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辫子老师:用7招专治“读了就忘”的毛病
文/郭学萍
很多作家记忆力超强,比如201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他在割草放羊时读的书,钻在草垛里读的书,帮人家推磨后读的书,在村子里看大戏时听的书……总之,无论是用眼睛读的书,还是用耳朵“读”的书,他都过目(耳)不忘。《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等众多“闲书”,都是这样被他“飞速”阅读,并牢牢记住的。
谈到写作,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在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得主曹文轩看来,“记忆力比想象力更重要”。曹文轩说,这并不是说想象力不重要,而是我们今天的想象力缺乏一点重量,这种重量有一部分就在记忆之中。
现实中,我们其实也一直在读,读,读,但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是“过目不忘”,而是“读了就忘”。如何克服这个毛病呢?下面我有和大家聊聊我常用的7大招:
1第一招:通读法
每本书都会有一个框架目录,这既是作者写作的思路,也是读者记忆的思路。比如读《力量:和大师一起读书成长》这本书,就可以先列一张表,然后把八位大师的读书经验摘录在下表中。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对整本书通读的过程,也是主要信息梳理的过程。
大师
读书经验
季羡林
冯友兰
梁漱溟
沈从文
傅 雷
胡 适
巴 金
朱光潜
2第二招:图读法
所谓“图读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运用思维导图图文并茂的技巧,可以充分发挥左右脑的机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是不同人阅读《西游记》所做的思维导图,从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的阅读与思考重点。
3第三招:煮读法
《煮书》是我们熟悉的一篇短文,文中借爷爷之口,介绍了唐代大诗人杜甫小时候读书,总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也正因为如此,才会达到“读破书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究竟如何“煮”?除了熟读成诵,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不动笔墨不看书”,一定要养成“圈圈画画+眉批”的习惯。下面是我读的《稼轩词编年笺注》这本书,看看被我“煮”过的书,书页中都是什么样的?因为反复“煮”过,所以稼轩的很多词我都烂熟于胸。
4第四招:逆读法
这种读书方法是一项很“烧脑”的活动,就是你要带着批判性的思维来读这本书。操作很简单:一边读,一边反着想。说白了,就是“找茬”。比如上个星期我听了一节三年级老师上《寓言三则》,她就引导学生“找茬”,让学生找这三则寓言中,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这让我想到很久以前看到过的一篇国外阅读课《灰姑娘》,其中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找出书中不合理的地方。一个孩子立即站起来提问:“仙女不是说,到午夜十二点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要变回原样,那为什么水晶鞋没有变回去呢”大声大大滴夸奖了这个孩子。用批判性的思维阅读,自然会对原文记忆更深。
5第五招:诵读法
凡是出声念读,广义上都可以称为诵读。对于我国古代文学作品来说,诵读方法很多,但朗读和吟诵是其中最基本的两类。“统编教材”增加了古诗文篇目,诵读自然会成为古诗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稚儿勤诵读,音节更琅琅”(孙枝蔚,《无酒》诗之一),古人理想中的良好读书氛围正是在诵读中复兴。就如我自己,如论读别人的诗文,还是读自己写的诗文,都喜欢大声地诵读出来,有和作者天涯共此时的感觉。欢乐于心,记忆也就更加深刻。
6第六招:抄读法
中国历史上,“抄书”最著名的两个人,一个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宋濂,另一个就是林语堂口中“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苏东坡。我们常惊羡别人的天才,殊不知天才原来都是这样努力努出来的。苏东坡把抄写《汉书》当作自己的“日课”,从不间断,以至于能把《汉书》一字不差地背下来。有了这样一份努力与沉淀,才会有名传千古的前后《赤壁赋》,以及《念奴娇·赤壁怀古》。
7第七招:写读法
所谓“写读法”,就是用写作“倒逼”自己读书、记忆。我因为要写《长辫子老师漫读必背古诗文》,就把“统编教材”中的必背古诗文翻来覆去研读、背诵。又因为我在同时进行《小学创意写作》的修订和“统编教材”拓展阅读策划,心中就对这两套书,共192个主题单元了然于胸。无论哪个单元的编写者问我选文、设计等问题,我都能迅速帮他们找到原文,并以最快的速度帮他们想好设计思路。他们都很惊讶,问我的脑子里怎么装那么多书?这都是写作“倒逼”自己阅读,并在不知不觉中记忆下来的结果。也是“写”对于“读”“记”的反作用。
共勉之。
长辫子老师教你11种写日记的方式
统编教材古诗中,这些字音你读对了吗?一张表带你读尽统编教材“快乐读书吧”统编教材单元习作紧急征稿通知
“360+2X”阅读推荐书目|“整本书阅读”计划整本书11步阅读攻略|开学第一课定规矩
视频课《汉字诗》|视频课《灰椋鸟》
统编版语文教材目录|寒假“项目式”作业菜单
统编版必背古诗文|呀!作业!
视频课:长辫子老师的创意写作课程
“千班万人”种子教师招募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