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港珠澳大桥的意义(深度好文丨为什么说港珠澳大桥有重大战略意义?)

港珠澳大桥的意义
点击上方“人民日报政文”可以订阅哦
港珠澳大桥,这个上了微博热搜的高频词汇,红透了整个网络。今天上午9点,随着三地口岸首辆巴士同时开出,这座出场方式极为拉风的大桥终于正式通车。记者9点来到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区时,现场已是人头攒动,大量民众前来合影留念。各家旅行社也抓住契机,推出港珠澳大桥一日游,现场举着小旗的导游随处可见。
?游客在大桥公路口岸合影。本报记者 冯学知摄
港珠澳大桥的走红,无意中给广大人民群众强行科普了一堆工程专业词汇。“最长跨海大桥”“最长海底隧道”“世界上埋入海底最深、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世界首创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这一连串词汇既凸显了这项超级工程的辉煌成就,也从侧面反映了这项工程的艰巨复杂。数万名工程技术人员耗时14年,克服了众多难关,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铸就了今日的桥梁工程丰碑。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之难,不仅仅在工程技术方面,大桥通车的意义也远远超出了技术本身。
? ?造桥之难,不只在技术? ?
在桥梁建造者们攻坚克难的前前后后,粤港澳三地政府乃至中央有关部门的任务也不轻松。除了建造难度,港珠澳大桥的管理挑战也是世界绝无仅有的。一座连接两个经济特区、三个关税区的大桥,必然要满足、协调三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标准,其投融资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系统性与复杂性,绝非一般基础设施项目可比。这里面遇到的繁琐而棘手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问题,无不需要三地管理者以高度智慧化解。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首次共建重大跨海交通工程,这是个全新的重大课题。在中央层面,国务院决定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港珠澳大桥专责小组”,协调各方,推动解决口岸设置、投融资安排、通航与锚地、中华白海豚保护等方面的难题。而更多的具体协调工作,则需要粤港澳三地有关部门通力合作。
针对粤港澳三地共建共管的特性,在现有法律法规基础上,大桥建立了三地政府共建共管的决策机制以及三地运营管理平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就是这个共管机制执行单位。
据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回忆,三地“共建共管”是大桥建设中逐渐形成并完善的。2003年确定建设港珠澳大桥时,大家只有共同的愿望,怎么建?建在哪?落脚点在哪?所有东西都不确定,期间做了十多个组合方案,150多项专题论证,每一件事情必须经过反复论证,比如大桥主体工程选用何种投融资模式,三方出资比例多少,因为三地合作建设跨境工程涉及的法律、程序、技术、管理等诸多复杂问题,导致方案讨论长达5年。
大桥外的宣传标语。本报记者 冯学知摄
在决策机制上,三地共同审定重大方案,决策需协商一致,有一个地方不同意就不能通过。比如项目招标文件,三地共同审批,共同参与招标评标,三地分别派人在大桥管理局任职,负责不同的环节,比如香港的人员管财务、管钱,三方共管、优势互补,又互相监督,增加了决策、管理的透明度。技术标准三地都不一样,设计建设时就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哪个地方的标准最高,就用谁的,标准高了,创新空间也就打开了。
其实早在1983年,香港合和实业创办人及现任董事局主席胡应湘就提出兴建内伶仃洋大桥的设想,也就是港珠澳大桥的前身。且不说彼时技术条件尚不成熟,港澳还尚未回归,三地协作缺乏制度基础。而今我们不仅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积累,有了“一国两制”的框架,更有了满足发展需要的紧迫性。
因此,港珠澳大桥的建成之所以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并不仅仅因为它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复杂性,更因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提升珠三角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地区长期繁荣稳定、加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 ?向东开放,带动粤西发展? ?
珠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但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很突出。以珠江为界,广东的地方经济格局存在明显的“东高西低”特征。在上世纪80年代初,珠江西岸的发展还明显好于东岸,到了2017年,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三市的GDP是珠江西岸的珠海、中山、江门三市的近4倍。
究其原因,比较重要的一点即在于,珠江东岸与香港陆地相连,可以直接承接来自香港的投资和产业转移,并且借助香港这个“超级联系人”与海外资金、技术和市场对接。而珠江西岸与香港无论是人员往来还是货物贸易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运输成本,既无法在改革开放初期吸引来自香港的投资,也无法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承接来自珠江东岸的产业转移。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使珠海及其背后的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与世界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陆路相通。对于珠江西岸乃至整个粤西而言,这座桥将成为向东开放的主干道,成为引进资金、产业、管理和服务、进行产品输出的大通道。
? ?拓展空间,促进港澳繁荣? ?
改革开放初期,资金和产业经由香港进入珠江东岸,在成就了深圳等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奠定了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地位。但随着珠江东岸步入产业升级阶段、环境容量渐趋饱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对接国际市场的能力显著增强,香港也亟需新的发展空间。
在昨天举行的开通仪式上,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表示,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座落在香港大屿山,连同毗邻的香港国际机场,让大屿山这个全港最大的岛屿,成为通往世界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双门户;特区政府因此抓紧机遇,提出“明日大屿愿景”,为香港缔造更美好的未来。大屿山,如今已成为香港开发的重点地带,这里不仅有正在兴建第三条跑到的赤腊角国际机场,还有正在规划中的深水集装箱港,再加上大桥的开通,这里将成为香港陆海空三位一体的航运枢纽。
港口城市的兴起,素来与腹地密切相关。从另一个角度讲,通过港珠澳大桥,香港在一小时车程内不再只拥有珠江东岸一个腹地。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无论是投资兴业还是货物贸易,成本相对更低的珠江西岸势必引起更多香港工商人士的关注,香港发展总部经济、教育、金融、医疗等高端现代服务业的空间更加充足。
乘客进行边检。本报记者 冯学知摄
于澳门而言,它同样也有机会通过陆路直接与珠江东岸连接。过往,一艘货船从深圳港开往澳门前后至少需要6个小时,通过港珠澳大桥,只有约2个小时就足够了,节省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对于正在寻求经济适度多元化的澳门而言,大桥将进一步活跃澳门的贸易,为澳门旅游业带来更多的客源和机遇,为澳门本地的娱乐、会展行业和整体经济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 ?珠三角终闭环,大湾区再加速? ?
珠三角这个说法大家用了很久,但严格意义上说,在港珠澳大桥建成之前,珠江三角洲并不是一个完整的三角形,下面的一横(粤西到香港)没有通。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以后,珠三角才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粤港澳三地陆路的打通,意味着一小时生活圈的真正形成,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不仅是基础设施上,前面我们说到,港珠澳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共管的大型基础设施。由于三地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存在差别,三方协作难度很大,但历经十多年的摸索和融合,三方还是以一系列创新性的方法妥善解决了众多棘手难题。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大量具体的协作问题是需要三地共同解决的。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三地协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有了这样的经验作基础,日后在其他领域的协商合作将更加顺畅,挑战更加复杂的协作课题也更有信心。
今天只是大桥开通的第一天,三地民众争相体验,既体现了高人气,也表明了大家的高期待。随着大桥通车日久,相关经济社会效益逐步体现,这个世纪工程将在时间的打磨下愈加光彩照人。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独家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号“人民日报政文”(ID:rmrbzhw)
本期编辑:杨昊、梁丹
一周精选
?
●工作方法太简单!清理养殖棚,为何群众不满意?
●台湾火车出轨致200人余人伤亡!事故原因有待调查,舆论指向人为因素
●【解读】国家扶贫日当天,中央启动脱贫攻坚专项巡查,透露哪些新信息…

港珠澳大桥的意义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