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公众号
《西北●大秦文学》2019年197期▍总599期
情与泪的碰撞
文/红叶
《这个人就是娘》是川东作家言农在母亲去世后,含泪写的一篇缅怀母亲的散文,文章秉承了他的一贯风格,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充沛,事例生动感人。这篇怀人散文的切入角度很独特,没有直接、正面地写对母亲的思念,也没有平铺直叙母亲的一生,而是围绕母亲最后的日子,穿插往昔几个生活场景,运用淳朴而真挚、平实而传神的文笔,以真实、生动、逼真的细节来描写母亲,亲切自然,情韵浓厚,每一个字里都有言农的哽咽。映入读者眼帘的,走进读者心田的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母亲。
文章看似随意写出来,却在素材的选择上、情感的把握上显出了高超的艺术手法。开篇从母亲病危起笔,“母亲已不再睡卧室的床了,而是在堂屋搭起的竹板上躺着,起身和翻动的力气都没有了”牵动着读者的情感,然后清晰地回忆了往昔,通过选择几个生活片断对母亲的一生做了概括。文章的情绪与色调也是变化的,回忆母亲忙前忙后时文字是明快的,有着温馨和温暖;写母亲病中时文字是忧伤的,有着不安和痛苦。这种真实自然的文字令人近距离地感受到母亲的一呼一吸,一痛一笑。面对病重中与病危中的母亲,言农的心情只在文章开头出现了“心痛如刀割”、中间出现了“心如刀绞”,再没有夸张的形容词,也没有痛心疾首的表情和痛苦呼喊的声音,读者却能深切地感受到那份沉重的痛苦与内疚。“我跪在母亲的床边,头靠近母亲的脸,轻轻地呼唤着”、“我静静地坐在母亲的病榻前,看着她痛苦而煞白的脸,不知说什么好”,这些平实的叙述中,每个字缝里都有撕心裂肺的痛。
“一段时间,我时常回老家陪伴病危的母亲。”文章第一句话就给全文奠定了悲情的基调,这悲情不仅是母亲病危,更是言农陪伴母亲的时间只有这段时间了。这句话在情感上没有起伏,却给人心灵以震憾和冲击,让人情不自禁生出“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悲伤。言农忙于工作,用他的话说从工作第一天就把生命给了事业,他还没来得及孝敬母亲,母亲却已骨瘦如柴、气若游丝,依靠输葡萄糖,或吮吸油质汤维持生命,怎不让他心痛如刀割?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有时间想起母亲的点点滴滴,母亲默默操劳的画面便一一浮现在眼前。文章于此,也自然过渡到回忆的片断,使文章结构浑然天成,这是作者构思中的无技巧中的技巧,不着功夫处显见了功力。
母爱深似海!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在于写好了母爱和家的温馨,选择了最能见出真情的生活片断,于朴实无华的叙述中凝聚了厚重的情感内容。作为一个农村妇女对儿子的爱最直接地表现就是灶边忙活,儿子回家后就像待客人一样,“她总是乐颠颠的,一会灶边,一会扫地,一会倒茶,一会做饭。”寥寥数语把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母亲的形象也立体的完整的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也是千千万万普通母亲的缩影,引起了读者心灵的共鸣。“母亲为了叫父亲回来,总是连奔带爬地来回跑,瘦小的身子一闪一闪的,待劳作的父亲慢悠悠地扛着锄头回家宰鸡杀鸭时,母亲已经生起了扑哧扑哧的柴火。”笔触富于生活的原生态,画面鲜活,人物活灵活现,个性鲜明。“即便是不到开饭时间,母亲也往往趁我不注意时,神不知鬼不觉地从厨房端出刚煮的鸡蛋。每次辞行时,母亲话长里短,万分难舍,把新出来的农产品装成袋,叫我捎回家。”透过这段话我们掂出了母爱沉甸甸的份量。文章选取的这些生活片断,把读者带进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采用白描的手法,没有任何的抒情和渲染,却很容易激起了读者的情感共鸣。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能够历久传诵而有感人至深的力量凭借的就是真实与真情,这篇散文的魅力也在于此。
文章以自然流畅的笔触,刻画了一位血肉丰满,呼之欲出,亲切慈爱的母亲,每一个生活细节,真切感人。他对母亲的敬爱、感激之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尤其是对母亲三次笑的描写,给人以极大的情感冲击。第一次笑是母亲知道儿子为村里修路为乡亲生活奔波劳顿时,笑得眼睛眯成了缝,脸上满是欣慰;第二次笑是母亲连米食都不能进时,为了让儿子安心工作,笑着说:“没什么的,你只管好好工作”;第三次笑是母亲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听着儿子讲工作上如何解决一些贫困人的生活问题时,露出了宽慰的笑容。笑本是让人心醉的,而母亲的这三次笑却让我读得心疼。文章中这几段文字虽然看不到一丝泪水,但体现在文字中的疼痛、深情、自责、愧疚,让人读着读着不止一次落泪。
母亲的三次笑更见母爱的伟大,母亲关爱着儿子,支持着儿子,身患重病也不愿影响儿子的工作,她不求儿子做多大官,只希望儿子时时刻刻心里装着父老乡亲,在其位谋其职。这样的母爱是宽广的、无私的,凸显了一个平凡母亲的人格光彩,使读者对这位平凡而伟大母亲情不自禁生出钦敬之情。母亲快不行时,老家打来电话,言农强忍着悲痛,参加完县里两天的会议才心急火燎地赶回老家。看到母亲双目紧闭面容紧缩,一脸的难受,跪在母亲床边的言农心是痛的,也是愧疚的。对工作无愧,对母亲有愧,两者明显的对比形成了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力量,文章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来抒发情感的起伏,而是仅仅用了一句“看着母亲苍白的脸,我埋下头半天不语”看似平淡的话语,把文章的情感推向高潮,儿子心中的自责和愧疚逼真表现。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这一低头不语,也是言农向母亲深深鞠了一躬,真挚地向母亲道声对不起!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整篇文字是他心底流淌出的真挚和感动,有着浓烈的亲情情结,阅读时能感觉到充满着思念和感恩,也可以解读为言农给母亲谱写的一曲赞歌。无论是写母亲对自己的爱,还是写母亲经受疾病的折磨,或是母亲在弥留之际对亲人的眷恋,都是以深情为底色,“后来病情愈重了,经常出现昏迷不醒的情况,口里时时念叨儿女们的归期”,这是何等的凄楚心情?有不舍有牵挂,让人潸然泪下。言农可以让家乡人有路可走,也可以让贫困人口摆脱困境,然而面对饱受病痛的母亲,他只能静静地坐着,或低头不语,或默默流泪。文末“我静静地听着、听着,泪水就像拧不紧的水龙头,不听使唤地流淌……”这个特写式的镜头,透射的不仅仅是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更说出了人面对疾病的无奈。
文中提及的每一件事并非惊天动地,但每一件事都足以牵动人心。用情写成的文字才饱满充盈,用泪铸成的文字才不朽。此文是言农用情和泪交织结而成的至情至真的缅怀散文,艺术生命永存,正如他对母亲的思念,对工作的热爱一样,超越生命的长度。
简介:红叶,文学爱好者,学生时代曾合著诗集一本,偶有小说、散文、诗歌等见报刊杂志。行走在文字的边缘,随手记录下生活片断,传递对生活的热爱、感 恩和敬畏。
编辑:罗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