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什么《三国演义》里的人大多都是单字名?
优质回答:
这个现象的产生和王莽有很大的关系!
王莽本人是一个极端的复古者,一心想要恢复夏商周上古三代的政治。所以在篡汉后,不仅恢复了很多地名和官名的古称,还按照《周礼》更改官制,将“王田制”改成“井田制”,更是将匈奴的单于改名为降服单于,高句丽改为下句丽以显示华夷尊卑。
除了以上这些外,还有一项影响深远的重要举措,那就是要求天下所有人取名时必须单字。孔子在《公羊传》中曾经做注:“此仲孙何忌也,曷为谓之仲孙忌?讥二名,二名非礼也。”意思是孔子在解释为什么把仲孙何忌的名字写成仲孙忌,因为二字名是不合礼法的,孔子对他的名字表示讥讽,故意写成仲孙忌。
不过那时儒家的影响还没有后来那么深远,也不是所有人都和孔子一样讲究。所以虽然单字名流行,但是取双字名的也不少,也没有哪个统治者无聊到取名字还要立法的。
但王莽作为一名儒家偏执狂,在执政之后,偏偏为此立法了!所以王莽时期,人们纷纷将自己的名字改成单字,甚至影响到周边的少数民族。
《汉书·王莽传》记载:“莽念中国已平,唯四夷未有异,乃遣使者赍黄金币帛,重赂匈奴单于,使上书言:‘闻中国讥二名,故名囊知牙斯今更名知,慕从圣制。’”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当时匈奴的单于名字叫做囊知牙斯,在听闻了中国采用单名,以二名为耻后,上书王莽将自己的四字名字“囊知牙斯”改成一个字的“知”。
另外《汉书·王莽传》中还记载,王莽的长孙王宇因反对王莽获罪自杀后,王莽曾下令:“宗本名会宗,以制作去二名,今复名会宗。”说明王宗原来的名字叫王会宗,在单名制之后才改名为王宗,但现在犯法,王莽下令将他的名字恢复为“会宗”二名,可见那时只有犯人才会是代表“低贱”的二名。
后来,王莽的统治被推翻,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很多王莽时期的制度被取消,但是二名制却被人们接受,成为了一种时尚,名亡实存。所以,我们如果读后汉书就会发现,上面的人名全部都是单字名。
这也解释了紧接三国时期的人名为什么都是单字的。而《三国演义》根据的是三国史实改编,其中大多数是历史真实存在的人物,所以导致了除了复姓之外,书中所有的人名字都只有两个字。
但《三国演义》中依然有一些二字名,这到底什么情况呢?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实际是复姓
三国中一些人物我人认为是二字名的,实际是一些不常见的复姓,被误以为二字名。一些常见的复姓如司马、诸葛、夏侯、皇甫等大家不容易弄错,但是一些少见的复姓很容易被人认错,比如淳于琼复姓淳于、毋丘俭复姓毋丘、士孙瑞复姓士孙、濮阳兴复姓濮阳,还有一个叫王子服的,一种说法是亦作王服,但是“王子”也是复姓之一,也很可能人家是姓王子,名服。
二、虚构人物
《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其中大多数依据事实,当也会创造一些虚构人物。在明代已经没有单字尊二字贱的说法了,罗贯中取名的时候当然就随意了。如程远志、裴元绍、武安国均是虚构人物。
三、字错当做名
三国时代距离明代亦有千年,罗贯中在收集资料时难免会有错漏的地方,有时就将人家的字错当面,或者有些人流传到明朝只存字,不知道叫什么名了。比如石广元本命石韬、崔州平本命崔均、蒋义渠原名蒋奇,其他很多像黄承彦、庞德公、韩莒子、吕威璜、吴子兰等,历史上就剩下这一个字的记载,不知道叫什么名了。
这种将古人的字错当做名的情况,我认为是《三国演义》中最多的。
四、女性名字
还有一些三字名集中存在于女性的名字当中,比如辛宪英、黄月英、孙鲁班、孙鲁育、步练师等。有一种说法认为黄月英,本命叫黄硕,字月英,那么如辛宪英、步练师也可能是他们的字。但是孙鲁班字大虎,孙鲁育字小虎,明显鲁班鲁育是他们的名。在古代很多穷人,或者女性是没有名字的,那么作为和男性名字的区别而为女性取二字名,我认为是有可能的。当然也不排除,大虎小虎其实是两人的小名,鲁班鲁育也是字,只是在记载中,年代久远出现偏差。
另外孙尚香,在正史野史中都没有名,只记载孙夫人,尚香这个名是之后戏曲中开始出现的。
五、宗教原因
就像佛教中出家人往往会改姓释,流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天师道也有类似的习惯。天师道信徒往往会在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之”字,这在名字中是没有含义的,只是代表自己是天师道信徒的一种身份象征。
历史上著名的王羲之、王献之、王坦之便是如此,而三国中蜀汉有为大臣叫郭攸之,曾出现在诸葛亮的《出师表》中,当时汉中益州地区是天师道的主要传播地区,郭攸之很可能便是天师道的信徒。
六、外号
如严白虎本名严虎,外号白虎,所以人称“严白虎”,到《三国演义》中就干脆叫严白虎了。
七、原因不明
其他还有一些二字人名可能也是字误传为名,有可能是尊称或当时的称呼习惯而被当做名字,也可能代表家中辈分,如吴子兰、吕伯奢等。
不过,我发现三国中有两个人的名字却的确是二字名,非常神奇。
一个是马日磾,他是汉代大儒马融之孙,但为什么取二字名,就不清楚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今年西汉大儒金日磾,而且两人的字都是“翁叔”。
另一个是背叛关羽的蜀汉将领傅士仁,陈寿在《三国志》中写道:“ 士仁字君义,广阳人也,为将军,住公安,统属关羽,与羽有隙,叛迎孙权。”在 《资治通鉴》中则记载为傅士仁。唯一解释就是这人姓士名人字君义,《资治通鉴》中记载是错误的。
这种单字名的时尚一直持续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直到南北朝时期因为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破坏,到了唐代就不再流行单字名。
到了现在中国人口越来越多,又没有了字,如果还是坚持单字名的话,名字的重复率将会非常高,所以反而变得双字名更加的流行。
其他网友回答
汉朝时,人名用单字是正常情况,因为这个人名是自己用的。比如:出师表第一句,臣亮言……。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燕人张飞在此。……
而给他人用来称呼自己的是用字。比如:孔明先生真乃神人也(卧龙)……。一切军务都交由军师凤雏来办……。云长此去,未知何日得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穿红袍的是曹孟德……。玄德公,此去樊城,唯恐凶多吉少……。生子当如孙仲谋……,你还喜欢三国中哪些人的字,请分享。
其他网友回答
古代人少,两个字够用了。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大多,而是全部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事情不知道,不过大都是两个字。刘备关羽张飞孟,郭嘉孙权曹家子。整个三国差不多,多数名字二个字。没有闲空去研讨,无有作用不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