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哥特式建筑代表(世界著名建筑之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代表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 带你聆听地球,做更有趣的人 –

     地球鱼们还记得小姐姐登顶的科隆大教堂吗?它是德国最大的教堂,其以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宏伟的结构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哥特式建筑,小姐姐还有好多想和地球鱼们分享的,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感受哥特式建筑的魅力吧~

        在开始今天的主题之前,让我们先来聊聊两个人,emmm…,其中一个是神。这个神就是耶稣,”基督教”的创始人。基督教创立后,起初一直以民间传教的形式传播,但是却受到罗马政府的打压。

耶稣基督,来源:baike网站

        然而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了基督教的历史,他就是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基督教合法,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皇帝;而到了狄奥多西时期,更是将基督教列为国教。自此基督教在欧洲发扬光大。

君士坦丁大帝,来源:wikipedia

        又过了几十年,欧洲迎来了中世纪时代,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哥特式建筑就是这个时代的杰作,接下来就让我们从中世纪聊起吧~

        公元5世纪,日耳曼人的分支哥特人因不满罗马人的管理而瓦解了罗马帝国,使整个欧洲分为了东罗马帝国和西欧多国并存的局面,由此开启了”欧洲黑暗时代”。

哥特人入侵罗马帝国,来源:qulishi网站

        中世纪以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公元476年)为起始,东罗马帝国灭亡(公元1453年)为结束。这是一个关于基督教的时代,无论哲学还是建筑。此时的哲学因为以基督教义为核心,又被称为经院哲学,实际上是一种神学体系。同样,欧洲中世纪的建筑也是以宣扬基督教为核心,以教堂建筑风格体现最为明显。

中世纪的精神历史是写在大教堂的石头上的。
——维克多·雨果

公元476年欧洲地图,来源:wikipedia

        在这1000多年的时间里,建筑风格也伴随着欧洲格局的变化而变化,分别形成了以西欧和拜占庭为主的两大建筑派别。同样继承自古罗马时期的建筑,但在东罗马帝国形成了以拜占庭建筑为主的建筑风格。而在西欧则经历了由罗曼式建筑到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兴亡。

土耳其圣索菲亚大教堂,拜占庭建筑,来源:wikipedia

意大利比萨主教座堂,罗曼式建筑,来源:wikipedia

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来源:52112网站

        虽然今天的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哥特式建筑”形容中世纪这一建筑特点,然而,”哥特式”却是一个”黑暗”的存在。后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在总结中世纪的建筑特点时,用”哥特式建筑” 来形容这一”野蛮的日耳曼风格”的建筑。然而,哥特人表示很无辜,这种建筑风格完全是一个法国人阿伯特·苏格(Abbot Suger,1081-1152)的锅啊。。他在12世纪40年代改建了法国圣丹尼大教堂,自此以后这种建筑风格逐渐在欧洲流行开来。

比萨圣若望洗礼堂,罗曼式到哥特式过渡时期建筑,
来源:nihaowang网站

        哥特式建筑上承罗曼式建筑,下继文艺复兴建筑,处于中世纪中期和后期阶段。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下究竟什么是哥特式建筑以及它有哪些特点吧~

哥特式建筑内部剖析图,来源:zenpundit网站

 “我要飞得更高~”
——基督教徒

        哥特式建筑作为一种宣扬基督教义的殿堂,更接近上帝是这一建筑如此高耸入云的动机之一。

科隆大教堂外景

        从科隆大教堂我们可以看到它所拥有的的五进结构,恨不得能够借此一步登天。同样,在哥特式主体建筑上的尖塔也往往建的尖锐且耸入云霄,给人们一种威严和神圣的印象。

英国西敏寺内部,来源:wikipedia

        即使是哥特式建筑内部,中世纪的工匠们也往往将内部留出巨大空间以显示其高耸的特点,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上方,人们相信,在这里能更加接近神。

        除了从外观上映入眼帘的高耸入云之外,哥特式建筑的另一大特点便是特有的飞扶壁结构。那么什么是飞扶壁呢?就如下图所示:

        开个玩笑,这只是小姐姐是扶了个墙壁~下图才是真正的飞扶壁:

飞扶壁,来源:minghui网站

        随着哥特式建筑越建越高,就需要克服墙体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带来的推力。飞扶壁就是为了分散建筑侧推力而建的结构。来自建筑主体的侧力通过飞扶壁向下传递,因此有效地减轻主体结构的应力。
飞扶壁内部结构应力分析图示,来源:guokr网站

        在主体建筑飞扶壁产生侧推力的同时,飞扶壁也对应的产生向内的应力,从而使整个哥特式建筑保持稳定。
哥特式建筑应力平衡图,来源:emaze网站

        飞扶壁使得哥特式建筑能够在横向保持稳定,而尖肋拱券则保证了建筑在纵向上的稳定性。

左图为罗曼式建筑圆拱券,右图为哥特式建筑尖拱券,
来源:buzzle网站

        相较于罗曼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之所以放弃圆形拱券,也是为接近上帝而服务(上帝啊,你为什么离我那么远~)。如果继续采用圆形拱券,那么券顶就无法支撑来自建筑上方的巨大压力,然而尖型拱券因为承受了更小的侧推力,使得哥特式建筑高度大大提升。

        除了尖型的外部拱券,内部的拱顶也往往建成尖拱顶,这在整体上也使得哥特式建筑能够更好的疏散压力,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
左图为交叉圆拱,右图为肋式尖拱,来源:sohu网站

尖肋拱顶,来源:daguaw网站

        尖肋拱顶则是包含拱肋的尖拱顶,也是哥特式建筑的一大特色。通过尖肋拱顶,可以将内推力作用于拱底石上,这样以来建筑的高度和跨度就不再受限制,适用于哥特式建筑的需求。

       有了以上这些基本构件,接下来需要将他们整合在整体建筑内,成就一个个哥特式建筑。而肋架券就相当于人的骨架,是为了平衡整个建筑的强大侧推力而设计的受力系统。它与承重部件相连,可以通过应力把推力精确地转移到固定部位,使原本集中的内部应力均匀的分布到整体。
肋架券结构示意图,来源:thehour网站

        肋架券作为支撑结构将应力将建筑侧推力往下传递,使得整体建筑受力更加合理,摆脱了弧面拱顶的限制。同时也作为一种室内装饰,给人带来一种理性美。

        同时由于工程技术的突破,哥特式建筑可以使用比罗曼式建筑更大的窗户,采光技术得以大幅提高,并一部分起到墙体的功能。花窗一般分为圆形的”玫瑰窗”和细长的”柳叶窗”。

玫瑰窗,来源:kknews网站

柳叶窗,来源:sina网站

        花窗玻璃一般以圣经故事为主,为人们形象直观的讲述基督教经典。花窗玻璃又以红蓝色调为主,其中蓝色代表天堂,红色则代表基督的鲜血。

        可是为什么哥特式建筑都采用这种不完全透光的玻璃呢?原因是工匠和主教希望营造出一种与外界隔绝的氛围,使人们仿佛置入天国,感受到一种神圣的气息。

        相较于之前的罗曼式建筑,除了继承”十字平面”外,哥特式建筑还有薄墙,高瘦的特点,并以束柱和多线条来体现这种美感。

哥特式建筑的拉丁十字平面,来源:wikipedia

科隆大教堂十字型结构

两侧细长的束柱,来源:flickr网站

        这些特点共同使得哥特式建筑更加宏伟壮丽,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并为基督教的宣扬起到积极的作用。
好了,哥特式建筑的一些主要特点就聊到这里。最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吧~

法国圣丹尼圣殿,来源:wikipedia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来源:eztravel网站

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来源:sohu网站

英国索尔兹伯里主教堂,来源:sina网站

法国兰斯主教座堂,来源:wikipedia

如果你还意犹未尽,可以点击原文观看参观科隆大教堂的视频呀~

@聆听地球
                   一起聆听地球 成为更有趣的人
这么巧,你也在看

哥特式建筑代表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