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起手来观后感300字左右(举起手来观后感500字)
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里面的场景让我很害怕。黑白的电影色调,日本人惨无人道的屠杀,南京人悲痛哀凄的场面,让我仿佛身临其境、胆战心惊。
13亿中国人都知道1937年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继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生存的土地上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到处弥漫着硝烟,从欧洲到亚洲。原本富饶的土地一晃儿成了地狱,这是战争带给我们的。
电影里塑造了一个这样的角色,角川。角川是一个普通的日本士兵,听上司指令抵达南京,他不是传统日军侵华影片的日本兵,他似乎还有一些人性的善良因子。误杀中国女学生后,他连连道歉,站也站不住;帮长官洗澡时,他眼中全是期盼想念,想念故乡的圆月与家中的母亲;第一次接触到日本慰安妇百合子时,他全是羞涩,他爱上了百合子,尽管战友不耻,他也觉得,娶这个女人做妻子是真的很幸福。看吧,似乎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坏人,可他没有杀人吗?当然不可能,人性的善恶交织,复杂错乱,才是导演想塑造的所有主线中的一条。是个坏人,又是个好人。实际上,在侵华过程中,像角川这样的士兵还有许多许多,矛盾而真实。期盼回到家乡,内心深处还存有温暖,但行为中又主观伤害了太多太多更无辜的人。看了很多的关于侵华抗日,南京屠杀的影视资料。这篇的确视角独特,虽然可能受限于表达的限制,导演的很多思想理念都没有得到完全表达,但绰约见到帘幕下风光时, 全貌似就在眼前。宏观的历史事件下,细节的表达也许会是隐秘的耐人寻味的线索。
感觉这个电影想带我们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个历史事件。从战争的角度来看,战争到底是我们所惧怕还是我们所渴望?自古以来,不论西方亦或是东方,一有矛盾冲突,就开始发起战争。战场上短兵相接,双方却都有凄美的故事,壮烈的牺牲,都有过胜利和失败,或许还都产生了各自的英雄,然而却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人”的角度讲,就很难用“正义”与“非正义”两个概念来归纳。不错,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他们却又都是血肉之躯,都拥有各自的家庭。
当战争让生命变得容易陨逝,那些不可思议的人类力量反而得以迸发。影片中从被俘的军人陆剑雄只身站起英勇赴死到大伙临死之前发自肺腑呐喊的预言“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从被包围的难民营里第一个为了大家的安全而站出来自愿充当慰安妇的江香君到跟着举起手来的九十九名女性都在诉说着战争中生命的悲壮。那些纤弱的女子怀揣着一丝希望,天真的以为她们的屈辱可以换得大家的性命。最后,军营里的板车却拉出一张张扭曲变形了的脸。
南京大屠杀的本质是什么?——是兽行。日军的本质是什么?——是坏人。我觉得无论这部电影从哪个角度来讲述,这个观点是我一直坚信的,不管大是大非这个词语已经被滥用到何种程度,我还是要说:“大是大非,不容混淆。”日军视角,未尝不是有益的尝试,但剧中的角川太正常了,而做出南京大屠杀这么不正常的暴行,会是一群“正常人”做的吗?
《南京!南京!》中安排日军某小分队队长角川正雄在战争的空隙想念战友母亲酿制的清酒,想念本土的饭团,想念自己的母亲。而那名角川所中意的日籍在得到礼物的时候亦因嗅出了家乡的味道而感动。但是,在中国大陆,在1937年的南京,角川亦用他的双手拆散了不知多少个家庭,杀死了不知多少位母亲的孩子,埋葬了不知多少位母亲的思念。当生命遭遇战争,有的逝去了,而有的则留下来看着其他的生命痛苦的离开;麻木的生命也许可以坚强的活下来,而那敏感的,如何忍心?最终,他屈服了。他违抗了军命擅自放走了小豆子与一名赵姓中国军人。随后,他虽然举起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却永远抹灭不了战争带给他的噩梦。但其实我觉得这一个片段只能表示角川个人的行为,其实大多数日军依旧做着伤天害理的事情,这些事情是我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它带给我们整个民族的巨大伤害是无以言说的,我只希望每个人都能牢记中华民族曾经受到过的伤害,千千万万的革命前辈为我们作出的牺牲。
这样的价值观才是电影要带给我们的,一个角川的角色并不能代表整个日军。因为中华民族所受到的伤痛是巨大的,希望国人们都能牢记这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记住千千万万为国牺牲的前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