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将军府
伊犁将军府是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将军府。位于新疆伊犁地区霍城县惠远乡境内,军府设在惠远城内,惠远乡东侧,南距伊犁河约7.5千米,东南有惠远老城。主要建筑有军府大门,将军府正殿,将军亭、东西营房、客房、书房等。大门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远古城中心矗立着宏伟高大的钟鼓楼,登楼远眺,城内外风光尽收眼底。历史上,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桢、徐松等著名谪士们都曾在此地留下辉煌业绩。林则徐率民开通水利,巩固边防,为民造福,受到了伊犁将军和各族人民的尊敬和信赖。林则徐在惠远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其日记、诗抄、书信留传甚多。
伊犁将军府旧址坐北朝南。院内古木参天;厅堂、台榭、曲径、回廊,依然存在。小巧玲珑的“将军亭”已修缮一新,伫立在青松绿树之间。昔日将军府门前的一对造型奇特的石狮,仍存院内,神态逼真,惹人喜爱。
乾隆二十二年(1757),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大小和卓的叛乱,统一了西域。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是清朝地区最高官职。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直至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1764~1777年清政府在伊犁河谷修建了惠远、绥定、宁远、拱震、塔勒奇、广仁、瞻德、熙春、惠宁等城,历史上称为伊犁九城。1871年,沙俄大举进犯伊犁,占领并彻底破坏了惠远等九城。1881年清政府收复伊犁。1882年在旧城西北7千米处重修了现今的惠远城。城内有将军府、参赞大臣衙署、领队大臣衙署、绿营兵总公署、现事同知和抚民同知衙署等建筑。街市繁华,有“小北京”之称。至1912年辛亥革命,其间历时150年,共有33人,48人次提任过伊犁将军之职,其中颇有建树、影响较大的有明瑞、阿桂、松筠、长龄、奕山等。1884年新疆建省后,此城的重要性大减,地位一落千丈。辛亥革命后,伊犁镇守使曾驻于此,但昔日景象已不复存在,今其地属霍城,但尚保存有当年惠远城的钟楼和伊犁大将军府部分遗址。 2001年国家文物局投资进行了全面维修。
将军府旧址始建于1882年,坐北朝南。整个建筑为四合院式,土木结构的飞檐式人字梁平房,地上铺以方砖,墙基为条形砖,内镶以土块,房内有用木板搭成的顶篷,院内有回廊,府门楼在西面,为二层土木建筑。后部有凉亭,房檐朴素淡雅,无画梁雕刻。据史籍记载,将军府除将军公台外,还有印房(机要文件)、册房(图书)、粮饷处、营务处、驼马处、功过处,共有6个机构。
主要建筑有军府大门,将军府正殿,将军亭、东西营房、客房、书房等。大门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抬梁式木结构建筑。台明及踏跺用条石砌筑,现已不存。大门东西两侧耳房,为硬山瓦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抬梁式结构,装修为新式门窗。东西营房为单檐硬山瓦卷棚顶建筑,面阔十四间,进深一间,前出廊。前檐外其余各面以墙体围护,下槛及两山墙前后墀头使用砖,其他部位均用土坯砌筑,室内用8组土坯墙隔成大小不同九个室。书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后出廊。两山墙体后墀头及下槛使用条砖,廊间墙做拱卷门。客房,面阔五间、进深6.3米,高5.45米,前出廊。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高7米,前、后出廊,单檐歇山布瓦顶建筑。办公室,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高5.2米,前出廊,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梁架均八檩,用四柱。住室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出廊,单檐硬山布瓦顶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