为果州团练副使。不久,朝廷得知李显忠兵败符离的真相,便将他转移到抚州安置。乾道元年(1165年),李显忠再次被征召入朝,被授予威武军节度使、左金吾卫上将军等职。数年后,李显忠虽然复任太尉,但由于年老体衰、志在退闲,便不愿再上疆场拼杀。
此后十余年间,李显忠一直担任祠官,曾提举兴国宫、万寿观等处,再没有上过战场。淳熙四年(1177年)七月,李显忠因病去世,终年69岁。宋孝宗获悉李显忠的死讯后很是悲伤,下诏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忠襄。随着李显忠的离世,属于他的传奇人生就此落幕。
史料来源:《宋史》、《金史》、《续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国名臣全传》、《陕西五千年》等
其他网友回答
中义之将 用生命捍卫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