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百科

我踏浪而来(《我踏浪而来》:文艺中的温情)

我踏浪而来

作者丨枫叶君
来源丨皇亭子(ID:htzi2020)
转载丨加微信:hongx72
小时候,家附近有个部队剧场,大家叫它“八一礼堂”。对我来说,它最大的吸引力是经常放电影。可没票进不去,于是小孩子就围在大门口,因为有时会放了大半场后,把门的战士开恩,于是就可以进去看后半截。
即便如此缺电影看,但对内容还是有所要求,希望能是“打仗的”,也就是战斗片。如果幸运地进去了,看到放映的是抓革命又未见得能促生产的,就很失望。
那时,我们是一群多么渴望战斗的人!
手枪和步枪都不行,最好是机枪,而且是带三脚架的那种重机枪,子弹像雨点般扫出去,敌人像高粱秆一样齐刷刷倒地,那才过瘾。消灭的越多,瘾就过得越大。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被告知的,敌人每倒下一个,我们就离胜利近了一步。
我们不关心一群人的小性命,就更谈不上在乎一个具体的人,更不用说半个人。
1978年2月,台湾上映了秦汉、林凤娇主演的电影《我踏浪而来》,其中的女主角宋淇就是半个人——一个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高雄女孩。

宋淇每天喜欢到海边看海,踏着浪,编织着少女的梦。一天偶然认识了从台北来度假的青年赵大融。宋淇因心脏病突发昏倒在街上,幸大融即时送往医院急救,二人便开始了交往。
当二人提出结婚时,赵父唯一的条件就是希望未来的媳妇能为单传的赵家多生几个儿子。宋淇因自知有心脏病不可能承受,终于黯然离别返回老家。
可是,宋淇此时发觉自己已经怀了大融的骨肉,宋母担心她的安危要她打胎。 宋淇苦苦哀求,就算是死,也要生下她与唯一深爱的男人的爱情结晶。大融知道后立即赶来悉心照顾, 二人虽有离合悲欢,幸有情人终成眷属。

电影中有首同名主题歌,它的演唱者是台湾歌手沈雁。
《我踏浪而来》,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多么文艺。那个时候,不说我们小孩子,即使大人也很少往这方面去想。
从小生活在海边,我们也对大海无比熟悉,也有感情,附近水产养殖场如果出现纰漏,加上风大潮汐方向合适,就能免费捞点儿海带回家拌菜。另外游泳的时候可以扎猛子下去,从沙里摸些花蛤,晚上吃面条时,汤卤里就有了鲜美的海味。
光着脚踏着浪溜达是我们所想不到的。我见过在海里搞宣传的,岸上敲锣打鼓,海里一大群人游,摆着队形,最前面的人集体推着大牌子,上面写着“在大风大浪里锻炼成长!”。后面跟着的也并非无能之辈,有能单手划水的,另一只手高举着小旗子,随风猎猎飘扬。
那时候,我们也有有诗意的名字,比如于洋主演的反映上海炼钢工人生活的《火红的年代》,至少在音韵上和《我踏浪而来》差不了多少。
随着砖头录音机时代的开始,这首歌后来传到大陆,朱逢博是最早翻唱者之一。只是那时人们很少去关心一首歌到底是不是山寨版的,原唱者是谁,只要好听就行,再能赶早哼唱出几句,就更显得自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人。
“大海你来自何方,你又去哪里流浪?有谁知道你寂寞?有谁知道你惆怅?我踏着海浪而来,印证我也有我的方向。浪花溅湿我衣裳,洗去我心中哀伤。看那无垠的大海,闪烁着生命希望。”
如果了解了电影中故事,再听到这样的歌词,这样的旋律,听歌人的心很难不被打动。
对于沈雁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可是在七八十年代的台湾,沈雁可谓大名鼎鼎。她既演电影,也是歌手,还担任电视主持人,与当年歌林唱片旗下歌手江玲和海山唱片旗下歌手银霞并称为华人国语歌坛第一代“玉女偶像掌门人”。
1987年,沈雁在光美唱片发行最后一张个人专辑《四季》后,淡出歌坛。随后与丈夫移民美国,在纽约经营一家花店。
沈雁原名周美麟,从艺后用艺名林蓁蓁,后改为沈雁,据说是取成语“沉鱼落雁”之意。
离开演艺界的沈雁一直淡然生活。直到前不久,台湾媒体报道说,沈雁已于2020年圣诞节前夕在纽约病逝,享年60岁。

沈雁唱过《我踏浪而来》,也是另一首《踏浪》的原唱者。如今“踏浪而来的人”已经远去,留下的是至今听来依然打动人心的歌声。
尽管我曾把这首《我踏浪而来》的优美归了朱逢博,另外想到海浪,也仅仅是“在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扎猛子、捞海带、摸花蛤做面汤卤,但是,回想那个年代,在娱乐生活还极为贫乏的日子里,能听到这样的好歌,还是很感谢沈雁。
这种调调,可以称之为“文艺中的温情”。不适宜叫“人间自有真情在”,俗。
公众号只有被标星号、被点赞、被点在看,它才能及时再见你,所以各位粉丝朋友一定要理解:本号被“标星号”、被“点赞”、被点“在看”对它非常重要!

我踏浪而来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