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道德经》第八章该怎么解释?讲的是什么道理?
优质回答:
第八章说的是: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上善合乎道的意识行为。
几于道,接近于道和相似于道。
上善之人,也就是圣人具有近似于水的特性。
水的行为表现为利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宠,始终停留在众人所厌恶的低下,隐蔽之处,所以水具有近似于道的特性。
这就是道德经第八章所阐述的思想形态。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第八章的经文如下: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如何理解这段文字呢?我做如下的理解。
第一句,上善若水。上即最高的意思,上善即最高的善,上德即最高的德。上善若水,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这一句开宗明义,概括的讲述了这段经文的中心思想。
第二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经文第一句讲到,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这第二句就是对第一句的内容做出的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呢?水滋养着万物,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这是水利万物。众人之所恶指得是低下的社会地位,然而只有水在利万物的同时总要流向最低最洼处。万物都乐于争上位而耻于居下位,但水却心甘情愿的居于万物之下。水滋养万物,可以说没有谁能比水对于万物的功劳更大,但是水并没有因为自己对于万物有功劳而争居万物之上,反而甘居万物之下。这种利万物而又不与万物争地位的品质最与道接近,所以我们称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利而不争,功而不居,功劳于万物反甘居万物之下。
最高的善只有道具有,经文中又称玄德,水之德的最与玄德接近,但是道是玄虚的事物不易被人体察,所以就用水德来表象,从而方便人们理解。玄德的内涵主要不争吗?通过对水德的学习,我们要知道玄德作为不争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在功于万物的同时,做到不争才是玄德。所以,玄德的含义是利而不争。而不是只要做到不争就实现了玄德。
举例来说,君主和帝王使天下一统,使百姓脱离战乱之苦,从而能安居乐业。这无疑是有大功于万民的。正因为有大功劳,所以他们很自然的因功而谋私,认为自己就应该高高在上,口称孤家、寡人或余一人。还要享受万民供奉,过上奢靡安逸的生活。从最普通的思维来看,我拥有这样大的功劳就应当享受这样的待遇。过分吗?
老子讲过分!为什么?你功劳再大,大得过水于万物的功劳吗?你功劳再大,大得过道于天地万物的功劳吗?你看水往下流,功于万物而甘居万物之下。你看道无形无质,生养万物却以虚无存在于万物之下之后。天地万物为什么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有道与水无私的支持与奉献。为什么天下纷争不息而不得太平清静?就是因为君王们为而恃,功而居,不能做到无私无欲。
君主因功而居,争居万民之上,不能效法利而不争的玄德。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功成身退,有天下得太平之功,反不为王为主,甘以贫下居万民之下。所以老子所讲的圣人只是理想的统治者,现实的君王是很难做到玄德的。所以仅仅做到不争,还不是老子所讲的玄德、无为。有大功又做到不争才是无为,才是实现了玄德。一个人碌碌无为,于人于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是做到不争那是无所作为,不叫无为。
所以,有人将老子书看作修身的宝典,认为只要做到不争就做到了老子所说的无为,这其实是个误解。老子讲得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讲得是如何才能使天下得清静太平的法则。这个法则就是无为、玄德。利而不争,功而不居。绝不是什么也不做,无所作为。其实质是要求君王利万民而不争居万民之上,功劳于万民又不为私利己。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句话概括就是大公无私。但是谁愿舍弃名和利?谁愿放弃权力和安逸的生活去与老百姓过同样艰苦的生活?所以真正的无为和玄德是难以做到与实现的。
人都有自私的本性,真正的大公无私,全心为民几人能做到,古今中外舍主席周公其谁?但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人类追求大同社会,老子所讲的道理是不能轻视的。
心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一句不要做过多玄解,其宗旨是讲利而不争的益处,利而不争,功而不居,愈是不争,愈是不居,愈是没有过失。老百姓更会将你的功劳铭记。这与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表达相同的意思。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的第八章是这部经典的”知名度”颇高的一章,尤其是”上善若水″一句,更是深得国人喜爱,并潜移默化地深刻影响着国人。
所以,《道德经》第八章该怎么解释,它讲的是什么道理?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值得好好回答。
《道德经》第八章的内容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以下的解释是我的理解,我不想复制粘贴网上的内容。我对该章内容的解释是:上等程度的”善″,主要指人的道德、言行方面,就好像水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水善于利于万物的生长发育又不争夺利益,经常处在众人厌恶的低洼之处,水往低处流,所以它接近于大道。接下来,是从7个具体方面来作具体说明。得出的结论是,正因为它不争夺利益,所以没有过失。
这章内容讲的道理我认为是:人们应该学习”水德”,对家庭、团体、社会、国家甚至天下要多做有利的事,不要过多地争名逐利,这才基本是顺道而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结果和谐共生、人人受益的结果就容易出现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一、原文解释
1.上善若水。
解释:最高明的做人做事的方法和行为就应该像水一样。老子提出观点。
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解释:上一句老子提出观点,这一句解说他的观点。水善于滋养天地万物但从不与他们争什么,在水看来从来就没有名利二字。水常常处在令人讨厌甚至厌恶卑贱的地方,所以水就最接近于“道”了。为什么呢?水无色无味无形,如果再无质就是道了。水善变化而不争,只专注于他自己应该做的事——利万物!如果人以及天地万物也能如水一样,社会岂能不和谐大同!
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解释:上一句阐述了为什么,这一句接着阐述怎么做!圣人总是处在不争的地方(善地),什么地方最是无争呢?众人之下或者是众人之后就是最接近无争的地方,如此则身安;身安后心要清明深邃,清静虚无则心静;身定心静后要像阳光一样普惠万物,与他人和睦相处;你做事做人如果能身定心静而又与他人和睦相处,且言之必有信,那行必有果;治理国家如能做到上面几点,那肯定可以把国家治理好。推而广之,能这样做事情的话,肯定能做成;行动之时也肯定能把握好时机。《大学》里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个人觉得只是老子这一句话的翻版。
4.夫唯不争,故无尤。
解释:这句是总结用语,因为你做人做事不争善处下且谦卑,近道了也就不会有过错。
二、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一章老子就是告诉我们用什么具体方法来治身、治国、治天下。《道德经》不是一本天书,也不玄,老子一直在告诉我们如何去做的方法。这一章就是具体的体现,后面章节还有很多,大家一定要秉持这一理念来学习《道德经》。
作者心声:大道包罗万象,个人理解比较肤浅,权当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讨论交流转发,共同学习复兴华夏文化。
星星之火?必将燎原!
其他网友回答
《道德经》“上善若水”是老子对《兑卦》解读
上善若水指的是兑泽水。
泽的物理本意是公转:为辛金直线运动、含癸水向心加速;类象到社会是国务公事,是依法行政(公转),是经济民生(向心)。
两泽相重,下泽为辛金是积蓄动能是体,上泽是酉金是择机做功是用。下泽如同打江山,枪杆里面出政权;上泽犹如坐江山,掌权就是硬道理。
初九转阴为泽水困:泽是堰塞的湖水,坎是汹涌沉孚的波浪。由泽返坎,原先维持和平共处的基础被打破。不公揭竿起,乱世出英雄。
九二转阴为泽地萃:倾坎而泄,义之与比。停战协议,愿赌服输。
六三转阳为泽山咸:水落石出,百废待兴。论功行赏,共商国是。
九四转阴为水山蹇:有志竞任,能者当权。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九五转阴为地山谦:王者发功,摸石过河。以谦治国,国之福也;以智治国,国之贼也。
游魂卦雷山小过,六四返阳为雷,权利世袭,杂音过敏(反卦山雷颐,以民为本,多党民主,不专无尤)
归魂卦雷泽归妹,下卦还原为泽,惯性运动,螺旋进步(反卦泽雷随,顺势而为,追随普世,几于道也。)
最佳的善行就象泽水一样法道含章。
法道民主公正,大公无私;含章民有共享,各归其所。如此则和谐大同,生生不息,归妹于道矣。
安居乐业,心怀苍生;民主参与,政令公信;选贤用能,治法垂拱。趋时变通,含章可贞。一切按步就班,各司其职,又有什么不放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