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南宋官窑博物馆(一周一墓——杭州南宋官窑遗址【南宋官窑博物馆】(古物地域性研究资料必备 欢迎分享))

南宋官窑博物馆

遗址名称:郊坛下官窑遗址
遗址时代:南宋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及浙江省、杭州市文物部门等
发掘时间:1985年10月起
地理位置:杭州市上城区南复路60号
开放时间:8:30——16:30 每周一闭馆(法定假日除外)
公交线路:
乘42路、Y3路至施家山(八卦田)下车即是
乘39、308路、189路、119路至水澄桥站下车往西入地下通道,右转后直走300米即到
乘20路至终点站陶瓷品市场下车
乘12路至丝绸博物馆换乘42路
 
占地面积约4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由展厅和郊坛下官窑遗址保护建筑两部分组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随着杭州历史文化资源发掘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于2002年进行了扩建和陈列改造。经改造后的南宋官窑博物馆,全方位展示了南宋官窑的风韵与特色,既突出官窑的历史、工艺和美学价值 ,又充分反映官窑与南宋宫廷文化及社会习俗。
 
发展历史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位于杭州玉皇山以南乌龟山西麓,地处西湖风景区南缘,隔玉皇山与中国丝绸博物馆相邻,是中国第一座在古窑址基础上建立的陶瓷专题博物馆。
 
南宋官窑博物馆陈列雅致、内涵丰富、环境清幽,自建成以来对弘扬中华陶瓷文化,普及陶瓷知识,突显杭州南宋故都历史风貌起到了良好的展示和传播作用,被授予浙江省文明博物馆和省、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自2003年5月18日起,已免费对社会开放。
 
在杭州众多的文物古迹中,有一处著名的瓷器生产遗址,蜚声海内外,这就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南宋官窑。八百多年以前,南宋官窑曾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浓重一笔,在杭州留下了陶瓷文化的历史足迹。
 
官窑原是北宋皇室在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专设的瓷窑.在中国古代漫长的陶瓷生产发展过程中,封建统治者为了满足自身的特殊需要,曾指令一些民间瓷窑为宫廷烧制瓷器精品。到了北宋,演变为宫廷在汴京专设了御用瓷窑,这就是北宋官窑.
 
宋皇室南迁后,根据宫廷的需要,又在临安(今浙江杭州)重集名师巧匠,在皇城西南林木茂盛的丘陵地带重设了南宋官窑,专门为皇帝及皇室烧制高级生活用瓷和艺术陈设瓷。南宋官窑以当地的瓷土和含铁量较高的紫金土做原料,按照宫廷的审美僻好,经过精心的加工成型和纯熟的烧制,生产出了滋润如玉的官窑青釉瓷器。
 
官窑青瓷的特点是以造型和釉色作为美化瓷器的艺术手段、器形简练、端庄、瓷眙很薄、釉层丰厚,色泽晶莹,瓷器表面开不规则的纹片,质感如玉,由于它的质量很高,加上御窑的神秘性,留传下来的传世品又很少,因此,历来被视为我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特别是它的工艺的确非同一般,所采用的多次上釉,多次烧成的工艺程序,达到青瓷生产水平的顶峰,为玉质感和开片装饰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
 
南宋官窑遗址是直接体现南宋官窑生产规模、工艺流程和产品特征的著名古窑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丰富的陶瓷工艺内涵,历来倍受瞩目。从1985年10月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浙江省、杭州市的文物部门联合组队对南宋官窑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经过历时半年的彻底发掘,布探沟、探方22处,发掘面积1400平方米,在距地表约0.8-2米深处的南宋文化层,发掘出练泥池、素烧炉、成型工房、釉缸等作坊遗址和一座龙窑,出土了大量瓷片、窑具等实物标本,揭开了尘封南末官窑八百多年的神秘面纱.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保护好这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1987年4月开始筹建杭州南末官窑博物馆,1992年10月对社会开放。
 
南宋官窑博物馆占地面积约4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逾万平方米,分为展厅、古窑址保护厅、DIY陶艺中心等三大功能区,郊坛下南宋官窑遗址就坐落于馆区之内。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的作坊遗址保护大厅采用大跨度的钢质网架结构,是国内少有的大型文物保护建筑之一。
 
建筑布局
博物馆展示内容包括三个展厅的文物陈列和作坊、龙窑遗址保护性展示,是一个以南宋官窑为中心题材,以遗址和遗址发掘出土文物为主要展品,兼有其它历代陶瓷文物和现代仿古瓷佳作的综合性陶瓷陈列。全馆陈列面积约2000平方米,依次为第一展厅、第二展厅、第三展厅、作坊遗址保护展示大厅、龙窑遗址保护展厅廊共五个部分,展厅以人工采光为主,自然采光为辅,展厅与保护建筑间有甬道相连。
 
第一部分为《历代陶瓷》,设在第一展厅,展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历代古陶瓷近百件,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黑陶直至明、清时期的青花瓷、颜色釉瓷和彩绘瓷,按时代顺序陈列.其中引入注目的是六朝浙江青瓷和宋代龙泉窑、定窑,钧窑、耀州窑、磁州窑、建窑和景德镇青白瓷等七大窑系的瓷器,文物展品配以图表.文字版面,勾勒出中国陶瓷发展史的总体脉络,特别是突出反映了末代瓷业的繁荣兴旺,为观众了解南宋官窑创造了一个由浅入深的前提。
 
第二部分《南宋官窑》,是全馆陈列的中心,设在第二展厅,从历史风貌、制作工艺,器物赏析三个角度,通过展示大量的出土文物、标本,结合图版、文字、景箱等辅助材料,系统介绍了南宋官窑建立、发展的渊源南宋官窑瓷器的造型风格、胎釉特点、装饰艺术及美学内涵,南宋官窑制作工艺的全部过程及其独树一帜的高超之处,生动地再现了南宋官窑的盖世光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南宋时期杭州的都市风貌和当时制瓷匠人们的聪明才智。
 
第三部分《古瓷新葩》设在第三展厅,荟萃了国内仿古瓷的一批精品,系国内有关科研、生产单位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精心制作的仿古瓷佳作,反映了当今人们对传统陶瓷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第四部分为南宋官窑作坊遗址展示.南宋官窑的作坊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主要有练泥池、成型工房、陶车坑、挡土墙、晾坯场、素烧炉、索烧坯堆、釉缸,修坯上釉工房、成品堆放屋、排水沟等12处遗迹,体现了南宋官窑的各个重要生产环节,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真实历史现场。作坊遗址罩护于专门兴建的保护厅内,避免了自然因素对遗址的直接侵害.厅内四周设高架的参观廊,既把人流与遗址适当地隔开,又便于观众以俯视角度参观。
 
第五部分为南宋官窑龙窑遗址展示。南宋官窑的龙窑依坡而卧,头低尾高,象一条向下俯冲的火龙。整条龙窑可分为窑头、窑室、窑尾三段,长40.8米,平均宽2米,头尾高差7.2米,用砖坯砌筑的窑体轮廓清晰,气势恢宏。龙窑遗址被保护在顺势而建的龙窑保护廊内,两侧是阶梯状的参观道,供观众拾阶而上,凭栏观赏。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藏品以遗址发掘出土的各类文物标本为主,藏有文物标本、复原器物共8000余件(片),另有其它历代陶瓷文物数百件。大量的遗址出土文物,为研究几百年来人们所关注的南宋官窑制瓷工艺、胎釉特点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例证。
 
总之,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南宋官窑青瓷,以它自身特有的陶瓷语言,展示着陶瓷的美。除了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展厅陈列外,南宋官窑博物馆内还设有一处古趣盎然的仿古制瓷作坊,观众可以一试身手,用泥条盘筑、泥片围接、拉坯成型等各种传统方法手工制作陶瓷,亲身体验古代劳动者用泥与火创造陶瓷文化的艰辛与乐趣.作为一座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陶瓷专题博物馆,全馆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先后主力、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和南宋官窑国际学术讨论会,每年不定期地编印《古陶瓷研究动态》与同行进行交流。参与了学术专著《南宋官窑》的主编工作,复制南宋官窑瓷的研究课题通过了专家的鉴定,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对遗址保护的研究工作也正深入进行中。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建成与开放,极大地丰富了杭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海内外参观者,它已经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杭州的人文标志之一。古老的陶瓷文化,重新焕发出了青春与活力。
 

郊坛下南宋官窑遗址外景
 

郊坛下遗址全景(内景)
 

郊坛下官窑遗址-龙窑遗址
 

修坯、上釉工房
 

老虎洞窑遗址
 
老虎洞窑南宋官窑位于杭州九华山簏万松书院南侧。1998-2001年间的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从北宋至元代三个时期的窑业遗存,全面揭露了窑址的全貌。其中的南宋层作坊营建考究,有龙窑、作坊和24个瓷片堆积坑等遗迹。
 
其中,一件出土荡箍上的“庚子年……匠师……记修内司窑置”几个字证实了该窑就是南宋官窑的另一处窑址——修内司窑。
 
2001年该处窑址该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2年10月对外开放。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馆藏精品一览
 

南宋官窑青瓷玉壶春瓶(老虎洞窑址出土)
高22.2厘米 口径5.6厘米 底径8.5厘米
 
敞口,圆唇,细颈,溜肩,鼓腹略垂,圈足。深灰胎较薄,胎体坚致。施灰青釉,釉面亮而透明,纹片稀疏。圈足露胎处呈紫灰色。
 

南宋官窑青瓷梅瓶(老虎洞窑址出土)
高31.6厘米 口径6.4厘米 底径9厘米
 
小盘口,束颈,圆肩,长圆鼓腹下斜渐收,平底,暗圈足。深灰胎,施灰青釉,局部有泛黄。垫烧,足端呈紫红色,足面露紫胎。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青瓷盏托(老虎洞窑址出土)
高6.8厘米 口径10.8厘米 底径9.1厘米
 
盏敛口圆唇,弧腹中空,与托连成一体。托作高足盘形,尖唇上翘,圈足。深灰胎,施灰青釉,略泛黄。垫烧,足端呈铁褐色。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青瓷樽式炉(老虎洞窑址出土)
高14.8厘米 口径19.5厘米 底径18.9厘米
 
直口,方唇,筒腹,平底内凹,三个兽蹄形足。外腹饰四组三道凸弦纹。浅灰胎较厚,灰青釉较薄,有细密开片。裹足支烧,外底有六个支钉痕。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青瓷花盆(老虎洞窑址出土)
高20厘米 口径23.5厘米 腹径21厘米 底径11.2厘米
 
渣斗形,圆唇,口、颈呈喇叭状,斜肩,圆腹,下腹斜收,圈足外撇,足面刮釉露紫胎,略显粗糙,底心有一小圆孔。唇外贴饰一道水波纹,肩部、下腹各贴饰弦纹一周。施粉青釉,内壁釉色较匀,外壁釉色略泛灰,釉面有稀疏开片,薄胎厚釉,胎骨灰黑疏松。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青瓷花口壶(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26厘米 口径10厘米 底径8.5厘米
 
撇口六分花瓣,圆唇,束颈,削肩,圆腹,六棱花瓣形圈足,器身分六棱与口、足相一致,浑然一体。肩部堆贴对称的铺首衔环,黑灰色厚胎,质细,粉青色厚釉,大开片,足底无釉,垫烧,呈紫黑色铁足特征。总体造型流畅匀称,外观厚釉滋润如玉,为南宋官窑瓷器中的上品。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青瓷八卦熏炉盖(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4.4厘米 口径18.5厘米
 
系覆盖于熏炉顶部的圆形镂孔顶盖,因饰八卦及花卉纹,故名。熏炉盖方唇平沿,顶心为笠帽形钮,以盖钮为圆心,盖面镂刻有两圈纹饰:内圈为两组对称的镂空缠枝花草纹,外圈为镂空八卦纹。镂孔也是出烟孔,集实用功能与艺术造型于一体,显示了工匠们的巧妙构思。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青瓷簋式炉(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10.5厘米 口径17.4厘米 底径13.7厘米
 
仿商周青铜簋式样。侈口,束颈,鼓腹,大圈足外撇。腹上部有两周弦纹,龙首形双环耳。灰色胎,胎质较细,粉青色厚釉,质感如玉,器身密布纹片,纹片大小适中,有的开片夹杂有黄褐色。形制朴厚凝重,肃穆大方,属南宋官窑经典之作,用于宫廷礼仪活动。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青瓷鸭形器(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17.1厘米 横10.4厘米
 
系鸭形器物所保存下来的鸭首、颈部和鸭身前半部分。圆弧形鸭头,鸭嘴缺损,鸭眼为点状孔;鸭颈线条流畅,弧度舒展;鸭身上部有残存的凸起翅膀造型。整件器物内空,内外皆施釉,器形写实,比例恰当,生动逼真,艺术性强,可能作为香薰使用。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大宋国物”垫饼(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1厘米 直径5.5厘米 足径3.2厘米
 
饼面平整,底有矮足。边沿斜弧,足底旋削不平。红褐色瓷土胎,质细致。平面刻划“大宋国物”四字,字体草陋。面上残留垫烧小圈足的印痕。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龙纹素烧盘底(郊坛下窑址出土)
高0.8厘米 残径8.5厘米
 
盘底圈足。內底模印一条盘龙,以粗犷的线条刻划表现龙的张吻吐舌、龇牙舞爪的威猛,无不反映出官窑工匠的高超技艺。
 

五代——北宋越窑青釉水波纹盏托
高7厘米 托口4.5厘米 盏口13.2厘米
 
为五代—北宋时期浙江越窑所生产,托盘呈花瓣状,上刻水草形纹饰。盘心正中凸出一鼓腹托座,用以承托杯盘。座顶面饰有连珠纹,座壁饰覆莲瓣一周,瓣尖微翘,外层七瓣,内层塑出瓣尖,间夹外层两瓣之中。足壁有六道内凹压线与足沿六出相连,造型精巧、别致。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绿,犹如湖水一般,滋润匀净。
 

三国青釉堆塑罐
高35.6厘米 口径12厘米 足径15.4厘米
 
堆塑罐又称谷仓或魂瓶。是三国两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常见的陪葬器物。此罐深长腹,平底,上部为连体五罐,即中部为整器罐口,四侧有四小罐相连。肩部四周堆塑人物、飞鸟及胡人脸。整器保持完好,釉面光润,其堆塑人物、纹饰非常独特,即是当时中外交流的反映,又体现出对人类生殖文化的崇拜,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生动实物资料。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明末青花花鸟执壶
口径5.8厘米,底径6.2厘米,高15.8厘米
 
壶有盖,顶置一纽,盖面平缓。直口,短颈,弧形腹,附曲流和柄,暗圈足,足面圆削露白胎,底有青花三方框,内书一“雅”字。通体绘青花纹饰,壶身主题纹绘飞鸟与花丛,附饰洞石、花草、虫蝶等纹饰。流和柄上饰朵云。胎白而坚细,釉质光润。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元青花观音像
高20厘米,宽14.5厘米
 
观音端坐,双手相握,左右两侍者双手托盘,均作俯视状。观音底座右边有一立鹤,左边有一跪鹿,塑像内空。施青白釉,釉不及底,底部露胎呈土黄色。通体青花褐彩并用,显出了元初青花的端倪,对元代青花瓷器研究有重要意义。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元枢府窑高足杯
口径13.3厘米,足径4.3厘米,高12厘米
 
撇口,弧腹,高足,足中空,足根外撇,足与杯身用胎泥粘接。釉色白中略返青,色泽匀净。内壁模印龙纹。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宋雕瓷人像
高23厘米
 
人像束发,面部天圆地方,下颌有一道深刻痕。双眼外凸,嘴角上扬,面带微笑,表情柔和。身穿大襟右衽广袖道服,过膝及脚踝,肩披树叶披肩、腰系宽带。左手持书卷,右手食指翘起,状似指点某物。双腿交叉而坐,脚穿兰草纹套鞋,制作精致。仅衣襟、袖边、裙摆边缘施青白釉,余为素胎。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北宋越窑刻花牡丹纹莲瓣罐
 
敛口,弧形腹,高圈足,圈足外撇。器身外壁口沿处刻有两道弦纹,中部主题纹饰为牡丹草叶纹,底部刻有一圈莲瓣纹。通体施青釉,釉面莹澈,滋润如玉。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五代越窑青瓷鸟形哨
口径8.6厘米,底径3厘米,高3.3厘米
 
灰白胎,施灰青釉,有多处细小落渣。背部以细线条刻划小鸟双翼。前胸近底处有一圆洞,腹两侧各有一圆洞,作为吹音口。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唐越窑青瓷灯
口径11.9厘米,底径5.1厘米,高4厘米
 
圆口,斜腹,平底,灰白胎。施灰青釉,釉色莹润,局部有开片。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朝—隋青釉武士佣
通高39.8厘米
 
此武士佣头戴盔,双目圆睁,正视前方,面容威严。身着战袍,腰际束带。左臂握拳贴于腰部,右臂向前弯曲于胸前;脚蹬靴,双腿站立。胎质灰白,通体施青釉。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西晋越窑青瓷谷仓
底径14.5厘米,高49.5厘米
 
上部作堆塑,下部为罐。堆塑部分以楼阁、门阙建筑为主体。腹上部相继堆贴一圈模印铺首衔环及仙人骑神兽。腹中部饰多道弦纹。胎质灰白,通体施青绿釉不及底。釉层光亮,露胎处呈暗紫红色。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西晋青釉女俑
底径10厘米,高21.4厘米
 
此俑脸部丰盈,神态文静、端庄。头梳两发辫,中间一发髻,以珠状物装饰。身着无领内衣,下着筒裙,腰扎束带,双手拱于腹前。胎色灰白,身中空,露胎处氧化局部呈褐色,有剥釉现象。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西汉原始瓷玉璧纹瓿
口径10.1厘米,底径15.9厘米,高24.9厘米
 
器平沿小口,弧腹,腹下敛收,平底。肩部两侧置对称方耳,耳面模印人头图纹。肩部划四组弦纹,其间划水波纹,前后两面凸印玉璧形纹饰。胎质坚硬,器上半部施青黄釉,釉层薄,部分脱落。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战国原始瓷插座
口径8.7厘米,足径40.8厘米,高30.9厘米
 
插座呈覆高足杯形,内中空。座为扁圆形,上插有一管状口,口沿微侈,座面斜鼓。管身满饰S纹,座面及座墙均饰戳印纹。座墙有四处圆形镂孔,每孔边堆贴一模印铺首衔环。胎骨坚硬,器内无釉,外施青黄釉。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莲瓣碗
高7.6厘米,口径17.7厘米,足径5.5厘米
 
敞口,尖唇,深弧腹斜收至底,圈足,足面细圆露铁褐胎,外壁饰有双层仰莲,瓣脊凸起。釉色青白略泛绿,胎体轻薄。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簋式炉
高12.8厘米,口径20.5厘米,足径15厘米
 
撇口,圆唇,束颈,扁鼓腹下弧收,龙形双耳,圈足较高,外撇。颈部及上腹各饰凸弦纹一周。釉色青中泛白,局部泛黄。整器大而规整。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觚
高21厘米,口径13.6厘米,底径8.7厘米
 
喇叭形口,直把,喇叭形底座,束足,中空,足面露铁棕色胎,把与底座饰有四道锯齿状扉棱。釉色粉青,乳浊失透。胎骨灰黑。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套盒
高9.3厘米,口径17.3厘米,底径19.8厘米
 
子母口,圆唇,浅盘,直壁,足面平削露紫胎。厚胎厚釉,胎骨深灰,质疏松,通体施灰青釉,有冰裂纹。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镂空瓶
高21.5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7.8厘米
 
敞口,圆唇,直颈,溜肩,垂腹,圈足。瓶内置胆式套瓶,上腹刻单瓣仰莲,下腹刻双重仰莲,中以镂孔缠枝花卉相连。深灰胎,施粉青釉,乳浊失透,开细密纹片,圈足露胎处呈灰褐色。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鼎式炉
高13.4厘米,口径15.5厘米,腹径15.7厘米
 
侈口,宽圆唇,扁圆腹,圆底,方耳,柱状足,足外侧贴饰凸棱,肩部饰两道弦纹。灰黑胎较薄,施粉青釉,略泛灰。铁足,外底部有六个支钉痕。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鬲式炉
口径15.3厘米,腹径15.4厘米,通高11.6厘米
 
宽折沿,束颈,鼓肩,袋形档,实足跟。腹至足部侧面贴有竖扉棱。灰胎,质较粗松,气孔多。施米黄夹灰青色釉,欠烧,光泽差。系根据出土瓷片修复而成。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杯
口径14.6厘米,足径9厘米,高11.5厘米
 
大口,深斜腹,近底处弧收,圈足外撇,垫烧。灰胎,质较细硬。施厚釉,釉色灰青泛黄。开细小纹片。系根据出土瓷片修复而成。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南宋官窑素烧器座
口径19厘米,足径22厘米,高10厘米
 
椭圆圈形,斜直腹,腹壁中部增厚,足底平。生烧。土黄色厚胎,质软。不见釉层,轮制垫烧。外壁以四条竖长扁条将器座分隔成四组,每两组壁上饰有相向的一对凸雕夔龙纹,圆目翘角作前行状,效果传神动人。现收藏于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
 
资料有限,对南宋官窑的了解是研究瓷器很重要的一部分,爱好者有机会和时间可自行前往实地参观,对了解其历史背景、烧造过程和特征都会有新的认识和提高。

南宋官窑博物馆相关文章


返回顶部