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判断力
你一定有这样一个感觉,现在每天的信息太多了,但常常对一件事的说法不一。如果信专家,而专家常常观点不同,听上去都有道理,但却彼此矛盾。这时,真不知道听谁的……
人类过去主要依据常识做判断,但常识往往只能解决一半的问题,对于当今社会那些复杂度超越一般人常识可以认识的问题,就需要专业知识。而一说到专业知识,很多人又开始发愁了,因为世界纷繁复杂,自己不可能掌握那么多的专业知识……那岂不永远要被所谓的专家忽悠?
……
其实事情并不那么可怕。在生活中,判断对错要比成为专家容易得多,而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争取做到会判断对错。掌握下面三种思维武器,即便没有专家那么多的专业知识,你也可以判定他们的话靠谱不靠谱……
提高判断力的3 种思维武器(原则):
判定利益冲突、逻辑漏洞和成本原则。
原则1 :是否有利益冲突
6月1日,特朗普决定退出全球150个国家签订的共同减少二氧化碳排量的“巴黎气候协定”。第一个站出来和特朗普翻脸的是特斯拉的老板埃隆·马斯克,他表示特朗普如此不关心人类的未来,“总统科技顾问”我就不干了。特朗普决定退出《巴黎协定》的第二天,即6月2日,马斯克就提交了辞呈。
要是在过去,会有很多人为马斯克叫好,但是这一次,虽然媒体对这件事本身作了很多报道,却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他,大家反应也很冷淡。一些媒体还很不给面子地道出了其中的玄机——利益冲突。
马斯克不惜与美国总统翻脸,背后到底有什么深层原因?在过去的十年中,马斯克受益于政府的减税政策,其中光是绿色能源退税就有49亿美元。有评论家认为,马斯克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政府财政补贴,一旦失去政府财政补贴,马斯克的商业游戏可能无以为继。可以想象,到时候特斯拉的生意会受到政策的影响,但是马斯克直接呼吁补贴显得太赤裸裸地占便宜了,于是他找准一次机会,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特朗普退出《巴黎协定》,这样显得冠冕堂皇。不过,大家很快算清楚这个账之后,发现了他的利益冲突,因此对他讲的道理根本听不进去。
马斯克不可不谓是新能源领域有发言权的人,但是他讲的话是否都有道理则要两说。有些时候他是站在中立立场上讲,有些时候则是站在他公司利益上的,因此判断他的话是否可信并不难,只要看看他和他的公司是否是那种观点的受益者即可。
利益冲突是我们每天都可能遇到的事情。再比如:基金经理和客户之间就有严重的利益冲突,因此他们推荐的所谓的投资理财产品常常不是让客户收益最大化的,而是他们自己的佣金最大化的。因此,二级市场上大部分所谓的专业投资人,投资回报率要低于市场的平均值。
当然,在投资上的利益冲突比较明显,容易看到,而在很多其它方面的利益冲突就会藏得很深。很多年前中国学术界在讨论是否该上某些水利工程,水利专家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而核能专家则反对,每边都有非常充足的“科学依据”。但是为什么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呢?很显然,上马一个水利工程,全国这方面的专家就会受益,但是,国家能够拿出来的钱是有限的,一段时间里增加的能源生产量也是有限的,投入水利工程,搞核能的钱就会减少。
我们都知道验证一个方程的解,不需要会解方程,你只需要有一点代数的知识即可。从利益冲突的角度,很容易判断一些话的准确性。也许每个专家的观点都是有非常充足的道理的,但是道理的背后,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利益冲突。
原则2 :逻辑漏洞判断
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判断信息真伪和观点是否可取的第二个原则是逻辑判断。提到逻辑,很多人会说,我不研究科学,讲究逻辑做什么,其实逻辑的作用远不止于科学,对我们生活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当下。使用逻辑,就很容易判断一种说法是否靠谱了。
比如“养老要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要靠人口红利”这两个论断,就有很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在讲。他们的理由大致是这样的:
1. 如果人口下降了,社会的人口结构就要形成倒金字塔,少数年轻人就要负担多数老年人养老,这是负担不起的。
2. 如果人口红利没有了,内需就在缩小,创造财富的人也在减少,经济就会出现增长停滞,比如日本、欧洲等老龄化国家就是如此。
这两个理由中的逻辑矛盾在哪里呢?先说第一个,按照这个论断的逻辑,世界人口必须增加才能养老。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今天全世界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1.2%,依然非常高,如果维持这个速度增长,1000年后世界人口会增加15万倍,即使增长速度放慢一半,1000年后也是400倍。因此人口需要不断增长的逻辑有问题。进而可以得知,如果真要靠增加人口来养老,不过是一个庞氏骗局。同样的道理,如果仅仅指望人口红利发展经济,也是一个庞氏骗局。
那么养老靠什么呢?靠经济增长。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人均GDP从1978年底的不到230美元,到了今天的8000多美元,涨了35倍左右,而人口不过增长了40%(1980年到2016年)。也就是说,35倍的GDP的增长中,大约有25倍是靠科技进步、好政策(改革开放)、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及大家的努力达成的。
即便是发达国家中人口增长较快的美国,它同期GDP增长了6.8倍(是原来的7.8倍),而同期人口增长了46%,也就是说美国6.8倍的GDP增长中,科技进步等因素贡献了大约4倍的增长,也比人口红利要重要得多。
因此,光有人口增加,不好好发展经济,是一点用也没有的。拿中国的情况来说,虽然中国现在老年人的占比和过去相比高了很多,但是养老却比过去相对容易了,各种给老年人的福利越来越多,这靠的是经济本身的发展。
不符合逻辑的结论固然有问题,那么好的理论是否都符合逻辑呢?基本上都是如此。比如在经济学中,亚当·斯密的理论已经存在了两个世纪,虽然今天的经济学家还在不断发展它,虽然也有人试图证明他的一些结论有局限性。但是亚当·斯密的绝大部分理论,依然被奉为金科玉律,它们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就如同牛顿力学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一样稳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亚当·斯密的理论非常合乎逻辑。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有一次回台湾时,一个女记者问他当初是如何敢确定尚无法验证的“宇称不守恒”理论(他和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的理论)是正确的。李政道回答道,它很美。女记者就糊涂了,一个理论怎么还谈得上美呢?李政道解释说,它的推导无懈可击(符合逻辑)。这个女记者就更糊涂了,李政道于是开玩笑地说,这就是我获得诺贝尔奖,而你当记者的原因。这里,李政道并没有看不起记者的意思,而是感叹那种漂亮的逻辑推理记者无法理解。
不仅经济学和物理学如此,很多好的理论和观点,在逻辑上都必须站得住脚。
当然,个别逻辑上站得住脚的论述也可能是诡辩,那么我们还有第三招来判别一个说法是否靠谱——成本判定。
原则3 :成本判断原则
现在很多朋友都会困惑一个和父母无法处理好的问题——保健品泛滥。很多老人,每月平均花在保健品上的钱比他们吃饭不知道多多少。老一代人常常因为过去过的是苦日子,舍不得吃,为了省几块钱的菜钱,会一大早跑到早市上去买便宜的蔬菜,但是买那些保健品,几千几万花起来都不心疼。大家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很生气,但是又无法和老人讲得通道理。讲多了,老人们就会说,“你们做儿女的,不关心我们也就罢了,别人(指卖保健品的)关心我们,你们还说三道四”,这一类的话。再说下去就要吵架了,因此儿女们只得由着老人乱花钱。
众所周知,今天推销保健品的人的营销水平可能比很多财富500强公司的销售人员都高出一大截。购买保健品的老人的情况都有这样一些共同的特点:
1. 老年人身体多少有点毛病,身体会时不时地不舒服。
2. 老人们都对西药的副作用很担心,宁可相信保健品,也不相信药,没事也懒得去医院。
3. 孩子们工作忙,或者在外地,和老人交流不够,因此久而久之老人有什么事情也就懒得找孩子咨询了。
4. 卖保健品的销售人员替老人的孩子当了“孝子”,这点很重要。他们深得老人们的信任,老人们一致觉得他们是真正对自己好,为自己的身体着想。
5. 对保健品疗效的迷信心理,让老人不敢不用。
总之,老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认为那些卖药的人,是关心自己的人,是好人,我们如果说他们的不好就是冤枉他们,就是我们不好。
对于这样被洗脑的老人其实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直接责备,而是应该绕开那些保健品是否有效的话题,和老人算一算成本账:
首先,什么都是有成本的。那些保健品销售代表自己也要养家糊口,每个月花那么多时间帮你们忙,照顾你们,这些时间都是有成本的。你们看看在北京找个保姆要多少钱,就知道他们每个人每个月必须从你们身上挣到多少钱了。另外,他们也不是敲开一家门,就能卖掉一份的,因此那些失败的推销,成本都要算到你们头上。他们对你们好,实际上是盯着你们口袋里那点钱。
其次,如果你们在医院看病,且不说医生们多少要受医德的约束,为了自己的晋升要认真治病救人,就是现在的医闹也让他们看病时非常小心。由于他们犯错误的成本非常高,因此还是信得过的。那些到你们小区去推销产品的人,真要出了什么事,他们跑了你们都没有地方去找。也就是说,他们犯错的成本非常低。因此,把身体交给那些“活雷锋”是否合适呢?
成本的考虑,不仅体现在商业上,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我们看似不合理的事情,之所以发生了,用成本的思维考虑一下就能够理解了。
今天,当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太多时,不妨用成本的原则进行一下过滤。如果一个媒体,制造内容的成本非常低,收益也非常低,是不可能长期出优质内容的,因此这不符合成本原则了,其结果是内容质量越来越低。
从这个角度讲,最终信息源就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一个消息最终的来源找不到,它的可信度就非常低,如果最终的来源不是什么权威性的媒体,可信度也难以保证,因为即使是胡说八道被揭穿了,它们的损失极低,相比之下,严肃一点的媒体这种损失就大得多。但是,今天的媒体(和它们背后的人)常常和大众有利益冲突,因此在审视大众媒体的内容之前,也要利用利益冲突这一条原则先过滤一下。
在今天的网络上,并非传播得越快越广的内容最值得信任,因为那些很快被大量转载的新闻和内容,除了明星八卦之外,通常是一些危言耸听的内容。因为内容一样的传播,不仅成本低,而且产生的影响力(收益)最大。这也是互联网上假新闻泛滥的原因之一。对于这样一些内容,如果找不到可信的来源,只当没有看到过它们就好。
互联网走到今天,很多小众的优质内容不得不收费,也是成本导致的。虽然一些人开始愿意免费写一些优质内容放到网络上,但是出于时间成本的考虑,很难长期坚持下去。
当然,互联网上那些付费的优质内容总是能找到转载了好几手的,但是这些原本优质的内容常常埋在大量的低质内容中,最终将这些优质内容挑出来,其实也需要时间成本,最后算下来,付费和花时间挑选这两种信息筛选的方式,其实成本差不多。
成本是我们在做几乎任何事情时都难以避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拿它作为一把尺子考量人们想法和做法的初衷,是非常有效的。
希望掌握了上面的三种思维武器:判定利益冲突、寻找逻辑漏洞和成本原则,你也能火眼金睛,提升判断力。
本文核心观点摘自吴军博士《硅谷来信》,由DeDao编辑。
学习 让你终有所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