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关于山水的古诗(中国水文化——孟浩然的山水诗)

关于山水的古诗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形成一个以山水田园诗见长的诗歌创作流派。
代表人物为王维、孟浩然,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又称“王孟诗派”。
△在诗歌创作上,以描绘山光水色、乡村景物为主,表达追求隐逸的思想。
△在写作艺术上,讲究声韵对仗,强调语言清丽自然。
TO MY 
MOTHER
本期【社科5分钟】平台有请到了重庆交通大学的程得中副教授,为我们讲解“孟浩然的山水诗”。

听解读
中国水文化——孟浩然的山水诗 来自社科5分钟 –> 00:00 05:24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作者介绍
程得中
历史学博士后、重庆交通大学副教授、重庆水文化研究与推广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重庆市水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社科院大禹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孟浩然诗歌现存二百六十余首,其中有山水诗近百首。孟浩然在四十岁之前一直在家乡襄阳隐居。万山位于襄阳城西,北抵汉江,悬崖磷峋,景色非常优美,素有“襄阳第一名山”之誉。
孟浩然在《秋登万山寄张五》中描摹了一幅清幽淡雅的水墨画: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诗歌开篇描摹北山高耸兀立的险峻地势,并自述其追求隐逸生活的志向。
△接着叙述登山的艰苦过程,望着天空南归的大雁,引发对朋友张五的思念。
△第三句点明时间已近黄昏,周边渐渐被暮霭笼罩,诗人沉浸在忧愁的思绪中。
△第四句写诗人在高处俯瞰,三三两两的农人忙完一天的活计,走在回家的山路上,有人走累了就在渡口歇脚,显示出悠闲恬淡的田园生活。
△第五句写诗人眺望江边,稀疏的树木如荠菜般大小,江上停泊的一艘小船透出灯光,宛如清冷的月色。
△最后一句呼应开头,表达对朋友的思念。
△全诗通过大雁、薄暮、清秋、远树、孤舟营造出清幽凄冷的意境,语言恬淡意境高远,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论“语淡而味终不薄”。

江西
鄱阳湖
孟浩然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出游湘赣,当时孟浩然担任张九龄幕府从事,有一次因公出差经彭蠡湖(即今江西鄱阳湖)往扬州途中作《彭蠡湖中望庐山》。该诗在历代咏庐山诗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其山水诗经典之作,全诗内容如下:
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
挂席候明发,眇漫平湖中。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
黤黕[yǎn dǎn]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久欲追尚子,况兹怀远公。
我来限于役,未暇息微躬。
淮海途将半,星霜岁欲穷。
寄言岩栖者,毕趣当来同。
全诗写庐山,而以舟子挂帆、洞庭行船开篇,见到庐山又在晚上,可谓做足铺垫,吊足读者的胃口,可见作者构思之巧。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集中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在世时即享有盛名,李白有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杜甫称赞孟诗“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其在当时的影响力。其平淡的诗风和隐逸的人生态度,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编辑:殷   俊
执行副总编:朱   洁
副总编辑:冉   涛   马燕妮
责任编辑:於思妤
文字编辑:谭淋淋
音频编辑:程一冉
本期作者
更多科普作品
敬请点击
中国水文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021年第14期(总第208期)
中国水文化——莫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感谢您的倾听~
社科5分钟由 重庆市社科联 制作出品

关于山水的古诗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