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张小平事件刷了屏,本来想不写了,但是看见微博并列热搜还有“综艺限薪令”不得不叹气一声,今天聊四个点:1、张小平离职事件为什么火?2、张小平离职VS综艺限薪令3、“土围子思想”和“过冷河机制”4、关于张小平的“脱秘期2年”
一
张小平离职事件为何这么火?
1、高端人才流失
离职热文将张小平比喻为两型发动机研制的灵魂人物,声称,由于张小平的离职,目前某型号发动机在今年出现了“深层次的技术难题”,甚至影响载人登月战略计划的论证和策划工作。
尽管后来官方出来澄清,吃瓜群众还是惊了。
2、薪酬低到爆
文章最后将张小平的离职原因归结为年薪12万元(后来被澄清大概20万)以及遭遇瓶颈的晋升渠道。
总之,张小平好不容易跳槽到民营企业,却又被单位“脱密期”未到期为由追回,让张小平进退两难。
看到这个情形,吃瓜群众火了,
二
张小平薪酬那么低而小鲜肉那么高?
说起“张小平离职”,好奇的值班小编去热搜,结果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发现挨着“张小平离职”,是“综艺限薪令”,点进去,你会觉得总是有些话想说。
张小平,苦读十几年,正教授职称,作为国家登月造发动机的关键技术人员,一个40岁的一线技术骨干,各项福利加在一起,年薪也不过20万,他跳槽去的私企给他的薪资是多少呢,年薪百万,这一来一去差了80万。
而讽刺的是,在另一条热搜里,声称马上要对综艺明星的片酬进行限定,这的确是好事,可是限定之后是多少呢、每期节目艺人的总片酬,正好也是80万。
同样是80万,科学家拼了命,不吃不喝要4年才能拿到,而对于明星来说,不过是一期节目的薪酬,也就花上他们一天,甚至只是几个小时的时间。
客观的说,这两个群体对国家都贡献非常大的。但是,科学家们,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他们拿到的报酬,实在是不成比例。
据统计,从1955年到2013年,在60年时间,中国科学院里诞生了1245名院士。
他们每一个都是国宝级别的人物,但是,他们拿到的报酬又有多少呢?
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在接受采访时说,他的月工资不到两万,在院士里面还算是高的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一般的院士也就是一万多。
但是,相对应的,那些当红的流量明星片酬,动不动就是几千万。而且这些流量小鲜们,有的全靠P图演戏,有的让替身替自己演,演完了把自己的脸再P上去,不费吹灰之力就拿几千万。
当然有兢兢业业为艺术事业奉献的,但是天价报酬和社会贡献之间真的对等吗?他们的影视作品,给观众留下了什么呢
好吧,这个梗,点到为止。
三
土围子思想和过冷河机制
怎么看看待张小平离职事件,引人民日报的几个观点吧:
1、张小平的离职以及引发的讨论,无非是再次给“人才观”敲响警钟。只有完善人才管理、使用、激励机制,真正为每一个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才能留得住人。这要从根本上扭转“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的土围子思想。
学会了一个新词,土围子思想。
2、人才培养,确实有代价,流失很可惜。我们理解损失一个张小平的焦虑,但更认可人才的自由流动,崇尚人才管理在制度框架之内进行。比如,对于体制内的人才流失,可以设立避嫌的“过冷河”机制。
继续学习新词:“过冷河”机制。
3、面对人才的自由流动,应该有一种制度化的、镇定自若的应对方式。否则,每有人离职就闹得满城风雨,那只能说明人才要素市场还太不健全。对于一些掌握专利与核心技术的人才,可以也应该签署竞业禁止协议。
感觉人才市场,春天不远了。
四
最后补充一个知识点
回到HR领域,西安研究所说的张小平要遵守的“脱密期为2年”合法吗
1、脱密期到底多长?
《保密法》第38条规定: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应当按照规定履行保密义务,不得违反规定就业,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国家秘密。
但“脱密期”有多长呢?《保密条例》只是原则规定,脱密期由相关部门的规章规定。
2、竞业限制怎么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24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超过二年。”
如果从竞业限制的角度看,竞业限制最长是2年,但是竞业限制和脱密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对于此,你想说啥?可在下方留言。
更多课程
点击图片直达
- 2024年02月06日
-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