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大雁塔
聆听时空声音
伴您畅游中国
仲圣旅游
陕西 · 西安大雁塔
点击收听 ↓↓
陕西 · 西安大雁塔.mp3 来自仲圣旅游 00:00 08:36 收录于话题 #大雁塔 1个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的大慈恩寺内,故大雁塔又名“慈恩寺塔”,是全国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雁塔始建于唐高宗永辉三年(652年),用于存放唐高僧玄奘从印度带回的佛像和佛经。
大雁塔初建时只有5层,后来又加盖到9层,再后来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7层塔身,塔高64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古印度佛塔的建造形式与华夏文化的建筑风格相融合的典型建筑。
大雁塔从第一层往上,逐层内收,形如方锥体,非常稳固,塔内有木梯楼板,可以逐层上登,远眺四方。
大雁塔的造型简洁,气势雄伟,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既是寺庙建筑艺术的杰作,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珍贵的实物。
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玄奘专门从事翻译经文和藏经的地方。
玄奘法师在慈恩寺,作为主持他担心“恐人代不长,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且希望妥善安置经象舍利。
于是打算在慈恩寺正门外建造一座石塔,并于唐永辉三年三月附图表,上奏了朝廷。
由于玄奘所规划的佛塔总高有三十丈,唐高宗认为工程浩大,难以完成,但又不愿法师辛劳,于是折中了一下建塔方案,恩准由朝廷资助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五层的砖塔。
新建佛塔名为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又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所以慈恩寺内的雁塔就被称为大雁塔,而荐福寺内的雁塔被称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
大雁塔建好后,除了保存从印度取回的贝多罗树叶梵文经外,大雁塔内还存有舍利子万余颗。
陕西省的一些学者专家认为,和法门寺宝塔下有地宫一样,西安大雁塔下可能也藏有千年地宫,由此推测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可能藏于大雁塔下的地宫内。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以及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
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至今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
2007年,有关部门曾经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测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这些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
大雁塔的基座皆有石门,门楣门框上均有精美的线刻佛像和砖雕对联。进入大雁塔南门,洞壁两侧,镶嵌有多通明代题名碑。
此外还有描写玄奘一生的《玄奘负笈像碑》、《玄奘译经图碑》。
大雁塔二层的塔室内,供奉着一尊铜制鎏金佛祖释迦牟尼佛像,是明初宝贵的文物,被视为“定塔之宝”。
在三层的塔式正中,安置一木座,座上存有珍贵的佛舍利及大雁塔模型。
在大雁塔四层的塔室里,供奉着两片长40厘米,宽约7厘米的贝叶经,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梵文,据说现今全世界认识该文字的学者不足10位,其珍贵神秘可见一斑。
那么什么是贝叶经呢?贝叶经就是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经卷,由于古印度没有纸张书写,常以贝叶代之,玄奘沿着丝绸古道取回的657部真经均为贝叶经。
大雁塔的五层,陈列着一通施加如来足迹碑。上面有诸多佛教图案,内涵十分丰富,素有“见足如见佛”,“拜足如拜佛”的说法。
大雁塔的六层,悬挂有唐代五位诗人诗会佳作,天宝11年(752年),晚秋,大诗人杜甫与岑参、高适、薛据、储光羲五位诗人,相约同登大雁塔,凭栏远眺,触景生情,酒筹助兴,赋诗述怀,个个才华横溢,诗句出神入化,赋五言长诗一首,流传千古不衰。
大雁塔七层是最高处,可向四周远眺,古城四方四景,尽收眼底。7层塔顶刻有圣洁的莲花藻井,中央是一硕大莲花,花瓣上共有十四个字,连环为诗句,可有数种念法。
在大雁塔北面,建有11万平方米的广场,整个广场有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别是“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
西安大雁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的旅游景区。
仲圣旅游
公众号:仲圣旅游
微信:V067888
主播:渔贝
作品:《中国旅游地理》
类别:音频口述
登记号:苏作登字-2020-M-00156188
音频制作:沈阳市仲圣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